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诸葛亮与司马懿

春风杨柳 2023-1-3 15:37 4818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这两个人不仅是两国的重臣,而且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艰苦的奋斗和卓越的贡献,可是作者对他们的评价却迥然不同,一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师表的楷模;一个是老谋深算,暗藏杀机,阴险毒辣的典型。
  其实他们两人都是封建社会忠实的维护者,他们所处的时代,所受文化的影响,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却有惊人的相似。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处在同一动乱时代,都经历了动荡时代残酷的考验,并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智慧。诸葛亮于公元181年诞生琅琊。司马懿于公元179年出生河南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司马懿仅比诸葛亮大两岁。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享年53岁。司马懿死于公元251年,享年72岁。一个跟随刘备多年,一个伴随曹操数载,可谓生在乱世不为乱世所迷,身伴枭雄不为枭雄所惑。
  两人都受儒家文化影响,都推崇儒家文化,走的都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子。深谙世道,处世沉稳,办事老练,深思熟虑,智慧过人。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都会巧妙的掩饰自己的行为,善于抢占道德的制高点。
  诸葛亮因失街亭,挥泪斩马谡,杀了人,还让大家感动,杀马谡是不得已,全是马谡的错,不仅显示他的仁慈,同时也掩盖了自己用人的失误。
  追悼周瑜就更精彩了,表面流泪,内心高兴,形在痛心疾首,实在心满意足。
  纵观三国,心机最重的莫过于司马懿。跟曹操一样虚伪奸诈,和刘皇叔相似低调隐忍。公元237年,辽东公孙渊叛乱称帝,魏明帝曹叡不得已派司马懿前去叛乱,并特地叮嘱他路过故乡可以回家看看。司马懿为此写了一首诗《征辽东》。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司马懿曾经封为舞阳侯)。
  这首诗,气势磅礴,不亚于曹操的《观沧海》,而“肃清万里,总齐八荒”更是表明志向远大。特别精彩的是最后一句“告成归老,待罪舞阳”,说明自己没有一点野心。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魏国不用司马懿亡于蜀,用了司马懿亡于晋。
  《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说魏主曹叡听近臣奏:陈仓城失守,诸葛亮又出祁连山,散关亦被蜀兵夺了。忽又奏:东吴孙权僭称帝号。今令陆逊在武昌训练人马,听候调用,只在旦夕,必入寇矣。曹叡知两处危机,举止失措,非常惊慌。执掌军权的大都督曹真病未痊,即召司马懿商议。遂封司马懿为大都督,总摄陇西诸路军马,令近臣取曹真总兵将印来。此时的司马懿非常清醒,担心曹真反感生疑,主动到曹真处取之。
  聪明的司马懿到了曹真处,不谈取印,首先询问曹真的病况,然后谈及东吴、西蜀会合,兴兵入寇,国家危机之情。曹真因病在身,为了国家存亡,自愿取印于仲达。司马懿却坚持不受,曹真要带病见帝以保之,看到曹真真心让印,这时司马懿才说了真话:天子已有恩命,但懿不敢受耳。可见司马懿做事非常注意策略。
  曹家对司马懿不是没有戒心,当年曹操知其“有雄豪志”,闻他有狼顾之相(身不动而能回头看),把他召来,先让他朝前走,然后让他回头看,司马懿居然能脸正朝后而身不动。又曾梦见三马同一槽,醒后很不高兴,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只是在蜀国步步进逼下,魏国才不得不用司马懿。可以说没有诸葛亮也就没有司马懿。
  既想出山,又想抬高身价,那就不能一请就到。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带着张飞、关羽拜访他,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速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不悦说:“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不如回新野避风雪。”刘备却认为这样做正让诸葛亮知道我殷勤之意。这便产生了有名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何从不想出山,无非是想抬高身价而已。
  无独有偶,曹操素知司马懿文韬武略,才华横溢,也多次派人探访,邀请出山,司马懿却借口风痹在身,后几经曲折才跟随曹操。他们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达到同工异曲之效果,殊途同归之目的。
  两人都是当朝重臣,可谓是中流砥柱,诸葛亮是蜀国丞相,司马懿是魏国大都督,不论外交内务,军事政务都集大权于一身,在三国鼎立战争不断的年代,执掌军权就意味着权顷朝野。两人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具有高超的指挥才能,并且都是战功赫赫,威震八方。
