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小说故事 小说连载 乡野风情 查看内容

长篇小说《老人的村庄》第一章

荒村一叟 2015-11-15 21:06 66062

第一章:陆家舍的老人们                        
                       
1
  这个不大的自然村叫陆家舍,苏北平原上的小村落大都叫“舍”,中等的叫“村”规模特别大的才叫“庄”。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有的几千人口的大庄子子也叫“舍”。陆家舍只有900多人口,是一个中等偏小的村落。让人有点难以理解的是这个村子里没有一户人家姓陆。传说,很早以前,最早到这里落脚的是从苏州阊门逃荒出来的陆氏三兄弟,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海滩。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陆地上长着漫天遍野的芦苇。由于数千年来一次一次的大洪水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海岸线不断东移,这里便远离了咸水,成为一片宜农的湿地。好几百年以前,为了躲避江南的连年战乱,陆家三兄弟不得不拖家带口逃离富庶的家乡,来到这块蛮荒之地。经过100多年的繁衍生息和外姓人的迁入,这里便成了一个有200多人口的以陆姓为主的聚居地。后来不知道在那一年发生了一次瘟疫,一下子死去了三分之二的人,陆姓中的青壮年无一幸免,这里便成了没有陆姓住户的陆家舍。
  家舍隶属楚阳县,位于这个县的最东头,离楚阳县城有七八十里远。陆家舍的东边是东河县的属地,东河县濒临黄海,境内有漫长的海岸线。县城原来是海边上的一个盐场,叫河头场,比楚阳县城要小得多,离陆家舍只有不到四十华里路。因此村子里有事要进城大都是上东河,许多人一辈子没去过楚阳。他们都习惯将去东河叫“上街”,上楚阳叫“进城”,他们撑船上街起一点更头当天可以来回。
  在陆家舍的东北方向十几里处还有一个小镇叫邰家窑,那里以烧砖烧瓦闻名,据说明太祖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时曾调用过邰家窑烧的城砖。邰家窑南面有一条东西向的大河,向西直通楚阳县城,向东伸入东河县境内,这条叫车路河。传说原来是一条从海边往内地运盐的旱道,是由西向东的洪水将其冲刷成一条大河。邰家窑有一条狭长的老街,每逢农历的三六九还有集期,在大集体那会儿,舍上人家如要买两条苗猪或者是要卖几只家养的鸡鸭都是上窑,上窑只需跟队里请半天假,耽误半天的功夫。陆家舍的东边还有一个大庄子叫大王庄,那个庄子特别大,据说在人民公社的时候是全省最大的一个大队,有6000多人口。庄上有供销社和棉花收购站,就连信用社和邮电所也都在那里设了代办机构。庄上还有一条不长的小街,街上凡是不上计划的生活必须品都可以买得到。早上生意最红火的要数烧饼店,不长的一条街上竟然有三家打烧饼的炉子,以前大王庄的炸酥烧饼远近闻名。大王庄离陆家舍只有三里多路,去那里可以步行,虽然中间隔着两条河,但都有人摆渡,因此舍上的人家如果到了亲戚大都是到那里去买点菜。不过,对于那些农村中很少有机会出门的婆娘们来说,大王庄就等于是一座大城市,她们一年到头也难得上庄去潇洒走一回。
  陆家舍的村子中间有一条东西向的大河,河南边的人口稍多些,现在是三个村民小组,河北是两个。早先河没有这么宽,河的中间有一个狭长的垛子,上面长满了芦苇,后来垛子越来越狭,最终被淹入水中,两条小河就沤聚成一条大河。过去,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桥板的宽度不足二尺,因为年久失修,人走在上面摇晃得很厉害,特别是遇到刮风下雨时,老年人大都是爬着过桥。村子东面还有一条南北向的大河,与中心河成丁字形交汇,转弯角上有一个三面临河的小垛子,因为上面建了一座土地庙,所以舍上的人都叫庙垛子。土地庙座北朝南建在大河边上,河边上曾有一颗长了100多年的老榆树,那棵古树虬枝如铁,夏日里像一顶巨大的华盖,不但遮盖着整座小庙,而且遮着近一半的河面,撑船的人经过那里时都要用手拽住树枝将船停下来享受一会儿难得的清凉。后来那棵树在大炼钢铁时被齐根锯掉付之一炬。土地庙也在文革中被革命小将们夷为平地。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陆家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中心河的那座摇摇欲坠的木桥被一座带栏杆的水泥桥所代替,后来村子里的巷道也铺上了水泥路面,路面下面埋着四通八达的自来水管道。夜晚明亮的路灯将这个小村装扮得像一座美丽的江南小镇。几年前,村子后面还修筑了一条不是太宽的乡村公路,公路两边一幢幢乡村别墅拔地而起,每年春节前后,公路边上都会停满了不同颜色的私家车。庙垛子上的土地庙也通过村民们自发集资重新建起来了,而且建得比原来更宽大更气派,美中不足的是那一棵从老树根上萌发出来的榆树虽然也生长了二十多年了,但远不及当年那样铺天盖地。
这就是里下河地区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我们的主人公们将会在这时依次闪亮登场。

