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美文 情感美文 查看内容

冷月葬花魂

月上柳梢 2017-9-2 17:04 4109

  徘徊,徘徊。以前写过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也不少。但那都是整体把握的,我从来不愿也不敢把笔单落一人之身,一是怕唐突了人物,我的拙笔写不出那些真实的面容;再者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形象也变的具有不确定性了。阅世愈深,感触愈深。昨日的是,成了今日的非,相反,昔日的非,也许就成了今日的是。但不变的还是心中有对其最初的追求和情感。情感要驻足,感触就要留于纸上,总是要歇一歇的,日后也是要回味的。
  近日,"涛哥"迷上了红楼梦,我是很久不看的了,那些旧面容又一一回来了。
  那就说说那株空谷幽兰~~林黛玉吧!
  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林妹妹。
  至美,这是无需赘言的了。美,有很多种,或妩媚,或袅娜,或风流,或纯真。古代四大美女的美,算是各有千秋了吧,杨玉环的美,如映月牡丹;西施的美,如照水荷花;昭君的美,如临风芙蓉;貂婵的美,对她,最是模糊,她只是在三国纷争中以王允手中的一枚棋子的形象出现过,只不过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晃既逝。脑海残余的只是她缥渺时现的倩影而已,水仙,素有凌波仙子之称,嘿嘿,也许貂婵也学过"凌波微步"吧!这才致使在后人心中如此缥渺,想来,她也是水仙之类的美吧!  好!就从这美说起。
  黛玉至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怎样的美呢?没有说她"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也没有说她"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若是真有此话,我们也可在心中做个比对,然而,曹是另辟新路的了,自创了这样的一个美人,以使人们心中多了另一番美来。乍想来,确像世间有此等女子,细想来,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万世也寻不到的。鲁迅说过三国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我感觉,这参参几笔,也是状黛玉之美而似什么呢?滴水幽兰!也就只能如此来形容了!  美很平常。红楼梦中上至太太小姐下至丫头小侍,要说美人,还真是应了那句成语~美女如云。我在此只把宝钗于黛玉做比较。
  第二十七回中说:"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显然是把宝钗比作杨玉环黛玉比作赵飞燕了的。环肥燕瘦,这薛宝钗美在鲜艳妩媚,体态丰满,肌肤丰泽,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就是看惯红艳的宝玉见此也忍不住想摸一摸那雪白的臂膊,宝钗美在形,黛玉美在态,也美在神。"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以此来形象绝不为过,黛玉是如此的丰流袅娜,难怪薛傻子在无意间看到黛玉时要酥倒在地了。
  黛玉至灵。灵,就是有灵性。世间万物,一旦有了灵性,便仿佛超脱了一切世俗凡尘一般。黛玉的灵主要表现在她的内慧外秀,才思敏捷。以前的女子多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守。大观园中的众女子则不然,尤以黛玉最甚,首先她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写诗作赋从来都是由心而作,挥笔既成,且有一种至美至灵之气,如其本人。这些也许都不足为奇,宝钗、湘云、元、迎、探、惜等谁人不会作诗吟赋呢,就是相比较较文盲的凤姐也能随口作出"一夜北风紧"这样的好开端。我一直认为,以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看,有五样东西是最高深最有玄机的,想达到出神入化,挥洒自如,外由内出的境界,悟性,不仅仅是基础而已,而且是贯穿始终的。这五样就是琴、棋、书、画、禅,这五样的玄机,我,一介凡夫俗女,是参透不了的了。这其中的悟性很大部分指的就是灵性。灵性,灵性!听起来好像是与生俱来一般。由此看来,这样的人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有缘人,这让我想到了射雕英雄传中的黄小邪~黄蓉,她绝对算是一个至灵之人,她古灵精怪,才思敏锐,那英姑几十年参破不了的奇术,她一看便解出,这样的至灵之人从古至今向来是少的可怜。我们说中国武功高深莫测,其实,它之所以高深,也是有着与五样的精神玄机在其中,它们之间有着至丝至密的联系,相生相通。呵,一个不小心,就天马行空了,见谅。反正我不知道是什么主宰了这些东西以高深的超脱,我,实在是不知道。
