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舞!舞!舞! ——读严歌苓长篇小说《舞男》

素馨 2024-5-27 09:36 1192
    《舞男》,两百页的薄册子,十三万字的容量与现今长篇动辄四五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容量相比,也是轻巧的。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小容量里,严歌苓采取了复线叙事模式,主线顺叙了一个当代上海的世情故事,副线插叙了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悬疑故事,二者相辅相成,渗透、交织成一个完整的载体,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她最擅长剖析、洞烛的幽微的人性。这是《舞男》的亮点之一。所不同的是,她对人性的洞悉建立在了新时代日益凸显的阶层矛盾和性别错位之上,而且一改往日写历史题材小说的残忍,隐藏刀刃亮白的锋芒,于有些幽默、俏皮甚至戏谑的述说中,直抵笑容背后的泣泪,直抵内心深处不可言说的伤痛和愤懑,直抵人性的不可捉摸和不可简单评判。锋利的刀是武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钝刀的杀伤力更强,更可怕。

    《舞男》中,无论主线故事还是副线故事,生发点都是上海的一家老舞厅。主线故事发生在现今的海归精英张蓓蓓与舞男杨东之间,副线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公子哥、当红作家石乃瑛与舞女阿绿之间。两个故事,都与“舞”有脱不开的干系,“舞”既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到了一起,又促使各自向前推进、发展。“舞”是生发剂、黏合剂、催化剂、显影剂。

    《舞男》的故事,从第一人称“我”的嘴里开始、展开。“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的亲历者和推手。“我”实际上是作家石乃瑛的鬼魂,上世纪三十年代他被情人、舞女阿绿出卖,最后被特工杀死在了上海的一个舞厅里,自那时起,他的鬼魂就没有离开过这家舞厅,从上个世纪一直游离到了当下,从而见证了主线故事是怎么发生、发展的——主线故事的女主是成功人士张蓓蓓,海外留学戴着博士帽归来,开着律师行,打着国内外的官司,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却情感之路不顺,两次走到婚姻的边缘都最终被拒之门外。为了消遣,她频频光顾“我”徘徊不去的舞厅,又在与富婆抢叶大师的大战中败下阵来,不得已由小她十几岁的舞男杨东来教授她跳舞。从消遣到吸引,再到同居、供养杨东,再到求婚、逃避,分分合合,直至爱入膏肓……海归博士张蓓蓓和舞男杨东,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世界的人,却阴差阳错中生给拧到了一起,他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唯有“我”,几十年前当红作家、诗人石乃瑛与舞女阿绿之间相爱相恨的故事,以及石乃瑛忠奸莫辨的传奇落幕。这样一来,主副线故事有了交汇点,不至于过于生硬,又在一定程度上反衬了主题。

    在副线故事中,才子多风流,疯狂爱上舞女不足为奇;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汪伪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犹存,红色政权新生,各色势力交杂的上海背景错综如一团乱麻,身处欢乐场的舞女出卖情人便更不足为奇。从阶层来说,风流才子在上层,舞女在底层;从性别来说,男强女弱。故而,副线故事是人们眼里符合常态的故事。

    但是主线故事呢?抛开男主女主悬殊的年龄不谈,女主张蓓蓓高学历,又是到海外镀了金的,与人合开着律师行做着老板,出入都有专车和专门的司机接送,聚会的那些人都是海归精英,都会说着说着话就蹦出来几个英文单词,或是耸肩摊手翻白眼,高兴时送给男票的不是高档衣服就是高档红酒,一辆豪华车也不在话下。男主杨东呢,不过是在一个舞厅里教舞领舞混饭吃的并不讨人喜的舞男,与父母挤住在一起晚上睡觉脚稍一伸直就侵入了父母房间,是既没学问又没地位更没能耐,唯一可以入眼的是在张蓓蓓面前尚有年龄优势,尚有一副可以吸引张蓓蓓的好皮囊。显而易见的是,男主女主地位悬殊,文化背景迥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他们分处社会的顶层和底层,这本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偏偏又是女主高高在上,男主卑微到了尘埃里。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的体系是相悖的。于是,矛盾与冲突更为激化。由此而来的人性撞击的火花,便也是耀眼的了。

