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美文 文化艺术 查看内容

诺贝尔文学奖对所有作家一视同仁吗?

2016-10-12 21:00 5672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是全球最受关注的奖项,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的公平,各种“有色眼镜”仍然戴在评委的头上。我们关注诺奖之余,更要明白,它并不是判断文学水准的唯一标尺。
  作者:李岩
  在之前的三期观察中,我们分别探讨了政治因素、国籍、语种对评奖结果的影响。实际上,即使专注在文学上,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做不到完全公平。有形或无形的偏见,依然普遍存在于诺奖评委之中。
  本文就为您破解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最爱说的谎话No.3——“我们评奖只关注文学水准,对所有作家一视同仁。”
  一、小说家具有压倒性优势,诗人、剧作家被忽略已久
  2015年,非虚构写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出乎了很多人意料。因为在人们印象里,诺奖只对三种人开放: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这个印象没错,尽管诺贝尔遗嘱中,对文学奖的定义并非局限在小说、诗歌、戏剧,而是一切具有文学性的写作,但自从1953年丘吉尔获奖后,诺奖已经51年没给过非虚构作家了。尽管去年爆冷,也可以基本肯定,在未来,小说、诗歌、戏剧仍会是诺奖最常奖励的三类作品。
  话说回来,虽然以这三种文学形式写作都可能获诺奖,但得奖概率却相差很多。具体来说,从1998年葡萄牙人萨拉马戈,到2014年法国人莫迪亚诺,17年间,小说家拿了15次诺奖,剧作家和诗人只在2005和2011年由品特和特朗斯特罗姆各拿过一次。就算小说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小说家确实是要比诗人、剧作家人数多一些,但文学类型的比例失调也是不争的事实。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
  况且,代表剧作家和诗人拿奖的两个人,都有一点可怜+安慰的意味在里边。有两个数据说起来很心酸:诺奖得主获奖时,平均年龄是64岁,而品特得奖时已经75岁,得奖3年后去世;特朗斯特罗姆得奖时80岁,得奖后3年半去世。他们二人的去世都不是突然的,品特得奖时已罹患食道癌多年,特朗斯特罗姆得奖时则是半身不遂,丧失语言能力多年。他们俩得奖时都早已封笔,诺奖是对他们过往创作的肯定。
  小编去年做过一个很招人讨厌的统计:从1944年诺贝尔文学奖重新恢复颁奖以来(之前四年因二战停止颁奖),历届得主从获奖到去世的平均时间是12.8年。这里只统计了已经去世的得主,那些得奖后多年仍在世的得主都没有统计进来。也就是说,品特和特朗斯特罗姆都远没到12.8这个平均时间就去世,而且评委在颁奖时已经可以预见到这一点。
  不仅如此,品特得奖的2005年,评委会还破天荒地推迟了一周才宣布获奖者。据说推迟的原因就是评委在品特和土耳其小说家帕慕克之间犹豫不决。这两个人,前者70多岁身患癌症,后者50出头年富力强。最后,评委的解决办法是:把2005年诺奖颁给了品特,作为补偿,帕慕克紧接着在2006年就得了奖。显然,其中不可能没有“赶紧把奖给品特吧,万一明年他不在了呢”的意思。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
  特朗斯特罗姆的获奖也有同情分的加持。这位老先生的本职工作不是诗人,而是心理学家,为瑞典国家劳工部工作多年,写诗只是业余爱好。他一生只写过200多首诗,国内出过他的诗歌全集,只有一册,连上前边的序言后边的跋,总共29万字。
  29万字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相当于我国很多如唐家三少这样的原创“大神”,一个月的写作量。诺奖历史上,不乏以其他工作为主业,以文学创作为副业的获奖者,但人家好歹多产。一辈子所有创作用一本书就全装下了,无论作品如何惊为天人,也总是太少了点。
  而且这位老先生还有个“缺陷”:他是瑞典人。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瑞典人设的奖,在早期还不受全球瞩目时,文学奖假公济私给了瑞典人很多次奖,甚至1974年还把奖直接颁给了两位评委,当时的解释是全世界看了一圈,发现水平最高的就是评委了……
  基于这样的“前科”,如今评委对于本国作家,颁奖时都特别慎重,他们也怕被全球媒体戳脊梁骨啊。直到2011年,距离上次瑞典人夺奖已经过去了37年,时间足够久了,况且特朗斯特罗姆老先生已经白发苍苍,半身不遂多年,说话都困难了。在这种背景下,诺奖才终于给了他。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
  太惨了!在过去将近20年间,剧作家和诗人只能用近乎“我可怜,求抱抱”的方式,艰难拿下两次诺奖。很明显,诺奖评委并没有对各种文学类型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小说家了。很多文学批评家也对这种偏爱心存不满,这可能也是今年剧作家和诗人被广泛看好的原因。
  二、过分偏爱欧洲作家,美国、非洲、亚洲被漠视
  小编在上一篇预测贴中,把中文、俄语、阿拉伯语列为了诺贝尔文学奖里的“小语种”,被一些网友质疑。其实,按照往届得奖者所操语言来看,这几种语言真的都是小语种,跟英、法、德语没得比,甚至俄语还比不上瑞典语。中文和阿拉伯语加在一起,比不上波兰语。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语言分布图
  以上是所有111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所持语言分布图。其中,有两位作家被标示为用中文写作,显然,除了中国籍的莫言以为,他们把已入法国籍的作家高行健也算作了中文作家。
  如图可见,英、法、德、西分别占了27、14、13、11个,合计65个,已经占据了所有获奖者的将近60%。当然,用这些语言的不都是欧洲人,还有说英语的美国作家,以及说西班牙语的拉美作家等。但可别忘了,还有高行健这样已经在欧洲入籍,却还用其他国家语言写作的人,没被算到这65个人里。
  除了四大语言外,瑞典语以7人排第五,不用说,这7个人全都是瑞典人。接下来,意大利语和俄语各有六个人得过奖。前者的六个人都是意大利人,而后者则成分复杂,有得奖时已经入籍美国的布罗茨基,有当时已经定居欧洲的索尔仁尼琴,有被苏联作协除名的帕斯捷尔纳克,有一直批评俄罗斯政府的阿列克谢耶维奇……这么说吧,说俄语的获奖者之所以还不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俄出过不少跟他们本国政府对着干的作家。