  言归正传。黛玉深得琴禅之妙。我只用一事表明,宝钗给黛玉写了一诗,这原是四偈知音诗。黛玉深感其情,当就"濡墨挥毫,赋成四叠,又将琴谱翻出,借他(她)猗兰思贤两操,合成音韵",其灵、悟之至可见一斑。妙玉算是久之脱俗参禅之人了,可也不得不惊叹黛玉之琴高妙。再说这禅,参禅之道,也许黛玉不比妙探二人,但每当宝玉有不悟之处时必向黛玉询问,黛玉也必是每次一语点化。以此观之,灵性非凡。
  大道无行,大道稀音。也许就因她的灵,原比他人看的真切,才会使她时刻感到"风霜刀剑"的存在。壮士怕病,美人怕老,人人都怕寂寞,她的灵,常使她感到孤独,加之心思无人理解,情缘难定,故,生出这许多痴、愁之病。
  黛玉至情。"人人都笑我心痴病"这是黛玉自言。黛玉的痴,在旁人看来表现在她的多愁善感。见落红,则赋葬桃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闻秋雨,则题秋窗风雨夕"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赋白海棠则写出"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咏菊,便有"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痴,确实很痴,可这痴,一切源于情。而那时,痴,又怕痴,情,又怕情  黛玉至真。真就是本真,少尘世间的凡俗之气,表现最真实的真心。想来黛玉始到贾府,言行何等周圆。以她的聪慧,要想(以小姐身份)做到圆满,也绝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她却非不如此,并非她不愿,实是不屑。在任何场合,她都表达的内心比他人多,以至于在丫头们,婆子们眼中落了个刁钻小气尖刻之人。她也不屑点到为止,看到花落,她做不到怨绿愁红成底事,任花开花谢皆天意,做不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个"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的绛珠仙子,生发的岂止只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的闲愁而已,她不顾众女子必遵之禁忌,悠然说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之类的言语  黛玉的真不只是表现在她至诚,对其心诚,情由心发,言由心生,更表现在她的俗。她并没有因她的脱凡形象,成为那种只咽玉粒金莼、只观雅文碧笺、只操古琴雅曲,描眉画唇、锦秀满口之人。
  她俗,她看到宝玉与宝钗多说一句话、多待一分钟,她就会讽刺、会吃醋;她俗,她会骂人,她俗,她爱哭,这我们都知道,除了还泪报恩的缘由,以一种平常之心看,她哭,也有其俗因,大观园中,女儿众多,贾宝玉又偏生是如此对女儿痴情,她想让宝玉多体贴她,多注意她,她只有哭。我们现在的女孩犹自知道对付男人的三件宝物~一哭二闹三上吊。想来黛玉也有此意吧!这样那个见不得女儿愁苦落泪的神瑛侍者就会对自己注重了。在最后,金玉之缘终于还是发生时,黛玉那一句"宝玉!宝玉!你好"给后人留有无限遐思。我们不知她在最后看透世事,心如止水时还想说好痴、好爱、好怨、还是好恨。我是认为她是有恨的,毕竟爱过,不得不恨!这才是一个真实女子的最后由心而发的真实心声。无论她看的多透。
  她的俗,她的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黛玉,她并不会只能在梦中出现,也并不只是书中、画里才有的人儿。真实的颦儿,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
  这就是红楼梦中那个至美、至灵、至情、至真、至俗既脱尘又平凡的女子。
  一株空谷幽兰,滴水的空谷幽兰。
  斯人已去,冷月葬花魂。
  (这是我给涛哥们的礼物吧!有句话怎么说的不是情人不泪流呀!)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