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兰草地 返回首页

有只羊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ancaodi.com/?1499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重温一下《论持久战》

已有 232 次阅读2023-3-6 15:31 |系统分类:散文

  按照2月7日下午终南山院士的观点:疫情拐点还未到来,也就是说,我们的全民“抗疫”战争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从大年初一的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召开,肇始于武汉的这场疫情迅速受到全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重视:封城、封路、延长假期、限制外出,全民动员,贡献智慧,从半信半疑、观望、被动听话到积极行动,从居家封闭自我隔离到捐款捐物、站岗执勤、主动出击,我们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活工作方式,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以元宵节为节点,半个月之后,很多人耐不住这孤独寂寥又提心吊胆的日子,开始从杯弓蛇影逐步懈怠麻木:也就这样了。再不让出去就急疯了。哪能那么巧?算了,听天由命吧。


  与战争年代我们看得见的敌人不同,作为疫情形成的病菌,看不见摸不着。对于很多人来说,防疫是个虚无缥缈的话题,有气力使不出。加上此次疫情的突发性和严重性,期待中的疫情拐点迟迟没有出现,产生厌战、懈怠甚至畏难情绪,既在所难免,也情有可原。


  这时候,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


  1938年5月,也就是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0个月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针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日军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气势汹汹,我军一撤再撤、江河失守、士气低落),写出了指导整个抗日战争的《论持久战》。他在文章中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劣利弊,提出战争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文章最终的结论是“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我们的“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当年,对待日本侵略者,速胜论和亡国论都是有害的言论,正确的做法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耐心胜野心。历史证明,毛泽东的持久战战略无比英明正确。


  历史上对于看得见的敌人日寇是如此,当下对于看不见的敌人“疫情”又何尝不是这样:既不能轻敌,又不能被敌所吓倒;既然不能速胜,不妨来个“持久战”,因为“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成功学家告诉我们,有志者立志长。古人也说,只有锲而不舍,才可镂于金石。世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事,要成功就得付出。面对我们从没有见过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既然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处于未知阶段,对它的防治还处于摸索阶段,既然我们不愿意听从疫情的作弄,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多下些功夫,多耗些时间,从长计议,从基础做起,和疫情来一场比耐心、比毅力的“马拉松”赛。此前,我们已经走过了从心理上的轻视、应付,到积极主动地防疫、抗疫的过程,全民动员、形成共识,积极应对、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已经凝就。百里行军九十半。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一鼓作气、再接再厉,立下愚公移山志,开打全民持久战。


  既是全民的持久战,就需要我们同心协力,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懒惰心理,不能做壁上观,更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不能站在道德高地颐指气使指手画脚。因为,历史上任何一个非常时期我们都不缺乏夸夸其谈的指挥家和不着实际的理论家。听专家的、听党委政府的:居家不出,不给社会添麻烦是做贡献,为一线人员捐款捐物是做贡献,坚守岗位,千方百计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为社会做贡献。


  时间是有限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只有丢掉毕其功于一役的侥幸,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才能取得最终的全面的胜利。也只有如此,我们才有机会待到山花烂漫时,再纵情一笑。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