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美文 文化艺术 查看内容

杜甫诗歌惊人的结构艺术

2017-10-4 10:04 3495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丁启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杜甫登高
  古代诗歌,从总体水平上说,唐朝无疑是巅峰时期。唐朝诗坛,堪称诗人辈出,佳作如林。至于哪一首是唐代最好的作品,则见仁见智,看法颇难统一。下列作品,均有人推崇备至: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小妇郁金堂),明代诗人何仲默、薛君推其为唐诗七律第一。清人方东树称赞它“曲折圆转,如弹丸脱手。远包齐梁,高振唐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清末王闿运赞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有人誉之曰“孤篇压倒全唐”;
  崔颢黄鹤楼,宋人严羽称“唐人七律,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沈德潜评论说:“意在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明代王世懋认为,唐代七言绝句压卷之作,当从此二首中选一首;
  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宋人刘辰翁称其为绝句中的古今第一,胡应麟称其为盛唐绝句之冠;
  …………
  明代著名学者、诗人胡应麟,则对杜甫七律登高推崇备至,他说:“此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也非常推崇杜甫的这首诗,他说:“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
  这诗究竟有些什么好处呢?
  清人何焯说它“千绪万端,无首无尾,使人无处捉摸”,是不对的。杜甫这首诗,是格律诗中的炉火纯青之作,是教科书的范例,可以从技术上进行一些说明。
  一、格律精严。胡应麟指出,“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二、句句皆对。前四句是联句对,风急对渚清,天高对沙白,猿啸对鸟飞……末二句用当句对,艰难对苦恨,潦倒对新停。
  三、含义丰富。萧涤非指出,单是五六两句,就有八九层意思,而且凝炼而不堆垛。
  四、格调沉雄。萧涤非称其为“拔山扛鼎”式的悲歌。不是悲哀,而是悲壮;不是消沉,而是激动;不是眼光狭小,而是心胸阔大。
  五、技术运用不着痕迹。胡应麟说:骤读之,首尾若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对者。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萧涤非指出,“风急二字紧要,猿哀、鸟迴、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皆从此生出。”可见词语之间照应严密,奥妙。
  当然,更加奥妙的是诗歌的语言结构。
  这得从末句,“潦倒新停浊酒杯”说起。
  著名杜诗集注本杜诗镜铨编撰者杨伦,引沈确士语:结句意尽语竭,不必曲为之讳。沈确士的话,有可能是针对胡应麟说的。因为,胡应麟说过如下一番话:此篇结句(丁按:指潦倒新停浊酒杯),似微弱者,第前六句,既极飞扬震动,复作峭快,恐未合张弛之宜,或转入别调,反更为全首之累。只如此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未为不称也。
  这里我不得不感慨系之:沈确士不得其解也就罢了,杨伦竟然赞同沈确士的意见,令人大失所望,胡应麟勉为其难的阐释,也很苍白乏力。
  实际上,这是杜甫创造性的语言结构艺术!
  这种结构艺术,杜甫曾屡次使用,一生的各个时期都使用过。这里我随手举他的三首诗为例: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登兖州城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楼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之一
  眼尖的读者,大概已经看出来了:这类登高主题的诗,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虽属悲歌,但格调都是悲壮的,视野、胸襟都很阔大;前半部分以写景为主,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其中写景诗句,诗人视角有俯仰远眺的转换等等。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诗的如下特点:前半部分尤其是开篇,天地大景,雄强开张;后半部分,尤其是结尾,诗人心声,忧愤凄怆。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如倒置金字塔一般,使得作品语言充满张力,令读者在无比惊奇中受到震撼,继而受到感动、感染,直至产生强烈的共鸣。
  所以,登高末句“潦倒新停浊酒杯”,根本不是意尽语竭的问题。恰恰相反,它使得整首诗充满张力,充满能量,充满爆发力。
  这种诗歌结构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脉相承的。
  远的不说,初唐陈子昂、宋代苏轼,都深谙此道。请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比之下,这种结构艺术,当然是杜甫的登高运用得最为纯熟。前半部分,为了表现雄强宏大,天地、江河、风云、林木都来笔底;后半部分,为了表现悲凉凄楚,漂泊、病痛、贫穷、孤独一时聚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缺少形象的景物描写,苏轼的赤壁怀古虽然学了杜甫的以酒器结尾,但杜甫的是空的、虚的酒杯,而苏轼的是有酒的、真实的酒樽;此外,苏轼的写景,只有远眺俯瞰,没有仰望,只有江河,没有树木。
  2017-9-26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