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挚爱亲情 查看内容

母亲的味道

罗婷 2024-6-9 18:35 1142
    每次听到那首歌曲《你是我的眼》,我都会很有感触,甚至感动得落泪。还有著名残疾作家海伦.凯乐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每读一遍,感动一次:“第一天,我要看看人,他们的善良、淳朴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去看。”

    人不同于植物,因为有眼睛,可以看到身边的美景,看到四季的变化,可以看到亲人,爱人的笑脸;因为有耳朵,可以听到美妙的乐曲,听到孩子的笑声,听到亲人的亲切的话语……;因为有鼻子,我们可以闻到世间美味。庆幸我们健全,能看到,闻到,听到很多我们想感知的事物。和那些先天或者后天不幸导致残疾的人比起来,我们真的是太幸运了。而我们最熟悉的,怀念的,莫过于母亲的味道。

    从我们来到世间,睁开眼睛的第一次味道,就是来自妈妈的乳汁的味道。我们有时候也许都不用睁眼睛,顺着味道,就能很准确的找到妈妈的乳房。我记得我女儿小时候,无论哭得多么厉害,只要我抱在怀里,哪怕不喂奶,她也会很快变得安静下来。也许这就是安全感。而这安全感,就来自妈妈的味道。

    小时候,妈妈就代表着家的味道。出去跟小朋友疯跑,疯玩,或者打猪草。老远,饭菜的香味就飘了过来。尽管那时侯,家贫如洗,常常食不果腹,但是,哪怕是蒸一些洋槐花,煮一些土豆,经过妈妈的巧手,总会变成美味的佳肴,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吃饱肚子。

    小时候,家里穷。几乎一年到头见不到肉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克服困难,买一点肉。每年年三十的晚上,当那个大黑锅里煮着那为数不多,但是寄托了全家人期盼的猪肉时,母亲或者父亲负责给锅加柴火,我们兄弟姐妹除了打扫卫生,期盼穿新衣服以外,最大的念想就是锅里的肉。当肉味在那个农家小院上空蔓延的时候,人人都垂涎欲滴,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吃到肉。好不容易等到肉熟了,揭开锅盖的瞬间,孩子们已经围在了锅周围。父亲,母亲会用传统的吃法——舀一碗肉汤,切几片肉,泡点馍,热乎的连汤带肉吃下去,仿佛一年到头的辛苦都值得了。而我们几个,虽然特别想吃肉,但是那样的吃法还是不敢冒险,只能撕点瘦肉,或者等凉了,切成碎片,拌点葱花,调点盐,醋,那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了。大年初一,我们常常会吃哨子面,或者饺子。下午,因为没有那么多花样,只能是把肉汤里煮很多萝卜片,饿了一人一大碗,多少年后,再也做不出来那个味道了。想想,那也是母亲的味道,家的味道。只有母亲,才能烹饪出来那个味道啊!

    我上中学的那些年,整个星期天,母亲都在锅台上忙活着。这样的日子,大概有十多年。先是大哥,家里能有的只是高粱面。母亲把高粱面蒸成馒头。大哥到了学校,一冷,馒头跟铁疙瘩似的,掰都掰不开。只好用开水烫,把泡软的部分啃了,里面的疙瘩还舍不得扔掉,用包背回来。可怜的,手巧的母亲,把这些疙瘩蒸成馍花,反正一点都不浪费。后来,二哥,二姐几乎是同时上的中学。那时候,条件稍微好点了,玉米面已经多了。母亲在无数个星期天,从一大早就开始忙活,准确的说,应该是周六晚上就开始忙了,因为要发面。周日早上先蒸,大概要几锅。因为俩孩子要吃半周或者一周的。到了中午,又把那些馒头切成薄片,放在锅里烙,为的是口感能好点。母亲要忙一整天,才能把他们俩的伙食准备好。还有,农村没有什么时令蔬菜,经常是萝卜丝,土豆丝,冬天是淹的酸菜。不管什么,母亲都会尽可能的弄得美味点,让她的孩子们少受罪。等轮到我的时候,已经是土地承包了,家里条件好点了,玉米面和麦面两种蒸馍,或者烙的锅盔。

    到了后来,高中的时候,终于可以吃到全麦子的面粉了。甚至还可以交点面给灶上,然后在吃饭时候,吃到热乎乎的馒头了。母亲无数个蒸馍的日子,由于趴在锅台上,母亲身体不好,头疼,脸是浮肿的。好在劳累了十几年,终于有我考上了大学,吃了商品粮,成了公家人,也算对母亲的一种报答吧。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上高中时,住集体宿舍。有一天晚上,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我的床头放着一个包,里面放着两个锅盔。我还纳闷呢:我还有馍啊,我也没让家里人给我送馍啊,怎么会有我的馍袋呢?说着话,我把里面的两个大锅盔掏出来看看,在闻了闻,确定不是我母亲的“作品”。母亲的锅盔,火候比较均匀,看着就是熟透了的;还有她烙的锅盔,闻这就香,为了让我们好下反,她常常会在里面方一些葱花,花椒叶子的碎末,所以她的锅盔,无论是颜色,味道我都能认识。果不其然,过了一会,有别宿舍的恩来取自己的馍,说是当时他们宿舍门没有开,临时存放在我们宿舍的。不巧,刚好就放在我的床头了。幸亏我的鼻子能辨别来母亲的味道,否则,吃了人家的馍,多尴尬啊!

