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订阅

禅语

  •   现在人的思想大不如古人那么单纯,虽然现代人认为自己变聪明了。  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杂念越来越多,人就活得很辛苦。正常来讲,很多事情没那么复杂,因为我们所谓的聪明,让它变得复杂了。听到一句话,我 ...

    浏览全文阅读 [8184]点评
  •   有一位居士跟我讲,他特别希望他这个地方的人生意兴隆,大家都健康、有钱。我说,你真是菩萨!因为学佛的人就是希望大家都好。他说:“师父,我不是菩萨,我是凡夫。我是觉得我很有钱,如果他们穷了,会来找我麻 ...

    浏览全文阅读 [6413]点评
  •   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可变的,也是不可靠的。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去执着它。人的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和人的相貌、因缘等都不一样,古德云:“四大元无主,五蕴本来 ...

    浏览全文阅读 [6330]点评
  •   父母生养了我们,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成人,虽然每位父母都不是那么完美,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这些问题,不能成为人们不孝顺父母的理由。  例如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 ...

    浏览全文阅读 [6819]点评
  •   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唯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一气不来,做了一个死鬼,还要想保佑他的儿女,人财兴旺。这种人真是愚痴已极。还有一种人,稍知一些善恶因果,要做 ...

    浏览全文阅读 [6508]点评
  •   吃素看起来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它代表着我们的一个向往,代表着我们一个小小的梦想,也代表着我们内心对世界的爱!  所以我提倡,哪怕我们一个月吃一天素也行。  我曾经碰到香港导演陈勋齐,他跟我说吃素的 ...

    浏览全文阅读 [6770]点评
  •   二○○八年冬,我带两个小学友去千佛寺看望贤公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正在前面的院子里往外挖一个很大的树根,掏了很深一个大坑,满身满脸沾的都是泥土。印涵师说:「师父啊,你别再挖了,这麽大一个树根,你挖到啥 ...

    浏览全文阅读 [5801]点评
  •   如果你是以正当的方式取得财物,你用不正当的方法好像钱赚得很快,用正当的好像慢慢赚,慢慢赚你活得久,保险公司有一句话说,活愈久领愈多。你寿命长,这一生享受没完的,来世继续享受,生生世世享受。就像你银 ...

    浏览全文阅读 [8387]点评
  •   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不了。那这个问题是在哪里呢?我们应该分析分析,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脾气?我们的内心,古人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的内心能够包容天、包容地、包容 ...

    浏览全文阅读 [6785]点评
  •   世人看佛教的无常观就觉得是消极和悲观,其实是偏狭隘的理解。无常观的核心在于事物是随着因缘变化,这种变化就意味着,好的可以变坏,坏的同样也会变好。  所以不用担心,当自己被负面情绪包围时,不要跟着跑 ...

    浏览全文阅读 [6821]点评
  •   你吃素是基于慈悲心,这个是一种长寿的药,但是这个业你不能马上用,你要先保存起来,我们刚刚讲过,业他必须经过一个保持的阶段,到来生才用。那么你现在的痛苦是你过去的杀业的余报,你要先受这个前生的余报, ...

    浏览全文阅读 [7003]点评
  •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凡是这种的梦境,就是过去很多世的父母,或弟兄姊妹、六亲眷属,希望你给他们做方便;给他求忏悔,帮助他念念经、念念圣号。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 ...

    浏览全文阅读 [5870]点评
  •   佛教的因果思想它的复杂来自它是隔代受报,就是说,你今生受用的是你前生的业力,你来生受用的是你今生的业力。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一般人说的,腊月三十算总帐。你现在造的 ...

    浏览全文阅读 [6708]点评
  •   针对学佛同修对受持菩萨戒诸多认识上的误区,本文一一开解,正本清源。受大乘菩萨戒,能得广大功德,是圆满菩提的必由之路,有百益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奉劝诸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法皆应求受大乘菩萨戒 ...

    浏览全文阅读 [7523]点评
  •   只想追问过去的因缘,那是没有帮助的,即使知道得清楚又详明,又有什么用呢?释迦牟尼佛建立教法教诲众生,可以藉忏悔来自新。凡事只管自己,好好尽心尽力,而不必去管别人的作为与看法,反而容易挽回夫妻的感情 ...

    浏览全文阅读 [7845]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