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看过石小梅、孔爱萍版的昆曲《牡丹亭》专场演出,我没机会去看,但有一次我在兰苑看昆曲折子戏演出,当时是一位年轻女演员的专场,我和女儿那晚只买到了两张加座票,坐在最前面的移动塑料凳上,一回头,看见老艺术家石小梅老师,就坐在我身后的沙发上,她是特地来为后辈捧场。我心里突然小激动,如见偶像明星。
眼前的石小梅,与舞台上完全两样,俨然一个白发斑驳的老人,很难想象这样一位老妇人在台上却是身姿轻盈,潇洒多情,活脱脱是一个嬉笑怒骂的英俊小生。可是台下衣着简约的妇人,有着一张和气的娃娃脸,眼神纯洁如孩童一般,流光溢彩之中少了持重,多的是才情横溢的灵气。果然,艺术人永远是年轻。
9.3胜利日的小长假里,我如愿以偿,去兰苑看了昆曲《牡丹亭》折子戏,当晚是孔爱萍老师的专场,孔老师相比石小梅老师要年轻一辈,孔老师是资深的昆曲艺术家,我不敢品评她的表演,只是整晚沉醉于她所演绎的杜丽娘的爱情之中。
我只能说年轻美貌的杜丽娘,在怀春的一个春天里,爱上了一棵大梅树。
像她那样一个封建的豪门闺秀,大概没有机会在婚前爱上一个男子,而多半这样体面的女子,她们婚后也只能爱上自己的丈夫,别无选择。
杜丽娘没有偷窥,没有私会,没有私定终生,这样美好的女子,无法安置她怒放的青春,所以一棵大梅树走进她的梦里,化身为理想中的俊朗书生,与她花前月下,山盟海誓。这种私情既无损她的完美,又寄托了她的爱情理想,她想要恋爱,却无现实中的对手,只能独自美丽,于是她爱上了一棵大梅树。
秋风吹起,杜丽娘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她说要埋在大梅树之下。
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又可以复生。这种纯粹而美好的精神境界,在今又有几人能认同?
天才剧作家汤显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文采过人,想象诡谲,和布局华丽,而在于他将这虚幻的爱情,建立在一片结实的土壤之上,他让杜丽娘却拥有那个时代的体面,又发生她无比渴望的爱情,时代与爱情不可兼得时,杜丽娘就死在最美好的年纪里,以保存她的美好。
那棵大梅树,大概是心有灵犀,它引来了一个书生,手擒一根碧色的柳枝,前来赴约,他叫柳梦梅,这里完全是爱情超自然的力量,杜丽娘在死后重逢书生,以爱情的方式死而复生。
演出现场有很多年轻观众,一些高尚的在校大学生,将约会地点定在兰苑,虽然他们并不理解《牡丹亭》里的爱情,无法认同,听旁边一男一女对剧情的议论,可见一斑。昆曲里的戏文仅是美的,却是毫无意义的一种美艳,与我们的时代脱钩。昆曲里充满情色,却毫无烟火气,而我们的生活总是火急火燎,我们时代里的爱情都来得太容易,因为唾手可得,所以并不深刻,却是另一种徒然渴望。
散场出来时,我发现一个年轻的男生,他站在逆向人流之处,很难让人忽略。
俊朗,高挑,匀肌俏骨,尤其他穿著一件半长的亚麻材质的风衣,暗红色,无领的敞开,衣襟与下摆贴身,飘洒自如,像古风中的侠士,有一种飘逸的帅气。袖口收得很小,结实修长的手腕,与袒露的锁骨相得益彰,加上白净的脸,乌发齐眉,一下子就能扣人心弦。
他知道自己很吸引人,所以眼神格外情深,坦然地站在那里,仿佛戏文里走下的柳梦梅,风情万种。
我却不敢靠近,我对美本身有一种敬畏。
他挺拔好看,虽然年轻,却以为洞悉一切,而我却永远像是一个小孩子,对美好只是徒然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