  两人都是托孤大臣,白帝城刘先主遗诏托孤儿,刘备临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帮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而司马懿则两次受托孤,曹丕临终将曹叡托孤于司马懿、曹真等臣,时曹睿15岁。曹叡病危时则执司马懿之手曰:“昔刘玄德在白帝城病危,以幼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孔明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偏邦尚然如此,何况大国乎?朕幼子曹芳,年才八岁,不堪掌握社稷。幸太慰及宗兄元勋旧臣,竭力相辅,无负朕心!”又唤曹芳曰:“仲达与朕一体,尔宜敬礼之。”可谓坚信老臣能救世,临终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和司马懿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奇才。蜀国有了诸葛亮,魏国出了司马懿,两人各为君主,在战场上进行残酷的较量和殊死的斗争。两人无论在军事斗争的策略,还是指挥艺术,以及谋略都难分上下,两人都没能将对方至于死地,相反,却因为对方的存在而保全了自己。正是既生孔明,又生仲达,这大概是天意吧。
  这是因为蜀国有了诸葛亮,魏国司马懿才得以手握军权;也正是魏国有了司马懿,诸葛亮才能始终处于权力的中心。可以说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他们都处于相同的政治环境,君主年幼,能力低微,而他们却功高盖主,他们手握重权令君主不安。稍有不谨慎,就会招来横祸。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必然结果,相信诸葛亮和司马懿深谙其理。
  有两件事情最能说明问题,诸葛亮六出祁连山,名义是为了实现先帝刘备的遗愿,实是为了牢牢掌握军权。凭蜀国的力量要战胜魏国,诸葛亮不会不知,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诸葛亮是心知肚明,但只有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有效的压制内部的矛盾,才能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还有一事,便是空城计了,当魏国大军压境,兵临城下,诸葛亮是措手不及,逃跑是死路一条,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此时此刻诸葛亮是何等的聪明,他深知司马懿羽毛未丰,取而代之的时机不成熟,过早的把蜀国灭了,虽然会取得战争的胜利,会风光一时,但没有诸葛亮这样的对手,自己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诸葛亮死亡,司马懿还能长久吗?此时此刻,是取小利,还是得大利,是做名将,还是得天下,孰轻孰重自然就清楚了。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带领大军来到城前,形在听琴,实在权衡利弊,决心已定,便佯装惊恐,慌忙逃离。可以说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次心照不宣的默契,是一次天衣无缝的配合。
  正是这种依存的关系,司马懿因诸葛亮而赢得了时间,使得司马氏得以在长期的蜀魏战争中做好宗派关系上,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诸葛亮和司马懿还有很多的共同点,我们不可能一一说尽。
  然而在分析他们的共同之处后,我们最终还是看到了他们的不同点。这就是:诸葛亮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司马懿是修身齐家治国得天下。
  也就是一字之差,使得罗贯中对两人才有迥然不同的评价。诸葛亮帮助君主平天下符合了传统的道德观,而司马懿篡位得天下破坏了传统的道德观。封建社会可以没有明主,但需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
  诸葛亮维护了封建的道德观,他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封建官吏完美的形象,因而受到了传统观念的肯定。
  司马懿也是把毕身的才智用于维护封建制度,也是处处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但是当一个八岁孩子来治理国家的时候,国家会有什么济世良策?老百姓会有什么好日子过?与其让不懂事孩子胡闹,倒不如让一个成熟老练经验丰富,充满才华和智慧的能安帮治国的能人来治理。可悲的是,他违背了封建传统道德观,从而落了个骂名。
  从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延续,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角度看,司马懿何罪之有?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英菽
英菽 2023-1-3 13:57
好文字,赏读。
引用
小甜甜布朗
小甜甜布朗 2023-1-3 15:43
拜读,问好朋友
引用
人淡如菊
人淡如菊 2023-1-3 20:06
好文笔,欣赏学习。
引用
林娟
林娟 2023-1-3 21:18
学习了 确实不错
引用
于衿
于衿 2023-1-3 22:54
写的不错,欣赏。
引用
晓月微蓝
晓月微蓝 2023-1-4 04:28
品读好文,欣赏精彩,感悟情怀.问好!
引用
带你去流浪
带你去流浪 2023-1-4 06:04
品读经典,敬仰才华,拜访问好
引用
叶开
叶开 2023-1-4 06:04
问好,欣赏文采!
引用
乐小肆
乐小肆 2023-1-4 07:15
好文共读,欢乐分享。
引用
倦墨
倦墨 2023-1-4 10:02
文笔优美,字字珠玑
引用
君逍遥
君逍遥 2023-1-4 10:02
品读好文,欣赏精彩,感悟情怀.问好!
引用
秀丽的乐园
秀丽的乐园 2023-1-4 10:49
文笔优美,字字珠玑
引用
石也
石也 2023-1-4 12:48
好文,拜读
引用
紫盏
紫盏 2023-1-4 15:35
拜读,受益!
引用
陌路
陌路 2023-1-4 16:23
写的不错,欣赏支持!
引用
安珂伊儿
安珂伊儿 2023-1-4 16:23
好文笔,欣赏学习。
引用
一竖居士
一竖居士 2023-1-4 17:59
好文笔,欣赏学习。
引用
美丽邂逅
美丽邂逅 2023-1-4 18:46
欣赏并送上问候
引用
逍遥漠仙
逍遥漠仙 2023-1-4 21:09
专程来支持下朋友,写得不错

查看全部评论(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