2
  现在,住在陆家舍老庄台上的住户大多数是老年人。这几年,许多有钱的人家都在公路边上建起了别墅,有的在外面经商发了财的都在城里买了房子,还有的子女考上了大学去了城里工作。这些人家如果家里还有老人,老人们又大都不大愿意跟他们的子女住在一起,老屋就成了他们最后的栖息地。家中没有老人的人家,老房子就闲置着,终日锁着大门,或者是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别人家的老人住。
  与庙垛子只隔了一条小沟的一所老房子里住着一位单身老头。老头姓李名汉成,70岁刚出头,因为是他原是家中排行老二,因此舍上的晚辈们都叫他二嗲嗲(这里都习惯把爷爷叫嗲嗲),同辈的人大都直呼其名,叫他老汉成。老汉成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最小,小名叫三子,大名叫李文。两个女儿都嫁在邻村,一东一西相隔都不太远,大女儿现在已当上了奶奶。儿子当年考上了省城的一所中专,那时国家包分配,毕业后分在省城一家国营企业当技术员,听说现在已经当上了那家国企的中层干部。孙子也正在南京上大学。二年前老伴查出癌症晚期,东看西看的折腾了几个月便撒手西去,当时儿子劝他:“妈妈不在了,你就别再在家里住了,我那里才换了大房子,给你个房间去城里养老吧”他说:“到你那里去我不习惯,你们都上班了我一个人闷在楼上,又没得事情做,老是觉得天难得夜。我住有家里,出门全是熟人,早上可以散步跑到大王庄去定做一个炸酥烧并当早饭,下午还能和几个老年人一起谈谈家常,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儿子听后觉得也在理,就依了他。临走时特地与他的邻居们打了招呼,希望他们一早一晚的相互照应照应。
  最让儿子不放心的有两件事,一是老头子一生是个劳碌命,闲下来就难受,他肯定还会瞒着儿女们偷偷摸摸地跟人家瓦工后面做小工,以前有妈妈照顾着他,现在只剩下了一个人,弄出个伤高水低的哪个照顾他?二是他的些邻居也大都是些风烛残年的人,关踺时刻谁照顾得了谁?没办法,儿子只有三天两头地给他打个电话。
  老汉成住的这所房子是他家的老祖屋,地势很高,地势高就证明这里住人的年代最久,过去的农舍全是荒垡土墼墙,隔不了多少年就要推倒重建,每重建一回地面就会增高好几寸。因此1991年发大水的时候,村子周边的人家屋里都进了水,这里却还比水面高一尺多。这所房子的位置也挺不错,院子的前面是大河,东边与庙垛子只隔着一条狭沟,算是大河北的东南角,过去常说:“有钱难买东南角,冬暧夏凉多快乐“。这所房子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那时刚分田到户没几年,农村的经济在逐步好转,许多人家推倒了土墙砌砖墙,翻掉草房盖瓦房,老汉成那时也没多少积蓄,为了跟形势也一狠心借了些钱盖起了这三间砖瓦房,刚盖起来时还算挺气派的,但摆到现在已经成了村子里的古董,毕竟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不过,俗话说:“船真屋假,人家人家”“意思就是说房子子不管好丑,只要有人住着,经常修修补补,它就是一户人家。老汉成的这三间屋仍然是传统的布局式样,中间一间叫堂屋,也叫明间,面积占整个房子的一半,门朝南,堂屋的东西两边分别是东房间和西房间,都有房门与堂屋相通,房间很小,只有堂屋一半大,南北一丈四东西七尺,正好能横着放下一张床。堂屋靠北墙摆着一张笨重的家神柜,那是祖上的遗物。以前柜子上面的北墙老是贴着一张毛泽东像,后来换上了一幅寿星的画轴。堂屋里放着一张八仙桌子,那里是老汉成吃饭和会客的地方。院子的西边对着东大门还砌了一间厨房,里面有两间烧草的灶,自从老伴走了以后那灶就没烧过,大女儿给他送来了一个煤气罐子和灶头,老汉成也与时俱进不再烧穰草,煮饭用电饭煲,烧水用热水器。院子外面大河边上还有一间连着猪圈的茅缸棚子,早就没人家养猪了,猪圈一直空着堆放一些没用的杂物,茅缸还在用,虽然几年前儿子替他们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也同时搭了个卫生间安装了坐便器,但老汉成还是习惯上茅缸,他舍不得把肥料白白地浪费掉,他在河边上种的一些蔬菜从来没施用过化肥。
  住在老汉成西边的是一对老夫妻。老头叫赵国强,是个退了休的乡干部,因为退休前在乡里当过民政助理,至今仍有人叫他赵科长,不过,大部分人都叫他老赵。老汉成因为与他关系不一般,都是直呼其名,叫他国强。国强比老汉成小一岁,两个人是发小,小时候在村里上初小时是同桌。读完了四年级后,老汉成的爸爸就不肯让儿子继续上了,那时还是单干,十二三岁的半桩子伢儿就是个半劳力,能帮家里许多忙,说种田的人家识几个字晓得“人名公账”就行了。国强的老爸却比较开明,又让他到大王庄去读了二年高小。后来到了人民公社那会儿,国强先是当上了大队会计,后来又被提拔当了支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又被调到公社工作,国强当支书时,老汉成在五队当队长,由于他工作负责任,办事又大公无私,在队里的口碑很不错,五队也搞得比较先进,是村里的样板队。正好那年大队里的二把手(那时叫革委会副主任)因为嫖人家婆娘被捉奸在床,那户人家又是一个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公社为平息事端就将那个副主任撤掉了,汉成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二把手,成了国强的搭档。国强被调上公社后,老汉成又接替了支书的职务。不过,八年后支书当得好好的却受到了处分被撤了职,原因是因为他的一个妹妹超生了三胎,那时计划生育株连九族。

