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诗歌的价值和艺术

哭泣在心 2012-7-10 18:11 2914
  宋志刚说:“活着,就要为自己的生活发出声音。”因此而看,每样事物的存在,都是独立和有意义有价值读存在。就如文字,来源于生活,发自心灵,生活和艺术,价值和内容并存,个人觉得缺一不可。任何东西如果超越了本身的含义和脱离了原本的轨道,就显得苍白而无力,华而不实,达不到艺术和价值的并存,那么就是头重脚轻,无法达到完美的境地。
  诗歌的存在从古到今,从韵律诗到新诗,都有无与伦比的价值体现。从文学的角度,诗歌的存在不仅仅是艺术的体现,从中还有许多生活性和心灵的诠释。所以单一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共鸣和缺少生活的味道,是不是就如一杯隔夜茶呢?没有原本的醇香和慑人的灵魂。
  诗歌,笔者我一直认为是一种圣洁的美。如那天上的雪绒,值得静静地去欣赏抚摸,用心灵的灵美去触摸每个字字句句的美丽。继而,诗歌的存在和价值很重要。就如一首老歌,经久不衰,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内涵的价值应该是对等的,是相互依存的。
  诗歌源于艺术的体现,生活的诠释,生命的歌者,灵魂的褒奖。
  如今诗歌如流行元素,参差不齐,各种“体型”如雨后春笋般,悄悄的跑了出来,盛是流行和受人喜爱。什么梨花体,羔羊体,口水体等等。当然每一种“体”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喜欢。所谓各有各的口味,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崇,去肯定,去支持。这个就是存在的价值,给予人心灵的感动和慰藉。为某些人带来阳光和美丽。那么从艺术来讲,就很难去鉴定和辨别了。笔者本人不是专业的诗歌鉴赏者,也不是搞艺术的专业批判者。诗歌,从某种角度,其实就是艺术的存在。
  然而好和坏总是引起争议,总是让人怀疑其价值和艺术的深度。那么,诗歌需要如何鉴赏,如何写呢?写出来又如何达到完美的境界呢?是意象的运用还是遣词的凝练?是感情的真挚还是直白通俗呢?或许我们谁也不知道,因为,张三李四口味都不同。然而我们作为诗者,也不能过于随性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胡乱堆砌码叠。那样就是对诗的不尊重和价值的歪曲。艺术的创作不是随性的创造,我们应该注重内涵和本身的价值体现。所谓言中有物,物中有痕。而诗歌本身就是艺术品,需要用心解读,用心抒写,用心灵感悟。
  “跪着,虽不会跌倒/但却很容易被人践踏。”人们如此这样分析《秦桧铁像》。而秦桧鉄像真正的内涵和意义及寓意何为呢?或许历史才是论证和答案。表象真的代替全部吗?
  因为秦桧受高宗指示,陷害岳飞,诬告他有不臣之心,以“莫须有”之罪加害于风波亭。使岳飞收复故土,迎回二帝的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后人为了警示与教育后人,于是在岳飞的墓前铸了4个人跪像,其中之一便是秦桧。“莫须有”有些人理解为:也许有吧。但是在百家讲坛讲解《两宋风云》严腾飞说,其实应该理解为:难道没有吗?是以诘问语气回应前来兴师问罪的韩世忠的,说明他是依仗“上意也”。——出自百度科。
  那么不管当时的历史和情况如何,是不是都和利益欲望分不开呢?“莫须有”就是把别人踩在脚底下,让自己高高在上,然后显示自己的高贵和美丽,再来狠狠的踩踏身边的人。即使是曾经同舟共济的知己。而最后,是不是真的如愿以偿呢?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呢?
  为人师者,诗者,心境和诗歌是不是大相径庭呢?为人者,做人已。做诗者,除了能体现艺术之外,也需要为人吧。为文者,诗者,艺术者,作家者,对待字字句句应该如对待自己的孩子,慢慢的安抚和培养,用心去经营。既要有艺术的味道和价值的存在,也要有深刻的反思和耐人咀嚼的嚼头。如果只是一碗白水,那么,我们何须班门弄斧,何不面对面吹牛聊天呢?这样既不费神,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口水诗、梨花体、羔羊体也是一种另类的先锋吧。毕竟文字许多时候都是自娱自乐,自己写跟自己看的。笔者我就是其中一个,没有事情的时候也胡乱涂鸦,搞不清楚韵律和什么“体”。胡乱搞几句就认为是诗,而且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很厉害,很了不起。于最后回头看的时候,原来自己算个狗屁,简直是笑掉大牙,几句自白不能再自白,可怜不能再可怜的意境乱拼凑一通,就自以为自己是诗人,是了不起的“发明者”。所谓“自恋”可能就是我这般。
  所以,我这般造型的人写出来的诗,什么“体”都不是,就是随笔。许多时候看看都好笑,如我这般,是不是全民皆是诗人呢?而价值和艺术是不是就和地摊一样,没有它独特耐人寻味的一面呢?就此,是诗泛滥成灾呢?还是诗人没有把握好艺术的方向和价值的取向呢?我们推崇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存在,因为现实垃圾已经够多了。如果连文字都是没有水准和价值,那么我们还能在哪里寻找到净土呢?那么艺术是不是从此被所谓的随笔和各种“体”代替呢?
  诗歌应该如陈酿,愈品愈香,不是什么盛产物,更不是什么武器,它应该是纯净的,美丽的,神圣的,无法和任何事物相比较的。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如此,总是值得人回味,咀嚼,品鉴。而后幽幽拉长,放大,缩小,再慢慢回头掂量。如此的价值和艺术,或许不是成功的,但是且内涵一定是值得我们慢慢品鉴的。
  诗歌如何做到棱角中有艺术和价值呢?需要我们各家诗人慢慢琢磨了。如今网络盛行,诗歌泛滥,写诗比看是诗的都多,那么如何完美,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
  诗歌的价值和艺术或许和许多的东西一样,无法做到并存。如何规避呢?就看我们的需索和体悟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们都应该包容各种“体型”的存在。只是希望原本的本身不能被沾染恶习,免得后人会忘记诗歌的美。
  我们可以一直看诗,看到诗发霉为止。那么,诗是不是能从历史走出来,演变成另外一种美呢?若干年后,我们是否依然关注诗的“体型”和价值呢?艺术的本身会得到更好的诠释吗?诗歌的价值和艺术在笔者看来也具有时代性和生活性,更具灵性。
  懂得生活,懂得人生,懂得知足,懂得爱,懂得被爱,懂得接受好或者不好,这样生活如诗,诗情画意,何乐不为呢?如此走过岁月沧桑,我们便是见证诗的诗人!
 已同步至 蓝草地的微博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