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佛教禅语

  •   二○○八年冬,我带两个小学友去千佛寺看望贤公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正在前面的院子里往外挖一个很大的树根,掏了很深一个大坑,满身满脸沾的都是泥土。印涵师说:「师父啊,你别再挖了,这麽大一个树根,你挖到啥 ...

    浏览全文阅读 [2530]点评
  •   如果你是以正当的方式取得财物,你用不正当的方法好像钱赚得很快,用正当的好像慢慢赚,慢慢赚你活得久,保险公司有一句话说,活愈久领愈多。你寿命长,这一生享受没完的,来世继续享受,生生世世享受。就像你银 ...

    浏览全文阅读 [4413]点评
  •   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不了。那这个问题是在哪里呢?我们应该分析分析,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脾气?我们的内心,古人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的内心能够包容天、包容地、包容 ...

    浏览全文阅读 [3259]点评
  •   世人看佛教的无常观就觉得是消极和悲观,其实是偏狭隘的理解。无常观的核心在于事物是随着因缘变化,这种变化就意味着,好的可以变坏,坏的同样也会变好。  所以不用担心,当自己被负面情绪包围时,不要跟着跑 ...

    浏览全文阅读 [3409]点评
  •   你吃素是基于慈悲心,这个是一种长寿的药,但是这个业你不能马上用,你要先保存起来,我们刚刚讲过,业他必须经过一个保持的阶段,到来生才用。那么你现在的痛苦是你过去的杀业的余报,你要先受这个前生的余报, ...

    浏览全文阅读 [3729]点评
  •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凡是这种的梦境,就是过去很多世的父母,或弟兄姊妹、六亲眷属,希望你给他们做方便;给他求忏悔,帮助他念念经、念念圣号。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 ...

    浏览全文阅读 [2445]点评
  •   佛教的因果思想它的复杂来自它是隔代受报,就是说,你今生受用的是你前生的业力,你来生受用的是你今生的业力。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一般人说的,腊月三十算总帐。你现在造的 ...

    浏览全文阅读 [3118]点评
  •   针对学佛同修对受持菩萨戒诸多认识上的误区,本文一一开解,正本清源。受大乘菩萨戒,能得广大功德,是圆满菩提的必由之路,有百益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奉劝诸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法皆应求受大乘菩萨戒 ...

    浏览全文阅读 [3870]点评
  •   只想追问过去的因缘,那是没有帮助的,即使知道得清楚又详明,又有什么用呢?释迦牟尼佛建立教法教诲众生,可以藉忏悔来自新。凡事只管自己,好好尽心尽力,而不必去管别人的作为与看法,反而容易挽回夫妻的感情 ...

    浏览全文阅读 [4077]点评
  •   “愿我临终无障碍,弥陀圣众远相迎”是净土宗学人的第一要务,因为这将决定我们一生修学的成败。而要实现这一点不能靠碰运气。面对临终的大考,我们没有电脑游戏里“再来一次”的机会。  每一件事情的出现都不 ...

    浏览全文阅读 [4173]点评
  •   飞蛾投火,春蚕作茧,色不迷人人自迷,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抵制的力量,所以才在诱惑下丧失了生命。  1.聪明的争议  聪明很好吗?语云:“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时代的杨修,因自持聪明,恃才傲物,最后反 ...

    浏览全文阅读 [5841]点评
  •   编者按:很多人学佛时,最大阻力不是来自他人,往往来自家人,由于他们家人对佛法不了解或对佛教存在偏见,于是千方百计阻挠他们学佛,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恐怕也不少见。面对这种障碍,应该如何解决?如果家人 ...

    浏览全文阅读 [6150]点评
  •   编者按:王阳明是明代大儒,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心学大家,与陆象山合称陆王,对后世中国思想史、军事史影响很深远,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合于一身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阳明早年曾出入佛 ...

    浏览全文阅读 [3232]点评
  •   编者按:倓虚法师,近代高僧,与虚云法师、太虚法师合称为中国佛教界的"三虚"。《影尘回忆录》是倓虚法师口述自传,由其弟子大光法师私下记录而成,记录倓虚法师从出生到1948年的传奇经历。倓虚法师在结束谈 ...

    浏览全文阅读 [2930]点评
  •   拘达娜刹那间爱上了那位小偷(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拘达娜是舍卫城里一位富翁的女儿,一直过着平静、深居简出的日子。  但有一天,拘达娜看见一位将要被处决的小偷时,就在刹那间爱上了那位小偷。她开始拒 ...

    浏览全文阅读 [4156]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