3
  国强老两口也是二年前才从镇上搬回来住的,此前他曾在镇上买了一套面积不大的商品房,在那里一直住到退休以后。原来是准备在那里养老的,后来,过了几年他突然想回到村里住,觉得住在那种像鸽子笼一样的单元房里实在没意思,加上老伴的腿脚又不好,上楼下楼很不方便。国强家的老房子翻建的时间比汉成家稍晚几年,因为长期没人住已经破败不堪,院墙上还有一处缺口。搬回来之前,他请人将房子进行了一次整修,室内还做了天花板、铺上了地砖,原来的门窗都被拆掉换上了铝合金的,院子里也浇筑了水泥地面。儿子又叫人为他们装上了空调、太阳能,并且砌了一个带浴缸和坐便器的卫生间。在老庄台上老人们住着的老房子中间,这里算得上是最有现代气息的安乐窝了。
  老汉成屋后的那个院落已经空了好多年没人住了,那是他的一个本家哥哥,老两口走得早,他的儿子为了躲计划生育,早年全家跑到江南去弄大船搞运输,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在那边开了个砂石场,据说现在手上有好几百万!不但在上海郊县住着一套面积很大的商品房,还投资了几套门面房,现在光租金每年都能收到好几万。。
  那处没人住的院子后面住着一个孀居多年的老太,女儿早就出了嫁,儿子前几在城里开服装店赚了一些钱,后来又与人合伙开了个服装加工厂,在城里买了房子,全家一起搬到城里去了。因为老人不愿跟儿子媳妇一起住在城里,就一个人在家里守着老屋过。老人叫招弟,今年68岁,娘家姓唐,是早年从大王庄嫁过来的。这个唐招弟,小时候上过几年小学,赵国强在大王庄读高小时她也在那个学校读初小,那时候,小庄子里的女孩子很少有人上学,大庄子就不一样,女孩子大都也会上几年初小,少数人家也能让女儿读到完小毕业。不过,招弟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只读到三年级。招弟有一个比她大三岁的姐姐,叫想弟,庄户人家第一胎生了个丫头取名时大都要带一个“弟”字,如接弟、等弟、锁弟等等,寓意很明显就是希望下一胎生个带把儿的弟弟。姐姐出生时,她爸妈还都挺高兴,常言道:“先开花,后结果,养个丫头带小伙”轮到招弟出生时她爸爸就开始紧张起来了,因为庄上有过连生四五个丫头不换胎的。幸好,招弟还算争气,过了三年还真的“招”来了个弟弟。
  招弟有个姨娘嫁在陆家舍,小时候也常到姨娘家玩,十岁的时,姨娘就要替她做“介绍”,那年李汉成十三岁,生得四高六胖的,又能干又懂理,汉成家与姨娘家在一个队,平时遇见了没得个婶妈不开口,姨娘就一心要撮合这门亲事,说是:正好汉成比招弟大三岁,“男大三,金山靠银山”。后来,这一对门当户对的亲事没做成,原因很简单,就是招弟的妈妈要将女儿嫁给一个独子的人家,汉成家可是弟兄三个,将来只能得到上代的三分之一家产。其实那时的所谓家产也不过就是有七八亩田和木船风车之类的大农具,没过几年这些东西都全被共了产上了社,留下来的大都只剩下了几间草屋。正好本队里有个姓顾的人家是独子,小伙比汉成大一岁,家境也不错,一谈就成功了,后来招弟与汉成就在一个队里做了半个世纪之久的邻居。一直做到垂暮之年两个人都成了孤男寡女。
