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聆听新时代乡愁的声音 ——由蓝明的散文集《乡音》说开去

素馨 2024-1-5 09:50 882
    与蓝明,应该说是神交多年。我们相识于2013年的江山文学网。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失散了些年,今年在“望春风”写作打卡群再相逢。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得知他的新书《乡音》出版,我是欣喜的;当收到他亲笔签名的赠书《乡音》时,我摩挲着封面,似乎闻到了属于他的那个小山村的气息,自己的乡土记忆瞬间也复活了,便更是雀跃的。

    蓝明的《乡音》,收集的文章在时间段上涵盖2013-2017年。其中,2013-2015年的文章,我原来在江山文学网多有读过,这次收到他赠予的实体书后,又重读了大部分。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可能跟年龄、阅历和心境等有关。

    关于蓝明,他的基本情况我都是从他的文字中获得的,那些附加于他身上的种种标签我并没有在意,不是不关心,是觉得这些于一个真爱文字的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文字来构建自己的美学和人生格局,重塑一个新我。

    常说文如其人,蓝明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质朴、实在、真诚。他在《乡音》序言中说道:乡愁,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深的情怀。乡音,是新时代乡愁的声音。这么些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着文学创作,他的确用他手中的笔,发出了属于他的新时代乡愁的声音。

    我与蓝明因文结缘,文字的缘分天空容不得半分虚情假意。单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乡音》里的文字还显得幼稚和粗糙,平铺直叙得多,细腻描写得少;表面记录得多,深入挖掘得少;叙述方式单一,语言缺乏变化。造成这些,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就不赘述。

    大千世界,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纵观我们许多成熟的甚至成名的作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往往他们早年的作品更纯,更有激情,更耐读,后期的作品虽说讲究多了,可就像是给一个家装修一样,简单自然的反而温馨,是家,堂皇考究的反而失了温情,是宾馆。我说蓝明的《乡音》文字还显得幼稚和粗糙,这既是批评,也是赞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贵的也是这种“幼稚和粗糙”,是这种还带着泥土气息又带着新时代乡村特点的质朴和真实。蓝明笔下的朝阳山和凤凰山,风景是那样澄明,而他笔下的那些乡村小人物,又是那样的鲜活。他写了他身边的很多亲人和乡亲,有美的,也有丑的,然而,不论美与丑,在他不过多修饰的笔下,都真实得可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是随小李返乡和小李一起同甘共苦的外嫁女虹。在这两个女性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乡村从过去一步步走到现在的浓缩背影。我也来自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虽然比蓝明要大七八岁,但蓝明文字里展现的乡村,尤其是过去的乡村,于我来说都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换句话说都能引起共鸣和深沉的思考。

    说到一个作家,我们往往会提到“精神的原乡”,即便只是像我这样的文字爱好者,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也会试图追寻自己的精神原乡。我1989年就基本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村庄,长大后虽然也短暂回去过几次,但“近乡情更怯”,发现无论是小村还是小村里的人都变得陌生,很多变化还是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虽然在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可是从根本上来说始终又觉着还浮在半空,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如此,在创作的过程中,写乡村,已不太了解乡村,写城市,也还不太了解城市,便不时会有困惑和迷茫。这一点上,我非常羡慕蓝明,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就扎根于乡土,乡村的过去、现在,都是他亲眼见证的,因而他的文字出来,丝毫不比短暂到乡村采风或是体验生活的作家写出来的逊色,后者可能辞藻华丽优美得多,形式更专业更多样化,手法更老道更讲究,然而,却给人一种飘浮、虚假的感觉。他们是以一个乡村外来者的视角,往往浮于乡村的表面,多少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不像蓝明一直生活在乡村,一直是乡村生活的亲历者,可以切入乡村生活的底里。也是在这一点上,我说蓝明的确是用他的笔发出了属于他的新时代乡愁的声音。

    说蓝明的散文集《乡音》,就不得不说到乡土文学。而说到乡土文学,很多人,包括不少爱好文学、坚持文学创作的人都以为它过了时,不能顺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追不上时代的潮流。

    其实不然。上次在省作协文学小分队进秭归的活动现场,李主席当时讲过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仍然未完结,当下的文学创作就是要把隐藏在中国人身上的现代性给挖掘出来,把那些诸如情义、恩德等珍贵的词汇重新擦亮,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重新寻找到它们并将之释放,使人内观出自己到底是谁,从而逐渐成就中国文学的中国性,使之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土文学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乐观的。扎根于乡土,扎根于优秀的传统,哪怕只做一个乡土的忠实记录者,也是莫大的光荣和幸事。

    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和感慨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概还是我读初中的时候,曾读到一篇文章中写“积雪融化,麦苗儿返青”,当时我就疑惑:冬天、春天直至小麦成熟前,麦苗儿不是一直是青的么?为什么要“返青”呢?这个疑问其实藏了很多年。后来有了网络,我查证后才得知在北方,麦苗冬天是枯黄的,春天便会返青。我说过,我是来自小山村的人,因为家里、邻居们都种小麦,我的周遭给我提供了观察麦苗的环境,所以,当碰到“麦苗儿返青”时,我会敏锐地产生疑惑。如果把“积雪融化,麦苗儿返青”这句话放到今天给孩子们读,不说城里孩子,就是乡村的孩子,也不一定会有我同样的疑惑。城里的孩子根本没见过庄稼,就算见也是在电视上、网络上或者科普书上,没有真实的触感和体验;乡村的孩子,现在乡村又有多少还在认真种庄稼?我先生的老家在江汉平原,过去我们春节回去,一眼望不到边的都是绿油油的麦苗,现在回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衰草。农民都抛弃了土地,奔城里打工、挣钱去了。

