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兰草地 返回首页

陌上秋草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ancaodi.com/?615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斗胆侃诗词

已有 847 次阅读2014-12-1 06:59 |系统分类:随笔| 诗词, 格律, 意境

一直不敢谈诗词,感觉不够资格。平时很少写诗,有时写几行,自己不满意,也就作罢。古诗词读过不少,但很少能背下,只记得只言片语,还常把作者弄混。

现在谈诗词,缘于一位文友的启示。他师从名家,对古诗词颇有研究,尤其是格律诗。我却最不擅长格律。倒也没笨到连规则都搞不清,只是不明白弄那么多规则做什么,所以无心于此。这位文友出于善意,劝我好好弄弄那些格律。他用了句流行语:带着镣铐跳舞,尽显语言之美。但他无法说服我,因为我始终在问自己:究竟为何要作诗?

假如诗词只是文字游戏,我当无话可说。但我一直认为,诗词的灵魂是意境和情感,语言不过是表达手段。见过很多不像诗的诗,也见过一些很像诗的散文,其中的关键是意境和情感。就像拍电影,你拍的画面再漂亮,缺少情节和内涵,那不过是图片展示。

不知为何,比较唐诗和宋词,我更喜欢宋词。也许是宋词的长短句读起来更自然更动人,也许是宋代社会动荡,使文学作品感情更浓烈,无论是苏轼的豪迈还是李清照的婉约,都有种透心感染力。也许更简单,只因我没有足够鉴赏力去品味那种四平八稳的即景生情。无论怎样,我个人的感觉,诗词若无灵魂,变成纯粹的文字游戏,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我想,诗词另一重要功能是丰富语言。诗句的典型特征是简练、形象又有内涵,极富表达力,是人类宝贵的语言财富。试想,若是没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这些语言素材,汉语将失去多少表达手段?古人能写好诗,现代人也能写好诗。现代诗人有责任为祖国语言增砖添瓦,让汉语不断增强表达力,而不是陷在空洞的文字游戏中自得其乐。

当然,诗词需要音乐性,这也许是诗词和散文的关键区别。古诗词讲究韵律和平仄,正是为了诗词的音乐性。尤其是平仄,这是声调语言的独有特征。声调的起伏变化构成优美的旋律,汉藏语系之外的人很难体会到这种美感。

于是,古诗词非常讲究平仄变化,以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特别忌讳连续平声和连续仄声。久而久之,他们积累了一整套变化规则,成为诗词格律的一部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代人必须遵守古人的规则。既然遵循规则是为了平仄变化,那么,现代人是否可以有自己的变化规则达到同样目的?

古代格律还有一点让现代人很不适应,那就是平仄中的入声。千百年来的语音变化,入声在现代汉语几乎消失。据说吴方言和粤方言尚存些许。我从小说北方方言,到老也不知入声为何物。相信覆盖大半个中国的北方方言区没多少人能区分这种音。我们的格律专家们能区分。可是,他们写出的入声字我们只能按普通话去读,反倒感觉并不合平仄,甚至感觉不合韵律。是怪他们太离群呢还是怪吾等凡夫俗子太无知,说不好。

像李杜那样的作品,句式、韵律、平仄、对仗一应俱全,而且意境、情感俱佳,真的让人羡慕不已。可是,转念一想,这类诗圣几千年也出不了几个,不学也罢。我们只能顾一头:要么被格律栓死累死,写出的东西淡如白开水;要么专心于内容,尽可能写出意境和情感,然后被专家们嗤之以鼻。也许我们今生只能满足于此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