  招弟是1964年嫁到这里来的,那年她20岁,顾家小伙24岁。那一年,农村的形势稍稍有点好转,虽然仍是吃不饱、瓜菜代,但已经饿不死人了,不少逃荒在外的家庭开始回归,顾家也是那年秋后从湖北回来的。招弟的父亲老实本分,三年大饥荒时没离家,一家人遭了不少罪,招弟的姐姐想弟就是在58年除夕的那一天连饿带病死掉的,那年过春节每人分了七两米,可怜的姐姐已经几十天见不到米了,分到米时她刚咽了气,没能享受到那一顿久违的美味。59年春天,妈妈带着她和弟弟到“海里”去讨饭(这边的人习惯将东河东面的海边上称为海里),那年头,海边上的人家比这里好一些,公共食堂散伙后每天还能喝上两顿玉米糁子粥,加上山芋胡罗卜,基本还能混个大半饱。因为这边过去讨饭的人太多了,人家也不是天天能吃得饱,因此遇到好心的人家才肯盛半碗粥给她们,讨到一点吃的,先要让弟弟吃,然后才轮到招弟,有时母女两个还相互推让。那年招弟十五岁,摆到现在应该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但那时还是个完全没有发育大孩子。
  有一天,她们借宿在一对老夫妻家里,是个独家舍子,那里没有村落,大都是三四户、五六户人家住在一起,田野里还有许多独家舍子。第二天下了一整天大雪,老夫妻管了她们一天的饭,虽然只是吃了两顿胡罗卜玉米糁儿粥,但还是觉得很过意不去。那天那家老奶奶劝招弟的妈妈说:“我看你们那地方饿死了那么多人,恐怕暂时好不了,不如将这个小丫头留在我这里,我替她找个人家”母亲说:“伢儿十岁上就跟人家定了亲,虽说现在人家在湖北,但如果有一天回来要人怎么跟人家交代?”那老奶奶又说:“如今这世道那管得了那么多,前些日子,有一个在家里结了婚生了孩子的婆娘在这里讨饭时留下来跟了人,家里男人找过来后,只给了他几十斤玉米连孩子都没要就被打发走了”,妈妈听了就有点儿动心了,因为这样能保住她的小命,或许还能帮助家庭将弟弟养活。不过她最终没被留下来,主要是招弟坚决不肯。(待续)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2015-11-15 20:01
文笔优美,冬安!
引用
兰草地
兰草地 2015-11-15 21:12
支持长篇小说创作,问好老师!
引用
冰心晶莹
冰心晶莹 2015-11-15 21:21
拜读,问好朋友
引用
墨砚池
墨砚池 2015-11-16 09:34
引用
封与风
封与风 2015-11-16 10:00
拜读,欣赏!
引用
一竖居士
一竖居士 2015-11-16 10:19
问候好朋友!品读、欣赏佳作!
引用
想飞的小鸟
想飞的小鸟 2015-11-16 11:27
问候好朋友!品读、欣赏佳作!
引用
童心未泯
童心未泯 2015-11-16 11:58
引用
陈真真
陈真真 2015-11-16 12:24
欣赏了!{:1_1:}
引用
陈宇衡
陈宇衡 2015-11-16 12:48
{:1_7:}{:1_1:}
引用
西风子
西风子 2015-11-16 13:45
{:1_1:}
引用
忆潇湘
忆潇湘 2015-11-16 14:16
文笔好,赞~{:1_8:}
引用
微尘
微尘 2015-11-16 14:32
好文笔,欣赏学习。
引用
い义薄呍兲メ
い义薄呍兲メ 2015-11-16 15:11
拜读了,问好!{:3_194:}
引用
晓月微蓝
晓月微蓝 2015-11-16 15:24
{:1_23:}{:1_1:}
引用
微笑
微笑 2015-11-16 15:49
拜读了,问好!{:3_194:}
引用
上官楚伶
上官楚伶 2015-11-16 15:58
问好,欣赏文采!
引用
梦帆
梦帆 2015-11-16 16:15
很不错,支持
引用
秀丽的乐园
秀丽的乐园 2015-11-16 16:52
{:1_20:}{:1_1:}

查看全部评论(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