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婚姻物语 查看内容

婚姻的故事

西贝黑子 2013-3-29 12:22 5024

 

  一抹淡淡的思绪,掀开我尘封许久的记忆!这是我的父辈留给我、他们那代人曾经让人啼笑皆非的婚姻往事。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十万大军进新疆,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辟南北疆戈壁荒原,担负起屯垦戍边的双重任务。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最大的难题是婚姻。“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
  婚姻成为困扰广大拓荒官兵的一大难题。曾经为了在这戈壁荒原上能引来一只只金凤凰,安家落户。人们用世间最美的语言把新疆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心动、令人神往......尤其那首优美动听脍炙人口的“新疆好”不知打动多少少女的心。
  新疆好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麦穗金黄稻花香,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可爱的家乡。弹起你的冬不拉,跳起舞来唱起歌。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赛江南赛呀赛江南。朝霞染湖水,雪山倒影映蓝天。啊呀勒黄昏烟波里,战士归来鱼满船哎鱼呀鱼满船。牛羊肥来瓜果鲜,红花如火遍草原。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赛江南赛呀赛江南。林带千百里,万古荒原变良田。啊呀勒渠水滚滚流,红旗飘处绿浪翻哎绿呀绿浪翻。机车飞奔烟尘卷,棉似海来粮如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永远向前进。革命大旗高高举,天山南北红光闪啊呀勒红光闪。各民族兄弟干劲冲天,要让边疆处处胜江南。
  中华儿女志在四方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有荒原,就让哪里盛产棉粮。哪里有高山,就让哪里献出宝藏。革命的重担挑在肩上,毛主席的教导记在心上。红在边疆,专在边疆。战斗战斗奋勇前进,朝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满怀热望,满怀理想。跋山涉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有高山,就让哪里献出宝藏。哪里有平原,就让那里盛产棉粮。革命的重担挑在肩上,毛主席的教导记在心上。红在边疆,志在边疆。在斗争中奋勇前进,朝着共产主义坚定方向。
  这一切,对刚刚沐浴着新中国灿烂阳光的内地少女来说,该是多么巨大的诱惑啊:第一批八千湖南辣妹来到了这里!第二批八千山东女兵到了这里!带着支援兵团边疆建设的雄心壮志来了,接着而来的是1956年的河南支边青年,上海知青,武汉知青。他们的豪迈誓言是“誓把骨头埋在天山脚下”,这来自他们胸中发出的豪迈的口号曾鼓舞了多少人、感动了多少人啊!
  在那时“只有干部战士都能讨到老婆,他们才能安心扎根边疆”。这是当时兵团领导赋予军垦人最大的政治任务!因此,也就谱写出多少可歌可泣的爱情赞歌!可是,我在这里要叙说的是:那一代人尘封很久的有点伤感的、很有代表性的几段“有点苦涩”的情爱故事。那是那个特殊的时代政治色彩笼罩下的围城婚姻,那是一种扭曲的爱,有些沉重、有些无奈、也有点酸楚、值得回味……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还小,作为军垦人的第二代子女,经常听大人们唠叨一些现代人难以相信的婚姻故事,很多都是当作笑谈在茶余饭后取乐的。现在想起来心情是那麽沉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思想单纯但激进,毛主席的指示记心间,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那时候,尽管从国家到兵团领导想了很多办法,但男女比例仍然严重失调,光棍汉仍然比比皆是。于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就演绎出了一段段啼笑皆非的“招凤引凰”强拉硬踹往一块合得的故事!
