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批评叫关爱
批评是很多人接受不了的,一家公司用员工做测试:一百个员工分成两条生产线,一条线五十人,同时间进行生产;分别由两个不同风格的领导主管;一个是经常表扬,一个是经常批评;然而得到的效果截然两样,经常表扬的那条生产线产品由好至差,另一条生产线由差至好。测试结束后,该公司采取表扬与批评相彰得益,兼备执行。 在一个家庭里,父亲或者母亲经常数落性批评,这家孩子肯定不会听进去,相反是拿他的批评当放屁。不是孩子不懂事,是孩子觉得批评不到点子上,或许是把耳朵听出茧子了。公司里很多行政领导批评直指痛处,言语犀利,对待员工就像对待狗一样,需要时喂点食,不需要时批评的言语就像晴天霹雳,毫无退路。这样的批评叫胡闹! 为什么要有批评,批评是一种鞭策,就像鞭子抽打着陀螺,那个抽打的人是清楚明白的,陀螺的中心是转起来。比喻到工作中去也是这样,各行业的工作里,工作的运转需要人的思维来进行、来分工;在分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人的长短之处、爱好特长、语言组织、沟通协调、见识高低等方面,绩效的产生是靠一个集体或者团队的共同努力;这时团队的精神凝聚需要领导者按级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产生是员工或者个人的素质、能力、协商造成的,也就有了批评。 批评到一个人的时候,大部分的表现是不服气,不认理;感觉个人按章办事,依规协调,引用一些所谓的经典反驳辩论。气头大的人直接顶牛,始终让领导觉得亏欠他,不理解他,不考虑到客观存在的因素;而领导者始终是从团队的精神、利益出发的,觉得员工不领情、不知足、不懂得抓住机会;上下间的矛盾就此结下。做为领导者遇上这等棘手的员工和事,不是要急着批评,而是要让他悟出错在哪,接着批评几句得他心的话。 批评的方式很多种,不一定要恶语相对,不一定要撞激出火候,不一定要分个上下高低;批评家人时,先用情、再用理,最后用招数;批评下属或同事时,先温暖心窝,再告诉利害,最后根据他发展的方向指明用意。流水不用搅和就会发出哗哗之声,响鼓不用重锤就会咚咚之音;方式对了,才能让人接受。 最害怕的事是批评领导,一旦言语或书面词语不妥,换来的是终生后悔,好意变成歹意。这一点,历史上很多文官武吏有做得好,有做得不好的。做得好的都是遇上明君或是旁边有贤者力荐,做得不好的有遇上明君的有遇上昏君的,关键是箴言建议上出现了批评所忌讳的:比如“鸡肋的故事”,杨某人把曹操的心思看那么透澈,却在曹操下属的队伍里放肆宣扬,杨某人起初是想引起曹操对他的重用,结果却是杀身之祸。相反,唐朝的魏征就不一样,他批评李世民采取上书的形式和皇帝的弘书馆建言,朝廷议会上从来不提李世民的不足;有时候想纠正李世民的错误决策遇上雪上加霜就会拉着房玄龄等一众开国肱股之臣,跑去就寝的地方冒死谏言,使得李世民清醒认识到错误带来的后果。魏征死后,李世民也忘不了谏书! 批评要在无声无戒备心的情况下进行,是对周边人的关爱,使其认识错误,不是人身攻击,更不是打压。有人在身边默默地批评你,进步指日可待!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