    可能有人会问,你说这个例子,与乡土写作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是觉得,追溯人的根本,人都是从自然中来的,都是从乡村中来的,城市的前身,其实也是乡村。在一段时期内,人们可能背离自然背离乡村,但最终还是会醒悟,还是会回到人的根本上来。我们从乡村走向城市的人,午夜梦回,清晰的往往都是童年,都是乡村的那些记忆。文艺点的说法把那叫“乡愁”,我倒觉得那是“乡趣”,即便当时的经历是苦涩的,等再回过头来体味时,实际是甜蜜的、有趣的。而这种甜蜜和有趣,是如今乃至以后被禁锢在钢筋水泥城里的孩子永远也体会不到的,没有了这种“趣”,人生似乎就不完满,好像看不到来处。

    如此,麦苗是不是返青、哪儿的麦苗会返青这都是小事,与之相关的是,我们的乡村风光,我们的乡村记忆,我们的乡村变迁,我们的乡村文化,等等,这都是历史长河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都铭刻着我们的来处。如果,我们这些写作者,能够把这些记录下来,让我们日益离开自然、离开乡村的子孙读到,是不是也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呢?想想,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们的子孙读着我们的书,就像我们当年读“桃之夭夭”一样,哪怕只是想想,是不是也是特别美妙的感觉?

    扯得有些远了。回到《乡音》,我想,蓝明创作它的初衷也就是记录自己生活的小山村,记录它的景,它的人,它的事,它的文化,给乡亲们一个交待。“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更是给自己一个交待——这世界,我来过!

    作为朋友,在这里还想啰嗦几句,给蓝明提几点建议:

    一是要多读。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写相当于是出拳,而读,则是出拳前的力量积蓄。只有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瞬间出拳将对方击倒的可能。

    二是读什么。蓝明走的是乡土路线,在系统学习上又有欠缺,那么,心暂时就不要太大,就读这方面的优秀作品,包括古典的、现当代的,也可以适当读一读国外的,但不要太局限于散文、随笔这类文体。古典的像《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甚至《金瓶梅》,都可以读;现当代的比如沈从文、汪曾祺、孙犁、刘亮程等,也可以读;梅子老师在讲座时提到《瓦尔登湖》,其实,咱们也有中国的《瓦尔登湖》——陈冠学先生的《田园之秋》(台湾版),大陆版的书名叫《大地的事》,这个,我相信蓝明更有兴趣读,读起来也更能读进去些。

    三是怎么读。我的看法可能有失偏颇,人活于世,首先得有物质保证,生存没了问题,才会想要生活,想到精神追求。蓝明情况特殊,他的生存之道远比我们艰难。我试过一个办法,有一定成效,白天在物质的世界奔波时,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边做体力活边听书,晚上回归精神的世界,读实体书。而读实体书的好处是,可以在书上随时划出好词、好句,随时记下所思、所感,读到称心的作品,还可以再另做读书笔记,或者写读后感,写评论。尽量减少碎片化的快餐阅读,对经典、优秀作品反复读,滚瓜烂熟未尝不可。像我,一直钟情小说,我最喜欢的小说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这两部小说我不知读了多少次,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最后一个是写。这一点蓝明坚持得蛮好,他每天都有创作,哪怕只是三言两语,也在坚持。这是很不容易的。如何将创作系统化、质量拔高,我自己都还没摸明白呢,还得向大家请教、学习。

    末了,再送蓝明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祝蓝明在乡土文学的路上走得更远、更深刻!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一点
一点 2024-1-2 18:39
拜读,给个赞!
引用
穿山甲
穿山甲 2024-1-2 19:15
支持楼主!
引用
佐眼皮♂跳跳
佐眼皮♂跳跳 2024-1-2 21:47
来支持下朋友!
引用
紫盏
紫盏 2024-1-2 22:23
支持朋友,欣赏!
引用
佐眼皮♂跳跳
佐眼皮♂跳跳 2024-1-2 23:09
支持朋友
引用
子萧
子萧 2024-1-3 07:21
顶!
引用
雨的邂逅
雨的邂逅 2024-1-3 08:08
支持朋友
引用
穿山甲
穿山甲 2024-1-3 08:43
好文,拜读。
引用
独舞秋风
独舞秋风 2024-1-3 11:27
好文,拜读。
引用
九月冰菊
九月冰菊 2024-1-3 13:35
拜读,问好作者!
引用
云台影域
云台影域 2024-1-3 14:10
欣赏佳作,问好!
引用
逆风飞扬
逆风飞扬 2024-1-3 15:32
问好楼主
引用
岁末、微凉
岁末、微凉 2024-1-3 15:56
好文笔,欣赏学习。
引用
幻月冰清
幻月冰清 2024-1-3 16:31
学习了
引用
彝乡阿戈
彝乡阿戈 2024-1-3 20:36
拜读,给个赞!
引用
晓月微蓝
晓月微蓝 2024-1-3 21:11
支持朋友

查看全部评论(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