    还有,我上学那会,基本都是三天回去一次,去取后面几天的口粮。而我无论何时回去,无论家里做的什么饭,母亲总是会在洗干净的锅里倒上热水,把给我留的饭放在盆里或者搪瓷碗里,锅底下总是温着炭火。所以,我只要回去,总是把包一放,匆忙冲到厨房,揭开锅盖,熟悉的饭菜香味马上会飘过来。而那时的我,老觉得肚子饿,即使已经吃过饭了,依然能把母亲给我留饿饭菜一扫而光。

    那时侯的周末,兄弟姐妹都回来了。最喜欢吃的,莫过于母亲烙的洋芋馍。也就是煎饼。但是是把洋芋磨成末,和上面粉,放入盐,花椒粉,用摊煎饼的方式摊成饼子,然后卷入青辣子末,或者萝卜丝,土豆丝。每次看到母亲做这样的饭,我们几个一会进去吃一个,一会一个。常常是母亲面前一大摞饼子,不一会,就所剩无几了。甚至“供不应求”。后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再也体会不到那样“抢着吃”的感觉了。

    上高三那年,别人家日子好点的,常常会捎一些鸡蛋之类的补品。每次饭前,那些同学就会把鸡蛋打在碗里,用开水冲了喝。我除了有些羡慕以外,没有怨言。我的父亲那时已经病入膏肓,不久将离开人世;母亲也身体不好,没有收入,就靠着父亲的每月三十元工资,还有家里的那点地的收入。能供养我读书已经不错了。我还能指望更奢侈的生活吗?后来,母亲看着我心疼。经常在忙碌之余,让父亲用自行车送她一会,然后再走一段路,给我把饭菜送到宿舍。母亲把哨子面装到塑料袋里,汤装到瓶子里。五里的路程,经常是到了宿舍,汤还是热乎乎的。这样,我不在家,依然可以吃到母亲做的哨子面。

    以后的日子里,我大学毕业,工作,成家,有了孩子。每次回去,依然是奔着母亲的味道去的。我早上睡在妈妈的炕头上,母亲早早起来,轻手轻脚的做饭。甚至还保留着以前我小时候的习惯:用叠起来的被子挡在我头跟前,怕开着的门,把风带进来。我起来后,洗漱完,母亲就会端来热乎乎的饭菜。从小到大,我都在这样的饭菜香味里,幸福着,陶醉着。

    以后的很多年里,我都在寻觅着这种味道。无论我在故乡,还时远离故乡的任何地方。无论是离母亲多远,母亲的味道都在陪伴着我。即使在母亲去世多年后,这样的味道依然时不时的浮现在我的记忆中。以致到了后来,我做了母亲之后,也把这种感觉传承下去。任何时候,只要我在,孩子无论她是从一个城市的学校放学回家,还是从几千里路之外的地方回来,我都会尽力做出美味的食物,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感到母亲的味道。

    妈在,家就在。母亲的味道,更多的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对家的怀念,留恋!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将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回忆中。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风雨百合
风雨百合 2024-6-6 16:44
好文笔,欣赏学习。
引用
紫盏
紫盏 2024-6-6 17:31
支持并问好
引用
叶开
叶开 2024-6-6 19:28
拜读,祝好
引用
雨点沙
雨点沙 2024-6-6 20:26
支持朋友,欣赏!
引用
小甜甜布朗
小甜甜布朗 2024-6-6 22:00
支持朋友,欣赏!
引用
桃李不言
桃李不言 2024-6-7 06:00
好才华
引用
凉奕
凉奕 2024-6-7 10:17
支持朋友,欣赏!
引用
晓月微蓝
晓月微蓝 2024-6-7 11:27
问好楼主
引用
流萤小梦
流萤小梦 2024-6-7 14:23
来过,拜读
引用
琴韵秋水
琴韵秋水 2024-6-7 16:43
慢慢欣赏!
引用
鲁金若
鲁金若 2024-6-7 17:30
支持楼主!
引用
非若
非若 2024-6-7 18:17
好才华
引用
学会成长
学会成长 2024-6-7 18:29
来过,拜读
引用
念奴娇
念奴娇 2024-6-7 20:26
欣赏支持
引用
魅影☆幻儿
魅影☆幻儿 2024-6-7 22:58
欣赏朋友的才华!

查看全部评论(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