  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他得奖时国籍是美国,但主要作品仍用俄语写成
  再往下,波兰语、挪威语、丹麦语、希腊语,各有2-4人得奖。这些语言基本只在他们本国使用,得奖者也都是这些国家的人。
  以上数据已经表明,诺贝尔文学奖的欧洲优势实在太明显了。全亚洲加起来,拿过诺奖的一共4个人(泰戈尔、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莫言);非洲全加起来,也是4个人(索因卡、马哈富兹、戈迪默、库切)。亚洲+非洲一共8个,那么北欧五国有多少个呢?16个。
  美国如果单看获奖人,不仅不能说被忽视,甚至还是被偏爱的——一共有11位获奖者。但这些人中有很多都不是出生在美国的,比如波兰的米沃什、苏联的布罗茨基等。冷战时期,美国接收了大量从前社会主义国家“投奔”而来的大家,不止文学界,科学、艺术、音乐、影视等方面都得到了这批人才的滋养。
  然而冷战后,美国开始不受待见了。从1993年的托尼·莫里森之后,美国人已经缺席诺奖23年了。这种缺席不是偶然的,诺奖评委甚至已经将对美国作家的偏见公开化。2008年,当时的瑞典学院常务秘书恩达尔曾公开批评:美国文学无知外加狭隘。而高傲的美国人好像也没太当回事,没有诺奖,美国作家的作品照样行销全世界。按现在流行的词,美国作家和诺奖评委,有点“怼”上了……
  三、对畅销说“不”,更喜欢指引畅销的方向
  说到畅销,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在中文媒体的语境里,已经到了提诺贝尔文学奖必提他的地步。很多中国人不知道莫言,但都知道他,他就是——
  没错,村上春树。

  大概在2005年之前,村上的名字从没跟诺奖联系在一起,他跟北欧最近的关系可能就是写了本书,名叫《挪威的森林》。然而,2006年他得了卡夫卡文学奖,这下不得了了,诺奖评委有没有考虑他还不好说,但他由此被博彩公司盯上了。
  卡夫卡文学奖的神奇在于,它连续两年“猜对了”诺奖得主。其实这是两个独立的奖,只不过卡夫卡奖颁得早,大概在每年5月份揭晓;诺贝尔奖颁得晚,在每年十月揭晓。于是在2004、2005这两年,耶利内克、品特(就是第一节提到的那个剧作家)上半年刚得卡夫卡奖,下半年就得了诺贝尔奖。在外界看来,好像诺贝尔奖“照抄”卡夫卡奖一样。
  按照正常的心理分析,已经连续两届跟人家一样了,诺奖评委绝对不能容许连续第三年跟卡夫卡奖“撞车”,要不真成照人家抄了。腹黑地想一下,很可能诺奖评委在拿到2006年卡夫卡奖获奖名单的那一刻,就已经把那位获奖者从自己的候选名单剔除了。
  那这位被剔除的倒霉孩子是谁呢?没错,就是咱家村上春树。