  一封家书骗来的老婆
  徐马来,河南郏县人;1956年支边来疆,三十多岁,长得憨头憨脑,有点二杆子。在连队工作没得说,有的是力气,就是觅不到对他上心的女人。他着急,连队领导也跟着着急,成不了家,他干活没劲头啊!指导员发话了,请连队识文断字的文书,给他老家亲人写了封家书,信中把徐马来写的人五人六,还详细介绍了单位情况,说“我们这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就有车接送,月月开工资,天天都有白面吃,生活好的了不得!”那文书能编,又能吹,简直把兵团夸得跟住在世外桃园一样。末了,还悄悄放了一张年青人的照片进去。让家人就帮他找一个愿意的姑娘来成亲!要是说好了,就按着信的地址来找。
  一张邮票往信封上一帖,寄回了老家。嘿!管用,这等好条件能不吸引人吗!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就有动心的姑娘。
  徐马来老家河南郏县徐家庄,邻村陈家姑娘正当二八年华,模样还挺俊,就是没文化。听说了有这样好条件来招亲,说服了父母,答应愿去新疆成亲。辞别了父母,告别了家乡,几天几夜一路颠波,拿着信、怀揣着那小伙子的相片找来了。
  一下车就傻了,满眼都是戈壁滩,那来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能看到的就是简陋的土坯房子和地窝子。别说,偏偏出门有车,没说一点假话,那就是单位马拉的槽子车。因为徐马来就是个赶大车的车把式。可是,人已经来了,花的是徐家的钱,只好于那徐马来见见面,一见面,呆了,根本不是相片上的小伙子,分明是一个看上去象四五十岁中年男人。姑娘当时哭的死去活来,不答应这门婚事,闹着要回去。可是没办法,本来路费就是人家出的,已经花完,再上那去借回去的路费。
  连队领导出面来调解,把好话都说尽,左哄右骗总算劝下来。事不宜迟,立即成婚,连扯带拉就举办简单婚礼。连领导就是证婚人,新房是早已经腾好了,已经在那里举办了几次婚礼了。一切都是早已经安排好的,还不是很冷的时候,火墙炉子烧的轰轰叫,目的就是让新郎和新娘热得汗水啦啦淌,身上裹不住衣服。婚礼是办了,当晚把人也圈到屋里了,吵吵闹闹的日子也开始了。三天两头闹离婚,闹着闹着孩子就有了,就这样凑活着过吧,谁让咱命苦,只好认命吧,之后养了俩儿一女,说实在的日子过得不怎么样,时有风流事被传出。
  一双翻毛皮鞋换来了的老婆
  这人姓赵,名占彪。代劳改来进疆的,资历有,当过自愿军、援过藏,甘肃人。就是长相有点苛岑。总也找不上个老婆,四十好几了,咋办!只好向连里请了假,背着一双当时很时髦的翻毛皮鞋回了甘肃汇川县老家。
  甘肃汇川山沟里穷啊!吃的水都紧张。有一安姓家,家里一贫如洗,可孩子多,早就想把待嫁的女子往外推。就应下给女子在新疆找婆家的事。
  安家大女子安乃清,名子起的挺文气,想必家里也有学问人,可是却离不了一个穷字。这大女子年龄正当十七、八。长得就像一朵花,是穷山沟里最亮的娃,说起来长得就象巴西女奴依佐拉。老赵来到安家,一眼就看上了她,可安姑娘与老赵根本不相配。这老赵多了个心眼,说是带她到新疆找个婆家。一双翻毛皮鞋放在了姑娘家,又留了百十元生活费,在那时,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开支,是一笔不小的钱。安家放心的把姑娘交给了老赵,老赵顺利把姑娘带出了大山。一路奔波,把安姑娘带到新疆建设兵团,老赵进了连队就变了卦。到处都说安姑娘是他从老家带来的新媳妇!这那行,姑娘不愿意了,可是抗不住老赵软硬兼施。又是下跪,又是发毒誓!不行就要安姑娘还他钱,安姑娘那里有钱能还他。就这样,在连里一帮"热心人"的帮助下,还是硬拉硬拽往一块凑,好歹成了亲,可是一朵鲜花就这样愣插在了牛粪上。
  哎!说起来,这老赵比他泰山还长两三岁,你说造孽不造孽。愚昧啊!咋说呢!穷啊!都毁在了穷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孤单无助,安姑娘没了法,甩也甩不掉、去又无处去、走又走不了,一狠心就破罐子破摔过上了。日子捉弄人,这安姑娘在煎熬中给老赵养了仨小子。
