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作者:杨民超
在一个企业里,如果上下都喜欢热衷于形式主义,那么处处就会有官僚思想作怪,工作作风不扎实不说,对任何事情如果都采取回避和视而不见的态度;尤其对于基层员工议论或反映的一些细微的小问题长期采取拖延、或漠不关心,长期积累就可能演变成大问题,等到问题闹大了,弄的满城风雨再去解决时,已经十分被动了,全体员工活也没少干,苦也没少吃,还落了里外不是,让大家狼狈不堪。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多,比如我们基层干部的个别人,工作上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容易虎头蛇尾,喜欢抓大放小,有混日子的念头,这样他就容易得过且过,等到发现问题的苗头,还不及时整改时,就容易让事情滋生蔓延,事端不断……
中国有一句成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其职谋其事,一个人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抓一个落实一个,有条不紊,稳步推进,让每件事情都有着落,卓有成效,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人疲于奔命……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基层呆久了,感觉基层的管理者即没有财权,也没有人事权,唯一有的,就是怎样磨练一个人的品性,让其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但这种磨合有时候也是痛苦的,等你掌握了解每一个人秉性时,你又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去适应别人习性了,生活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去适应新环境,这就是所谓的人生吧。
在基层呆久了,人就容易圆滑世故,不这样你就无法生存,因为如今的农村年青人大都有外出打工的经历,见过世面,一旦摆起道理来,也都是得理不饶人,对于刚上班的黄毛丫头和学校刚毕业的年轻人而言,根本就搞不定,容易处处被动,或成为别人眼中的所谓“弱势群体”。
其实一个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锻造出来的,没有谁会生而知之,这就要求每个年轻人,要沉住气,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地,谦虚谨慎地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提高、进步、成长,最后才能好事多磨,心想事成!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