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431795989_笛子独奏 忆秋年(橙光原创音乐)[/music]
夫天地万物何为道?余览古来圣贤者多论道之境,上古老子云:“道法自然,”近朱子以“理”为天地之道。嗟夫 ,古人多能坚守本道,愚人虽阅历微浅,以古人为师而悟本心之道于浮世,亦可至焉!
道之大,贤人之境各有所异。晋陶潜性爱丘山田园,常隐于静世,无喧嚣繁杂之音困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悠山然恬淡之境,忘乎所以,非世俗之人所能及耶,此所谓道。
五柳以流离田园山水为道,心无尘埃。而道本无涯,余以为,道之境,隐于市也是矣。
子美生性体协民生,然半生颠沛流离,漂泊于市。穷尽一生为民之疾苦,忧谗畏讥,常不能自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境全了然于此。
杜虽不求隐途之乐,然行于市而忧国忧民,心为之所系,怀天下苍生,此谓大道矣。
仰观今时,世道虽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然居庙堂之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者间或有之,余以为,今日居庙堂之人,实应以古人为师,以正庙堂之道。
庐陵老者畅游于山水之间,陪同者无数。为太守而从者众,山水因此而生辉。两袖清风而受之厚敬,非今日之权者所能及也。
呜呼!古人之道可谓大境。吾亦常思:人生、天地万物何为道?安手学业谓道?坚执吾笔谓道?吾知古人之道尚不能及,所谓天地万物各有所道,今时坐于室内执笔叙吾心志,亦谓道耶?
无人至道之真理,道之界,以天地为床,万物生灵为被。吾与尔等仅尘埃一粒,人间烟火食几数而已。
万物之存者皆有其道,道隐于心,吾境一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