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剑客钦君 于 2014-4-24 17:55 编辑
| | | | | | | | |
烟雨红颜(邻家女孩18)
原创/剑客钦君 编辑/剑客
题记:
“笑谈红颜成过客,已是云烟漂无尘”。
常听有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呵,男人呀,要是一生得一红颜知己,真是一生中求之不得的事。可人生中又有几个红颜为你把爱倾注,把心寄予呢?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又有几个红颜为你飘香,为你芬芳呢?而剑雨的红颜知己又有几人呢?
小说以主人公剑雨的爱情成长历程为原型,描述了剑雨的童年、少年、青年、而立之年成长过程中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邻家女孩懵懵懂懂爱慕;有异地求学、英雄救美的邻桌女生的感人至深爱恋;有移花接木、丽女飘香的邻厂女工的恋思;也有鸿雁传书、寄托思念同窗好友的刻骨铭心的爱情。
几段与红颜知己爱恋的故事,历练了剑雨艰辛坎坷辛酸的爱情。小说以每集一个故事的记述手法,记忆着剑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情与感,悲与喜,痛与乐,也深刻入微地描述了剑雨在爱情这本字典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小说以事件叙事的手法描写了剑雨在那个青涩的年代,从懵懂到热恋的幸福时光,记忆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爱,作品语言朴素,言简意赅,以时光延续和轮回,历练记述着那个难忘的时代。
| | | | | |
(邻家女孩18)
剑雨和夏云就要开学了,可离开学的日子还有两天,学校王老师派同学来找剑雨,让他通知班级所有同学,“明天到南城门口迎接记录影片:毛主席第九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的电影片子”。
剑雨接到通知后和其他同学分别到四街三关的48个同学家中,传达了学校的通知。
第二天一大早,剑雨和同学们就来到了学校,集合整队,打着红旗敲起锣鼓,浩浩荡荡地到南城门口等待“红色的影片”到来。城门两侧人山人海,红旗飘扬,锣鼓喧天,像过节一样的红火热闹,整个南城门口,人头攒动被围得水泄不通。
“毛主席第九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的电影片子”到了。顿时,整个南城门口沸腾起来,“祝福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祝福林福统帅身体健康,向红卫兵学习,向红卫兵致敬”等口号欢声雷动,响彻云霄,一片红色的海洋,口号声,锣鼓声,相接连天,号声振荡。
前面有两辆解放车挂着答复标语开道,后面有几辆吉普车缓缓驶过南城门,“毛主席第九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的电影影片”像迎接毛主席到来一样,迎接进县委大院。
晚上,剑雨和夏云一起同同学们观看了这部红色的影片,整个县城万人空巷,奔走相告,相约无间,都去感受那毛主席接见的光辉时刻。
开学的日子到了,剑雨清早早早起床,洗脸吃饭后,到北院喊夏云去上学,当他走到北院时,看到院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柜子和包袱,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跑进家问夏云:“这是干啥呀,你们家搬家吗?”
夏云把剑雨拉到院子里,说道:“我爸爸要调到地区电机厂工作了,我今天就不去上学了,我不在这里上学了,你先去上学吧,中午回来我去找你”。
剑雨一边往门外走,一边回头看着夏云,你就这样走了吗,我咋一点消息也没有听到呢?
夏云望着剑雨的背影渐渐离去,心中一股不愿舍去的酸楚上下翻腾着,可她现在能怎么样,父母要调走,她也没有办法呀。
中午,剑雨放学回来,未进南院,径直朝北院走去,可知看到人去屋空,一只铁锁紧紧地锁着那道他经常进出的门。
剑雨嘚啦着头,像丢了魂似的,慢步回到家中。母亲问他:“咋啦,和谁吵架了?”剑雨没有回答。
“嗷,我忘了,夏云给你留下一个纸条,在表匣上面放着,你去看看去。”
剑雨听妈妈这样一说,把书包往炕上一扔,赶紧朝柜子奔去。拿到那纸条,往开一打,清晰的字迹让剑雨喜上眉头。只见那纸条上写道:
剑雨哥哥,你好。
我来不急和你道别了,车要开了,因为爸爸单位的车和我们全家一块走,等我到了那里,问清楚地址,给你来信吧。夏云留言。
短短几行字,啥也没说,夏云就这样走了。
剑雨望着那小纸条,呆若木机,想说的话,现在连说的人都不在眼前了,他苦丧着脸朝门外走去。剩下的只有等待那遥遥无期的信了…….。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