    处在顶层的张蓓蓓,在事业上过于精明能干,在情感上反倒有些单纯迟钝。虽然最初她对杨东是不满意的,是退而求其次权当消遣的,然而,她一旦发现自己爱上杨东后,便如陷入爱河中的少女一般恨不得倾其所有。她送给杨东车子,给杨东买昂贵的服饰,带杨东参加高级聚会,并替杨东规划人生,试图将杨东包装、打造成跟她一样的体面人士。她以为这就是表达她爱的方式,殊不知自己爱的表达是有多么粗暴,多么蛮横,多么霸道,表面上的爱,实际上无时不在宣布杨东配不上她。这倒也不能怪张蓓蓓,阶层的巨大差异早摆在那里,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老辈人说的“门当户对”是有一定道理的,共同语言产生的前提是有共同的经历和相差无几的背景、学识、地位等等。

    处在底层的杨东,一边声明自己并不是看上张蓓蓓的钱,一边又违心地屈服于张蓓蓓的安排,并以为自己迟早是会爱上这个比自己大了十几岁的强势女人的。内心深处却不是,他觉得在舞厅里供富婆们消遣是一种耻辱,跟张蓓蓓在一起吃软饭更是一种耻辱。他提醒张蓓蓓他换了灯泡,他为了在张蓓蓓面前表演故意在她进家门时卖力地忙着照顾绿植,他还学着事先背好所有的步骤来做菜,每天给张蓓蓓烧不同菜肴,并在张蓓蓓邀请客人来聚餐时显摆自己的厨艺……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他的不甘心,他不甘心自己被钉上软饭男的标牌,他得用这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来提醒张蓓蓓,或者说是提醒他自己,他在张蓓蓓家里是有用处的,他不是吃白饭的。他的不甘心,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床上性爱时的卖力。

    这种高低悬殊的关系是病态的,不可能长久。所以,当张蓓蓓又一次赏赐给杨东物质,一块奢华的伯爵表时,当天晚上在床上,倍感屈辱、心情压抑的杨东第一次不行了,耕耘不动了。于杨东来说,他再也忍受不了这种伤自尊的、宠物般的生活,他并不想真正改变自己。所以,当张蓓蓓要求他上电脑课考证书时,他表面上屈服,暗地里却下了舍弃优裕物质生活重新回到舞男世界的决定。他不动声色地策划好一切,离开了张蓓蓓,与原来在舞厅里卖甜品的丰小勉私奔,回到了丰小勉在西南小城的老家,靠教舞的收入帮助丰小勉开一家甜品店。

    杨东以为,他和丰小勉之间是爱情。其实不然,他不过是在年轻、野性的丰小勉那里找回了在养尊处优的张蓓蓓那里受挫的男人的尊严,不过是让自己的男性生命重获女人的滋养,不过是轻而易举地证明了男人是女人的依靠这一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正理”。男人的虚荣心,其实远大于女人啊!

    爱情的泡沫终归是经不起阳光的暴晒的。丰小勉开甜品店的梦想是有毒的,她所谓的甜品店实际上是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儿子的出生、丰小勉对儿子只生不养、丰小勉那喂不饱的娘家、日益拮据的生活,如此种种加剧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一些自以为是的东西被摆到了阳光下,杨东才清醒地意识到他与丰小勉之间不过是各取所需,不过是暂时抱在一起取暖。当取暖不得,所谓的情爱便哗啦啦地碎了一地,到了离开的时候。

    重新回到上海的杨东把儿子寄在了朋友家里,重操起当舞男的生计。终还是被张蓓蓓发现了,两人又走到了一起。杨东甚至编造了一个谎言,这边让张蓓蓓帮着养亲生儿子,给亲生儿子好的物质生活和教养,那边又给丰小勉编织了一个瑰丽的、将来当亿万富翁(指将来继承张蓓蓓遗产的杨东和丰小勉的儿子)母亲的梦。他的如意算盘是这边跟张蓓蓓和亲生儿子过着一家三口衣食无忧的生活,那边丰小勉又得到了安抚不会后院起火。

    然而,杨东终是不了解丰小勉的,终是不了解自己的流氓朋友的,更直白地说,终是不了解自己的。丰小勉可等不了在遥远的将来才能当亿万富翁的母亲,而且还是不确定的;流氓朋友更是忍不了放着嘴边的肥肉不吃。于是,丰小勉与杨东的流氓朋友不仅同居,沦为妓女,更是狼狈为奸,组成拆白党企图敲诈张蓓蓓。杨东并不想伤害张蓓蓓,这自然违背了他的本意。可是,当他还在寻求妥善解决之法的时候,张蓓蓓对闯入她私宅的丰小勉进行了强迫搜身。这时,阶层的同一性又闪出来了,处于社会底层的杨东庇护了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丰小勉,并且抱着儿子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张蓓蓓的豪宅,重新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底层生活。

