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关于黄河故道工商文化探讨

春风杨柳 2023-3-9 10:10 9144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的摇篮,它夺泗入淮给黄河故道地区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产生了独有的黄河故道工商文化。探究黄河故道工商文化的起源以及内涵,发扬光大,对于推动宿迁工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黄河故道工商文化形成过程

  黄河来了。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南犯,赵构仓促南逃,开封留守杜充不敢应战,为了阻止金兵南下,他决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造成黄河夺泗入淮入海,致使富饶繁华的两淮毁于一旦,二十万人淹死,千万人无家可归,史称黄河第四次大改道。从此黄河不再是宿迁的游客,而成为安营扎寨的店主。

  黄河走了。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第六次大改道,决铜瓦厢,由利津入海,结束了它流经宿迁727年的历史。

  在727年里,黄河无时不对宿迁经济社会产生影响,但从黄河对宿迁工商文化影响方向、内容和程度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至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前。这段时期(287年)黄河对宿迁工商文化影响是东西方向的,黄河将中原地区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带到了相对落后的宿迁,东西交流的内容基本是农耕文化和手工业技术。由于宋金元对黄河放任自流,“大黄河”“小黄河”多支并流,灾害频发,战乱频仍,人口锐减;明初实行山西人口大迁移,数十万人从洪洞大槐树出发来到黄河下游,将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农耕、手工业技术带到宿迁,使“小黄河”流域迎来了一段难得的繁荣时期。在这段时期,黄河对工商业的影响基本是东西方向,也是宿迁工商文化形成的初期。

  第二阶段,从明永乐十三年年(1415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明清两朝一改前朝无所作为态度,加强了对黄河的治理。明清时期建都北京,大运河畅通之后,明清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明朝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为了保护漕运的畅通,防止河水侵犯明祖陵,明朝不仅兴修水利,而且加强了对黄河的治理。于是徐有贞来了,刘大夏来了,潘季驯来了。尤以潘季驯治理黄河最为艰辛也最为成功。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前后27年四次治理,其区域在徐州、睢宁、邳州、宿迁、沛县、桃源、清河等一带,从此黄河在这个区域的河道基本稳定。1575年,宿迁“避水迁城”,县令喻文伟带领将县城迁至马陵山麓。

  这个阶段(440年)黄河对宿迁工商文化影响的方向、内容和程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东西转向了南北,交流的商品极为丰富,其规模远远超过明前历朝,影响程度最深。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中心不再是中原,而是江南。因漕运的发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原来经济落后的宿迁已经超越了中原,形成了宿迁特有工商文化。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宿迁特殊的地理位置,运河由淮安至徐沛,借用的是黄河作运道,这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现象,黄河与运河曾经合二为一。明代中后期加大对黄河和运河的治理,开凿了泇河运河,代替夏镇(微山)经徐州到达邳州直河口长达330里的黄河运道。康熙年间,靳辅在黄河的遥堤和缕堤之间开挖中河,黄运才分道扬镳。可以说,在宿迁段运河借黄河而畅通,黄河借运河而造福。形成和影响故道工商文化既有黄河文化也有运河文化。

  二、黄河故道工商文化的内涵

  黄河故道工商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初期与中原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性、饮食服装、产品交换等交流,后期加大了与经济发达的江南以及广袤北方地区经济、文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交流,形成了宿迁黄河故道工商文化特有的内涵。

  1。流动性。商品需要流动,技术需要交流。黄河之水给宿迁人带来了极大的运输、交流的便利。在元明清时代水道是主要的运输通道。船运以它量大成本低而备受工商业的欢迎。依靠黄河这条经济大动脉,货船整日川流不息,为了避免因大量船只造成河道堵塞,明朝曾经限制私船进入。运输货物主要有南方的棉布、绸缎、粮食、瓷器、酒、纸张、糖、茶、鞋袜、生丝等,北方的药材、铁器、锅、帽子、皮货、羊毛、辽东货(人参、貂皮、青黄鼠皮等)。明清时期,宿迁商客云集,商业繁荣,餐饮发达,游览观光为盛。据宣统《宿迁县志》记载,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宿迁城内围绕县衙有19条街道。因中河(黄河河道)西岸码头所在的宿关(东关口)而兴的关口街,成为南北东西各类商品的集散地和交易场,店铺鳞次栉比,各色人等,日夜不息,有“不夜街市”之称。宿迁东大街由集市贸易逐渐发展成为宿迁商业中心。街道两旁全为明清建筑,一律青色砖瓦结构二层小楼,整齐美观。至清末民初,进入全盛时期。全街商店有300余家。由于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农具、布匹、生活用品等各种货物应有尽有,既有国产货,也有日本等国洋货。

  1914年,著名的地理历史学的先驱张相文,与王同春成立西通垦牧公司。次年他从泗阳招募农工,到河套地区开垦土地。

  因黄河、中河来往的商船增多,朝廷依水在宿迁设钞关。明代,宿迁县城西黄河边设有关口,收取过往船只税收。清代,县城东南中河西岸设关后,此处改称“西关”。清康熙二十八年(1698年),在县城东新开辟的中运河西岸建东关(俗称东关口)。

  2.包容性。因黄河而产生的洪泽湖、骆马湖,它敞开胸怀,接纳百川,也影响着宿迁工商人的胸怀。宿迁人像浩瀚的洪泽湖、骆马湖迎接八方来客。永乐年间,与潘季驯一起治水的湖州同乡商人罗洪林发现了美人泉的甘甜,他迁居洋河,开设泉泰槽坊,成为洋河大曲的前身。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山西太原太谷县酿酒师贺正源来了。他将山西的酿酒技术与双沟朱家祖传酿酒技术相结合,酿制出独特浓香双沟大曲,产品远销黄河上下,淮河南北,运河东西。

