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狡兔死走狗烹

张伟 2021-6-5 11:11 3812
    熟读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是指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就没用了,会被主人立即杀了煮成狗肉吃掉,泛指君主在用完一个人后立刻抛弃他。这是为人臣者需要谨记的金玉良言。忘了这句话,虽武功盖世,谋略过人,也会不得善终,死得很惨。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史记·越世家》中。据记载,春秋末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受尽屈辱。越国大夫范蠡、文种忠心耿耿辅佐越王勾践重振越国雄威,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掉吴国。在与越王勾践共事的十余年中,范蠡就发现勾践这个人非常狠毒,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当灭吴大业成功之后,范蠡就悄然离开了越国与越王勾践,临走时他给当时任越国宰相的文种写了封信,在信中提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文种接到信后没有离开,他不相信越王勾践是这样的人,但是,最终的事实表明范蠡是对的,文种被勾践逼着自尽了。文种在自尽的时候想起了范蠡的一腔真言,后悔不已啊。
    距春秋时期不远的汉朝初年,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大名鼎鼎的汉朝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因谋反的罪名被处死,在临死之前他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千古一叹。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凭借着自己的足智多谋,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这一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三杰之一的萧何则采用自污的方法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得已善终。
    血腥的历史事实告诉后人尤其是后世那些功臣名将们,如果没有敌人了,没有危难了,就到了自己该引退的时候了。应当引退的时候,要及时引退,不能手握权力不放,不能贪恋荣华富贵。狡兔死走狗烹是必然的,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规律,是人性使然,这里没有什么个人感情可言,没有对得起谁对不起谁之说。
    只是到了后来,自己辞官引退也不一定能换来平安了。在唐太宗、宋太祖之时,各位人臣还可以此换得平安,得以寿终正寝。到了明朝,这一办法就不行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刘伯温。他熟读中国历史,谋略过人,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帝王之道,早早地就辞官引退了,但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没有放过他。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伯温因年老体衰不幸感染了风寒,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找个大夫开几服药就行了。但是,朱元璋知道此事后,立即派手下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探望。胡惟庸告诉刘伯温,这是皇上派来的御医,医术高明,一定得请他进行诊治。那位御医号过脉后开了个药方,刘伯温让他儿子照药方取药回来煎好服用,没想到用药之后病没有减轻反而痛苦不堪。一个月后,刘伯温拖着病体到南京觐见朱元璋,婉转禀告了胡惟庸带御医给自己诊病的情况以及自己服用御医所开的药之后身体不仅没有痊愈反而越来越重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微微一笑,说了几句安慰话,比如,沉住气,病很快就会好的,一定要保重啊之类的,刘伯温就明白了,这是朱元璋要自己死啊。人们看到这里就会问,他不吃朱元璋那位御医开的药不行吗?你想想,刘伯温不吃能行吗?如果他不吃,朱元璋就会用别的方法把他干掉。此外,朱元璋还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开国功臣李善长,还赐了一只公鹅给背上生了坏疽的大将徐达致其毒发身亡,还一把火烧了庆功楼,把一大批功臣名将直接干掉了,等等。狡兔死走狗烹的历史规律在这些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类似的事件不断提醒着后人,还是有人把这一血的教训束之高阁,总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还是那句话,“狡兔死走狗烹”是人性使然,千万别拷问人性,别试探人性。
    难道为功臣名将们就没有办法避免这一血腥规律的发生吗?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后世有些功臣名将们就动了不少脑筋。下面略举三例:
    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讲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的故事,说的是蜀国宰相诸葛亮在自己身边只有一些文官和二千多名士兵而大部队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利用“空城计”吓退曹魏军队主帅司马懿率领的15万大军的情况。司马懿当时正统率重兵,而且他本人也足智多谋,他为什么没有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却被“空城计”吓退呢?司马懿在向其他人解释自己退军的原因时说,诸葛亮这个人平生非常谨慎,不会干冒险的事情,现在他把城门打开等我军进入,肯定设了埋伏。我领着兵马攻入城中,一定会中他的计策。司马懿的这一解释看似合理,实则不合理,原因非常简单,就那么一座小小的城池,诸葛亮即使有埋伏,能埋伏多少人?这些人即使冲杀出来,又怎么能奈何得了他的15万大军?所以,有人认为,司马懿的解释不过是掩饰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司马懿心里非常清楚,诸葛亮领军的蜀汉政权是曹魏政权的心腹大患,诸葛亮的存在是他司马懿在当时的曹魏朝廷得以受到重用的根本原因。如果现在他擒拿了诸葛亮,曹魏的心腹大患就没有了,曹魏朝廷就不会再重用司马懿,最大的可能还会上演“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为了实现自保,也为了自己的权势不被削弱,司马懿非常精明地放弃了擒拿诸葛亮的大好时机,故意把诸葛亮放虎归山。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的空城计得到了成功。司马懿可谓老谋深算,计高一筹。
    另有一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到了北魏末年,由于北方六镇爆发了农民起义,加上北魏统治者内部发生了内讧,北魏政权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这两个政权打来打去,争战不已。公元543年,两个政权爆发了一场决定生死的邙山大战。东魏大将彭乐率领几千人的骑兵勇猛冲击西魏军的大营,西魏军被打得大败,被迫迅速撤退。东魏的头儿高欢命大将彭乐率领自己的军队乘胜追击。彭乐的追击速度很快,西魏的头儿宇文泰怎么也摆脱不了追兵,实在无路可逃了,宇文泰万般无奈之下心生一计,他勒住自己的战马,转身与彭乐面对面,意味深长地给彭乐讲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他告诉彭乐,如果彭乐不放他走,而是把他擒住或者斩杀,彭乐自己就会面临“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彭乐听了以后深以为然,就大手一挥把宇文泰放走了。
    还有一事也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末年。公元547年,东魏的头儿高欢死了。东魏的一位重要将领侯景因为与高欢的儿子高澄早就有非常大的矛盾,就投降了西魏的头儿宇文泰。但是,宇文泰对这位降将满腹怀疑,随时戒备着他,侯景看看自己得不到信任,就投降了南朝的梁武帝萧衍。高澄得到侯景叛乱的消息,就派大批军队前去平叛,没想到这支平叛的军队却被侯景打败了。高澄得到消息后大怒,就派了慕容绍宗为主帅,率领大军开赴前线再次平叛,两支军队就在涡阳(今安徽蒙城)发生了决战,结果是侯景一方大败。公元548年正月,侯景率领残余部队800余人经过浴血拼杀突出重围,准备仓皇南渡投奔梁朝。慕容绍宗率领军队在后面紧追不舍。侯景一看没有办法摆脱追兵了,就使用了当年宇文泰对彭乐使用的办法,派人迎着慕容绍宗的追兵而去,面对面给慕容绍宗讲了“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如果他不放侯景走,就会面临“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惨结局。慕容绍宗听后感觉很有道理,就下令停止追击,放侯景等人渡江逃到了江南。
    其实,这三件事例都发生在明代以前,刘伯温等人熟读历史通晓古今,不会不知道这些事情。但是,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胆量动这样的脑筋以自保。如果没有这样的办法,就只能冀希望于君主的仁慈。可是,假如碰上朱元璋那样的君主,作大臣的就什么办法也就没有了,只能引颈受戮。你想想,连刘伯温那样的谋臣那么的聪明智慧那么的懂得避嫌都逃脱不了被杀的命运,其他人还能有什么好办法?
    尽管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功成身退的人,能够老老实实做人的人,还是可以得以善终的。二十五史记载的很明白,只有极少数人遭遇了悲惨的结局。但是,谁也不想成为那为数不多的被烹的走狗。所以,为人臣的人,一定要牢记“狡兔死走狗烹”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引退。到了时候,一定要退,不能留恋那个位置。此外,为人臣的人还要学会愚学会傻,太聪明太有才能了不见得是好事。该糊涂的时候要糊涂,该愚蠢的时候要愚蠢。