  这种腹黑的想法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除了2004、2005连续“撞车”外,其他14位卡夫卡奖得主,都没能拿到诺奖,其中不乏菲利普·罗斯、彼得·纳达斯、阿莫斯·奥兹等常年热门。诺奖好像被“照抄”事件整怕了,有点故意绕着历届卡夫卡奖获奖名单走的意思。
  但博彩公司不这么看,他们看到的是,挣钱的机会来了。
  村上春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个“畅销书作家”。畅销是好词,但在专业人士看来,畅销往往意味着不深刻——因为深刻的东西往往都没人爱看。因此,博彩公司通常不好意思把他放到赔率榜上,就像至今也没什么博彩公司敢把《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放到榜上一样,那会被视作哗众取宠,是不专业的表现。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村上春树(英文写法Haruki Murakami)第二
  然而,村上拿到卡夫卡奖了!这让博彩公司放心把他放到赔率榜——毕竟这个奖诞生过两位诺奖得主。中国作家阎连科2014年刚拿奖,2015年就登上赔率榜了,也是这个道理。
  实话实说,对于外国作家,我们普通人压根就不认识几个。中国人如此,外国人同样如此。而村上的书不光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是畅销书。在博彩公司的网站上,网友面对密密麻麻一堆不认识的外国名字,突然窜出熟悉的“Haruki Murakami”(村上春树)几个大字,光那份亲切感,也会促使很多人买他赢。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村上春树还是第二
  博彩的规律就是,买你赢的人越多,你在赔率榜上的排名也就越高。于是,只要榜单上有村上春树,他就一定会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因为买他的人多——是的,村上每年都排那么高,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他热门,而是网友只认识他,只买他,被生生买出了高排名。
  而具体到诺奖评委,他们的思路也很好琢磨——我们不给你奖,你就已经这么畅销,这么有钱了,那多我们一个奖不多,少我们一个奖不少。换句话说,我们给你奖,体现不出我们的价值来。但是如果给一个默默无闻,作品乏人问津的人,颁奖之后,看到他/她的作品大卖,重印N次又卖断货N次,他/她从一个穷酸文人一下子成了文化富翁,那种“点石成金”的快感,是非常爽的。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村上春树依旧第二
  肯定又会有人说我阴谋论。其实上述想法,想想也能理解:诺奖评委也是人,你我会想的问题,他们未见得不会这么想。诺奖现任常务秘书莎拉·丹纽尔自己就说过类似的话:“诺奖最明显的影响是,让某位作家在一夜之间变成畅销书作家,在全世界闻名,即使他此前默默无闻。一个极好的范例是阿列克谢耶维奇。她的书一下卖了200万本,这太了不起了。”
  所以,“畅销”这件事,在诺奖评委眼里不亚于一种原罪。相比本身就已经很畅销的作家,他们更爱自己制造畅销——反正我们给谁奖,谁就能畅销,那我们凭什么给你这个富人做嫁衣,让你富上加富?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村上春树……
  结语:
  本文只为证明一件事:绝对的一视同仁是做不到的,在评奖这件事上更是如此。诺贝尔文学奖是全球最受关注的奖项,评委都是终身制,都不缺钱,没有贿选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的公平,各种“有色眼镜”仍然戴在这些评委的头上。我们关注诺奖之余,更要明白,它并不是判断文学水准的唯一标尺,更不能以拿没拿过诺奖来判定一位作家的优劣。
  来源:ptag
  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小桥风满袖
小桥风满袖 2016-10-15 20:56
慢慢欣赏,问好!
引用
我爱清风
我爱清风 2016-10-15 20:42
欣赏问好
引用
张开日月眼
张开日月眼 2016-10-15 20:42
帮你顶下哈!!
引用
子玉
子玉 2016-10-15 20:42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分享精神!
引用
冰山雪莲
冰山雪莲 2016-10-15 20:27
过来看看的
引用
辰州
辰州 2016-10-15 20:16
学习了,不错。
引用
一竖居士
一竖居士 2016-10-15 20:10
帮你顶下哈!!
引用
优福
优福 2016-10-15 20:01
留个脚印,问好楼主
引用
陌路
陌路 2016-10-15 19:38
欣赏了!
引用
杨千紫
杨千紫 2016-10-15 19:38
欣赏有时候是不需要言语来表达的!问好
引用
人淡如菊
人淡如菊 2016-10-15 18:53
欣赏了!
引用
叶沁
叶沁 2016-10-15 18:40
不错不错,楼主您辛苦了。。。
引用
浅吟诗君
浅吟诗君 2016-10-15 18:27
学习了 确实不错
引用
李雪健
李雪健 2016-10-15 18:11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分享精神!
引用
石也
石也 2016-10-15 18:05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
引用
冰心晶莹
冰心晶莹 2016-10-15 17:58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
引用
童心未泯
童心未泯 2016-10-15 17:58
过来看看的
引用
大鹏
大鹏 2016-10-15 17:33
看帖回帖是美德,问好楼主!
引用
人淡如菊
人淡如菊 2016-10-15 17:33
欣赏了!
引用
冰心晶莹
冰心晶莹 2016-10-15 16:47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

查看全部评论(1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