    那么,处于顶层的张蓓蓓呢?其实,作为法学博士,又是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律师,张蓓蓓对杨东的谎言早就识破,对杨东的伎俩亦了如指掌,但失去杨东的痛苦她已经深有体会,故而在失而复得之后,哪怕明知杨东是在骗她,她也并不计较并不点破,而是渴盼能够和杨东一起,带着杨东和丰小勉的儿子一起去国外,一家三口开始全新的生活。只是令她始料不及的是,她背着杨东调查清楚丰小勉的底细之后,对闯进她家的丰小勉的搜身和羞辱成了压垮杨东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杨东看来,顶层的张蓓蓓对底层的丰小勉的羞辱,就是对同样处于底层的他的羞辱,就是在摧毁他作为男人的最后的尊严。底层与顶层人的生活本就格格不入,而更让杨东难以接受的是处于顶层的是女人,他这个男人却是处于底层,心里的落差更显得巨大了。表面上看来,是张蓓蓓对丰小勉的羞辱导致杨东的离开,实际上,是阶层的巨大差异和性别的错位,成了杨东离开的推手和底因。处于底层的杨东之流,唯以离开、舍弃才能多少拣回一点自己丢失的脸面和尊严。而处于顶层的张蓓蓓,饱受精神的内伤,最后不得不抛弃事业,黯然神伤地去了国外。

    沧海桑田,无论怎么变迁,社会总是发展的,这个发展尚不论其好坏。从最初的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从女权至上到男权至上,再到当今的男女平等,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而这之中,男权至上的阶段占的比重最大,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当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日益增大,新的阶层逐渐形成且差异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差异。这种大环境下,一旦出现女强男弱,至少是当弱的男性个体遭遇强的女性个体,观念一时改变便变得艰难,之间的冲突、矛盾便在所难免。这是当下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畸形变态的现象。严歌苓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点,并由这个点映射出人性之幽微,之多变,之高深莫测,不能不说是一大成功。

    另外一个方面,穿插全文的、无处不在的“我”,那个几十年阴魂不散的作家石乃瑛,他与舞女阿绿的故事断断续续,逐层剥开,既吊了胃口催生了读者读下去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又通过一个符合传统的常态故事反衬、强化了主线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是又一个成功。

    最后不得不提到一点,便是《舞男》的语言,与之前我所读过的严歌苓的其他历史题材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看得出,严歌苓对其进行了精雕细琢,那些生动、形象甚至有些夸张的比喻,那些精心推敲过后落下的一个两个活灵活现的字眼,读来仿佛就是一支支曲谱,那样流畅,那样优美,那样节奏分明,那样转合自如,与舞男杨东的舞蹈,与舞厅的氛围和小说的主题,又是那样匹配。应该说,她玩文字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读《舞男》,仿似就在随之舞蹈。

    “过日子也像跳舞,跳得好的都能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究其根底,生活中处处是舞场,我们都是舞者,区别不过在于谁在舞场中占主导地位,谁在那曲舞中牵着别人走占领舞的位置。

    舞!舞!舞!听,新一轮舞曲可是又响起了……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轻烟。
轻烟。 2024-5-25 16:22
好文,拜读。
引用
绿花
绿花 2024-5-25 21:50
欣赏。
引用
紫盏
紫盏 2024-5-25 22:25
问好朋友,欣赏了。
引用
环陂子
环陂子 2024-5-25 22:49
问好朋友,欣赏学习!
引用
轻烟。
轻烟。 2024-5-26 06:46
慢慢欣赏!
引用
环陂子
环陂子 2024-5-26 08:21
好文笔,送上问候。
引用
飞雪飘零
飞雪飘零 2024-5-26 12:39
好文笔,送上问候。
引用
安珂伊儿
安珂伊儿 2024-5-26 15:12
问好朋友,欣赏了。
引用
初夏光年
初夏光年 2024-5-26 20:17
欣赏精彩,问好!
引用
凉奕
凉奕 2024-5-26 20:28
欣赏朋友的才华!
引用
安珂伊儿
安珂伊儿 2024-5-26 22:38
好文,拜读。
引用
阿宝
阿宝 2024-5-27 08:20
拜读!
引用
心若雨汐
心若雨汐 2024-5-27 08:55
支持朋友,欣赏学习!

查看全部评论(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