55c8ef16ba8345259f0e64f128109d73.jpg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叶沁
叶沁 2021-6-5 12:08
欣赏美文
引用
嫣然雪晴
嫣然雪晴 2021-6-5 12:08
来支持下朋友!
引用
幻月冰清
幻月冰清 2021-6-5 12:47
慢慢欣赏,问好!
引用
绿豆小兵
绿豆小兵 2021-6-5 14:05
问好,欣赏文采!
引用
浅吟诗君
浅吟诗君 2021-6-5 14:41
问好作者,好文采。
引用
小桥烟雨
小桥烟雨 2021-6-5 14:41
学习了,谢谢分享。
引用
水陌格格
水陌格格 2021-6-5 15:01
拜读,赏读。
引用
逆风飞扬
逆风飞扬 2021-6-5 15:01
路过,支持一下!
引用
梦帆
梦帆 2021-6-5 15:35
学习了,谢谢分享。
引用
虚心的竹
虚心的竹 2021-6-5 15:35
问好,欣赏文采!
引用
心若雨汐
心若雨汐 2021-6-5 15:35
好文笔,问好朋友!
引用
凉奕
凉奕 2021-6-5 15:55
来欣赏了,问好
引用
南山秋菊
南山秋菊 2021-6-5 17:10
欣赏问好!支持一下!
引用
辰州
辰州 2021-6-5 17:52
支持朋友{:1_23:}
引用
冰心晶莹
冰心晶莹 2021-6-5 20:31
好文,赏读支持。
引用
傲雪寒梅
傲雪寒梅 2021-6-5 21:10
慢慢欣赏!
引用
冰雪莲
冰雪莲 2021-6-7 21:50
慢慢欣赏,问好!
引用
一切万岁
一切万岁 2021-12-2 19:04
欣赏学习问好!
引用
张伟
张伟 2022-1-13 09:09
谢谢大家的点评

查看全部评论(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