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一读王海先生的散文集《我们一起走过》感受他的生活点滴。
当一天繁忙的工作结束的时候,我静下心,捧着书,沏杯茶,便消除了一天的疲劳。此时茶香与书香融在一起,完全难以分辨书香与茶香。亦或是读书就是品茶的过程,此刻《我们一起走过》悄然上路。王海先生出差不但带着茯茶,而且带着煮茶的茶具,心中时刻不忘宣传咸阳茯茶这张文化名片,可见他对文化和家乡的热爱。这种读书的快乐,品茶的怡心,或许只有先生能解释通透,我只能浅显的感悟。
当我读到散文《长春,我的〈城市门〉》的时候,想起了八年前的一天,我无意间闯进了王海先生的博客。那时候我还不知道风往哪儿吹;文学的门朝哪开。更不会想到后来我会认识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海先生。我只清楚的记住了博客上一段话:“我难以相信,《最后一个村庄》就这样在那夜里被一颗流星击中,如同正在建造的房子,在轰鸣中倒塌。”那时候我分明听见墙倒塌的隆隆声。让我更加不安的是十多万字的小说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最后花落何处?2012我有幸在《华商报》《今日咸阳》连载上读完那个用新的思路而创作的《最后一个村庄》改名的长篇小说《城市门》。今天我再次读这篇散文的时候,我已经认识作家王海先生有些时日了。他视角独特,文风朴实而挚诚,直抵心海。
我真正认识王海先生是在武功县,当时咸阳重大题材作家赴武功采风。我应杜晓辉主席邀请参加采风活动。会上,王海先生对作家立下军令状:“如果哪位作家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我点名批评,毫不留情。”会场一片肃静,大家面面相觑,先生给我第一次的印象是严厉不讲情面,一个五陵原上直爽的汉子。
其实先生也有温柔的一面。《新雨的笑声》是另一个王海,他亲咬着新雨的小脚丫,新雨佯装疼痛喊奶奶,新雨病了哭闹不打针,他竟然为一个小人儿落泪。当新雨突然见到爷爷时,尖叫、抓爷爷耳朵、拍爷爷肩膀。字里行间洋溢着幸福的天伦之乐。有句话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此时我要说孙女是爷爷前世的情人。
先生不但至情至性,而且语言幽默诙谐。当我读到先生问珠海的出租车司机:“珠海澳门是不是没有太阳?”的时候忍不住笑了,一下把一个郁闷的旅游,用一句问话扭转过来。使文章在含蓄幽默中得以升华。
先生文学上不但有着很高的造诣,还大力扶持新人,对代新人平易近人,有次在他的办公室,他给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长介绍我说:“这是我乡党”。多么质朴的话语。
《我们一起走过》还正在读,读的是人生,品的是茶香;茶香与书香在深沉而清幽的人生道路上与我们相伴。看着一张仰望着秦汉文学馆青砖黛瓦的城市门的照片,我沉醉在古朴典雅的香味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