  闽商程震泰到沭阳,开设当铺、油坊、票号、布庄,热心赈灾救灾,成为有名的淮北巨富。

  徽州的建筑师来了,南北建筑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形成了自身特有风貌。建筑布局借鉴江南三合院形态,但又兼具了北方四合院的密闭特点,建筑装饰、色彩运用继承了徽派的古朴典雅。

  光绪八年(1882)美国传教士来了。在传教过程中得到宿迁人张道生的帮助,洋碱、洋油涌入了宿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末民初实业家张謇、许久香等在宿迁创办耀徐玻璃公司,从英国购买发电机。开创了中国玻璃工业的先河。正是依靠黄河水运的便利,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不仅名噪一时的黄狗猪头肉的制作者黄德来了,而且晋商、徽商也来了;不仅国外洋货来了,而且现代发电设备也来了。

  3.多样性。流动性和包容性促进了行业的多样性。在便利水陆运输条件下,宿迁吸引了各地客商云集,形成了行业的多样性。明清期间,浙江、江西、福建、山西和安徽庐州、泾县和本省镇江、扬州等地商人先后走进宿迁,于是钱庄、布店、丝绸、酱园、煤炭、建筑、酿酒、玻璃、制碱等行业出现了,他们与本地轧花弹棉、烧制陶器、小商小贩、做竹器、制砖瓦、烧石灰、石业、制烟业、熬硝、熬盐、晒盐等业共存,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宿迁工商业。随后,徽商会馆、晋商会馆、闽商会馆,以及棉布、煤炭、丝绸等行业商会应运而生。此外,清河街的孔庙大成殿、城南的寿圣禅寺也得以改建扩建。

  4.灵活性。商业经营不仅有传统夫妻店,雇佣店伙计,而且出现了股份制,对雇工的报酬与效益挂钩,取消了固定报酬。商品注重横向流动,注重名优品牌。手工业开始迈向近代工业。宿迁工商界不仅注重对内贸易,而且把视角扩展到境外。清末宿迁工商人开始对外贸易,出口金针菜、芝麻、皮革等农副产品和玻璃砂,进口洋布、洋油(煤油)、洋碱、西药、卷烟等工业品。张道生在1897年利用独家销售洋碱、洋油获得利润,办起了道生碱店,成为利用外资经商的首例。

  5.坚韧性。宿迁人在长期和黄河泛滥斗争中,在长期治理黄河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屈服于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的黄河。宿迁工商人在产品运输,商品交流过程中长期与黄河为伴。黄河时而温顺,时而咆哮,时而平静,时而疯狂,但宿迁工商人从未畏惧困难,正是黄河的汹涌练就了宿迁工商人的敬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格。

  三、传承和发扬黄河故道工商文化的现实意义

  1.扩大开放 坚持交流。只有开放才能拓宽视野,看到先进;只有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取得进步。今天我们的开放和交流不应局限于两河流域,也不应局限于国内,而应该面对世界。过去,宿迁人靠黄河对外交流,今天我们交流的手段、形式和途径已经多样化了,交流的领域也更加广阔。不仅高铁、飞机,而且有互联网+、电商、五G、微信等现代化手段,我们要发扬黄河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为宿迁工商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做强主业,做优特色。故道沿线人民依靠本地的资源优势,借助漕运的便利,形成丰富的工商业门类。这些产业在故道沿线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我们要将这些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助力转型升级,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并结合互联网+、电商等现代技术手段,做优知名品牌,创新营销手段,不断推进各类产业的跨越发展、创新发展。

  3.敬畏规律 敬重商人。发展工商业要尊重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让规律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引导工商业发展的同时,要营造适合工商业发展的软环境。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给他们更多的话语权,尊重他们的劳动所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创造一个工商业如鱼得水,如鸟翱翔的宽松环境。

  4.用黄河精神治理好黄河故道。黄河走了,但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物质财富——黄河故道。黄河故道流经豫鲁皖苏4省8市,长728公里,其中江苏段长约500公里,宿迁在黄河故道的开发利用中大有文章可做。宿迁向来有开发黄河故道的优良传统。20世纪50年代,宿迁人就开始利用黄河故道发展副业生产。1958年宿迁提出“绿化黄河故道,建立果树林带” “玻璃城,水稻县,黄河苹果,葡萄山”宏伟蓝图。1960年,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曾经代表团中央授予王官集公社“绿化祖国先锋”锦旗。1985年,宿迁进一步开放利用黄河故道,建立以果林和渔牧结合的商品基地。直到目前,宿迁人一直在开发利用黄河故道,如开发了雄壮黄河湾、印象黄河、黄河故道生态走廊等。当前,我们要整体思考,战略布局,开放搞活,八市联动,共同开发,把黄河故道建成集农工商一体,旅游观光,区域协调发展的绿色生态走廊。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凉奕
凉奕 2023-3-8 12:06
支持朋友
引用
我爱清风
我爱清风 2023-3-8 14:37
学习了
引用
安陌
安陌 2023-3-8 16:49
来支持下朋友!
引用
浮华苍桑
浮华苍桑 2023-3-8 18:07
拜读,问好作者!
引用
萍畅红
萍畅红 2023-3-8 19:23
欣赏,赞!
引用
冰羽
冰羽 2023-3-8 19:51
拜读,给个赞!
引用
鲁冰层层
鲁冰层层 2023-3-9 09:12
拜读{:3_196:}
引用
冰心晶莹
冰心晶莹 2023-3-9 13:44
来支持下朋友!
引用
石也
石也 2023-3-9 23:37
问好楼主{:1_23:}
引用
雪珂
雪珂 2023-3-10 05:44
欣赏佳作!

查看全部评论(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