  因她人儿生得俊悄,也许是不满这实在不般配的婚姻吧!女人开始不检点了,也许是为了钱。再加上安姑娘有几份姿色,引蜂招蝶,名声也就不好了,闹离婚不知多少次,连里撮合不撮离,还老向着男方,因为娶个媳妇不容易啊!不过,最终把老赵闹得实在受不了了,还是答应离了婚。之后,老赵一病不起,在穷困潦倒中死去,女人也多次一嫁再嫁,不到四十就客死他乡了。
  “燕副连长”骗来的老婆
  喊了很久的“燕副连长”,直到退休也没当上个副连长。“燕副连长”本名燕学海,叫他“燕副连长”本是个笑话:却也演绎了一场美满婚姻。
  “燕副连长”,兵团人,职业连队养猪倌。性格外向,心里有事,能说会道。可是他总于女性无缘,眼看着已经过了结婚的年龄,本地已经是说不上了,能好歹成个家是他最大的愿望。
  他是河南人,偏在好心人介绍下,到甘肃老家去找老婆,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招摇撞骗,骗成了一桩婚姻。那时候到处都穷,尤其是农村更穷,能见到腰里能揣上十元钞票的人,那可是稀罕的事。“燕副连长”自称是建设兵团一个连队的副连长,好有派头,身穿白衬衣,左上衣口袋别着英雄牌钢笔,还有一打十元的钞票清晰可见,潇洒的走在乡下,咋看都像个文化人,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文化。自称管理着着百八十号人,每月有几十元工资。倒是被一家老实巴交的农民注意上了,叫他到家里说详细,嗨,还真行,身上有盖着大红印的证明,腰里又有钱,硬是把姑娘的父母说动了。答应把他家小芬许了她。小芬姑娘领来了,姑娘敦实可爱,心地善良,两团红扑扑的脸蛋,象抹了红胭脂,典型的甘肃农家女子形象。
  在连领导大力支持下,安排了新房。闪电成婚,等姑娘反映过来已经完了婚。连队哪有“燕副连长”这个官。分明就是连队的一个养猪官。道是有百八十号猪管着,管得还挺好。可把姑娘气的死去活来,好在、这“燕副连长”能说会道,又会哄人,对老婆好,日子还算过的去。
  后来这老燕经常在人场里说:不对人家好能行吗,不对人家好,人家就跑了,谁给俺燕家传种接代。虽然时有打骂,也闹过离婚,都被劝下了。那小芬后来也说过,不管咋说他还对我好,花了钱把我接来了,离开了我家那穷山窝,要不然在家不是穷死也是饿死。只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后来养了几双儿女,日子过得还不错。说实在那时候能吃饱肚子就不赖了。从此“燕副连长”就叫开了,玩笑久了就成了习惯了。
  这些个故事,只是那个年代不足为奇的缩影,可能当时是被当作笑话戏说,但它确实反映了那代人婚姻中有许多的无奈和顺从。用我的笔法演绎起来,可能不是那么生动,但他的的确确反映了那一代人为了扎根边疆、繁衍生息,换人性以本来面目做出了现代人不可想象的引娶方式。谁又能把它当作罪恶呢!
  人们总是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来看这个世界,然而,现实远没有宣传机器中所描绘的那样美好。
  无数美丽的青春就这样伴随着光荣和对梦想的追求,在时光中失去朝气,融合在人类大迁移的洪流中。正是他们做出的伟大牺牲,才为发扬壮大兵团,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当然在这次迁移中,他们有的人在激情中成长,有的人在单调的重复中沉沦。但无一例外的是,那曾经令他们为之神往的时代已悄然到来。然而,随之而来的回应他们的却是满头银发和一座座坟丘。实现了他们把“骨头埋在天山脚下”的豪迈誓言。在誓言的烘托下,一个新兴的兵团正在发扬壮大,新一代农垦人已经接过接力棒,正在谱写新的篇章。
  天山南北!我们的兵团,一百七十九个农牧团场,大部分坐落在边境和荒原上,这个曾经的亘古荒原,现在已经被几代军垦人演变成一片绿洲。就是她!写就了一部兵团人壮丽的奋斗史诗。
  这里每一寸土地上,都刻写着闪光的诗句,虽然曾经显得那么野性,粗俗,低能,却也刻写的真实豪迈。这部史诗的作者,正是那些无数的垦荒战士。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青春和热血!一辈辈、一代代地刻写着……就这么刻写着……一代一代地刻写下那不朽的篇章和那几乎尘封的往事记忆。也许,这就是那一代人成长的代价吧!

 已同步至 蓝草地的微博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