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浅议现代诗歌创作

云海风帆 2012-6-4 11:48 3550

 
    对于当前现代诗歌的创作,就涉诗尚浅的作者而言,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过分强调其表现手法,从汉语言的角度来挖掘和审视,无可厚非,这也是一首作品所必备的,但是在一篇作品中无节制的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可能会忽略其要表述的内在意义。比如在用韵上,往往通过断章来“找”其韵脚,一“找”就会影响诗句抒情或达意的连惯性,读得过程会产生“打嗝”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节奏不美。再比如过多的运用形容词,看似诗句华丽、色彩绚烂,而真正的意象已被掩盖了。到花园赏花,只见其艳,不闻其香,徒劳无益。
    二是诗歌过于散文化、抒情化。这是什么原因?多数作者很注意运用诗歌的形式表情达意,很全面、很规矩的记录所看所想,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一个完整的心理历程,就作者而言,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要提升到诗歌艺术的高度来看,林林总总、沸沸扬扬,却唯独缺少一个“诗核”,这个“诗核”就是原创这首作品的意象,这也是一种写作技术。诗歌和小说、散文一样,都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小说可以应说尽说,散文可以淋漓尽致的抒发,而诗歌创作就是把小说和散文中的那些沉思,甚至纠结提炼出来,形成点滴见精神的过程,能够使读者不语而共鸣。
    最近,我一直在研读《诗中国》杂志一位作者的诗歌,她叫白兰,诗歌数量虽然不多,而且多是临屏之作,但百读不厌,每读每有收获。现结合上述几点所言和白兰的三篇诗作,就现代诗歌的创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有“悟”。诗以言情,歌以咏志。情和志何来?千人千面,万人万思想,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轨迹,对不同的人、情、事、物,每个人也都会有其不同的心灵感悟。你所感悟出来的东西,如果不以时空和现场作鉴记,能深入其他人的思想深处,并引起其他人的共鸣,那么,你的诗歌就有了感召力,就有了悟道的功能,你的作品就成功了。像白兰写的《小心成长。盛大成熟》:
    这是大地深处
    金色的呼喊
    喊出麦芒。针尖
    晚霞疼痛。远山疼痛
    于是静默。或者奔涌
    薄暮里我们牵手。舞蹈
    以喜悦。丰收。漫天的流云
    覆盖空旷之野
    寂寥会燃烧的
    我们守卫土地最后的信仰
    小心生长。盛大成熟
    这是一首题图诗,图画的内容是:蓝天白云下,麦子已收割完毕,大地留下一片金黄色的麦茬,画面里的主人公是两个执手而立的稻草人。
    空荡荡的麦茬地,没有生命的稻草人,能有什么诗意?又能悟到什么?作者白兰却很巧妙地运用了隐喻的创作手法,赋予麦子和稻草人以生命,两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衔接的也非常到位。“金色的呼喊/喊出麦芒。针尖/晚霞疼痛。远山疼痛”、“于是静默。或者奔涌/薄暮里我们牵手。舞蹈/以喜悦。丰收”,活生生的生命历程,活生生的心灵展现,就连背景也活泼起来了。而它们的生命意义又是什么呢?“我们守卫土地最后的信仰/小心生长。盛大成熟”。收束点题,主题宏大、现实、犀利。“小心”和“盛大”、“成长”和“成熟”,形成鲜明对比,两两结合,分别匹配,寓意不言而喻。
    其次要“磨”。一篇优秀的作品需要斟字酌句,每句、每行,包括前后对应、上下衔接,都要认真“打磨”。“推敲”的故事人人皆知,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我们来看白兰的另一首作品《断肠草。开的断肠花》。先看题目,题目是一首诗歌给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本是同一株植物,前句标明了物体,而后句却转为一个过程和一个结果,一个短短的题目,即把诗意拓展的无限大,瞬间抓住了读者的心,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诗歌打磨功力显现。因此,打磨题目亦是诗歌创作的重要一关。再看内容:
    梦是有毒的。幻
    也是有毒的
    你水晶的蓝。开红花
    打磨宝石般光泽
    这盛装。这华诞
    生长。如世间钟情的女子
    有一个弱弱的名字
    断肠草。开的断肠花
    年年。装点山崖
    前两句“梦是有毒的。幻/也是有毒的”,是在说梦幻,作者分而述之,重在“幻”,“梦”转瞬即逝,而“幻”却是可以长久的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随时随地发挥巨大的毒害作用。中间五句“你水晶的蓝。开红花/打磨宝石般光泽/这盛装。这华诞/生长。如世间钟情的女子/有一个弱弱的名字”,字面上是说花,其实是在引喻“幻”的华丽外表,其华诞盛装下的欺骗性,宛如一位人见人爱、能引发你恻隐之心的弱弱女子,谁能不为之动情?这五句所铺垫的场面勾人心魄、欲罢不能。最后两句仍然是点睛之笔,更绝在“断肠草。开的断肠花/年年。装点山崖”,“幻”毒的人,年年岁岁,断肠人在山崖,在山崖一方的遥远天涯。整首诗歌一气呵成,从场景铺垫、从氛围渲染、从主题选取、从诗行衔接、从意象转折,雕琢得精细入骨,这就是“磨”的功力。
    再是需“美”。美不仅表现在字面,断章、韵律可以表现美,气质、达观可以表现美,忧郁、苍凉也可以表现美,诗歌的美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内心的互动、情感的交流、希望的萌发,像白兰的这首《不归》:
    此去。已不归
    西风在虫声里翻动
    草接近枯萎
    那里一定是人家
    是梦里温馨的你
    守着天涯
    数着石头走过去
    左边悬崖。右边悬崖
    朝着归路的。未料啊
    未料......
    “此去。已不归”,开篇即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埋伏了诗人的深意,一个深爱着的人,一个深爱着家的人,无论是远在天涯,还是阴阳两隔,那份心痛、那份心酸,一定挂满泪水。“西风在虫声里翻动/草接近枯萎”,作者以常态造苍凉之境,更加渲染了悲欢离合之意。“那里一定是人家/是梦里温馨的你/守着天涯”,在所爱的人的心中,他(她)的爱是深沉的、是团圆的、是温馨的、是长久的,这三句是诗歌的内涵进一步升华,意蕴加深。“数着石头走过去/左边悬崖。右边悬崖/朝着归路的。未料啊/未料......”,人各一方,我可以走过去,你可以走过来,虽然相见的路途险恶、困顿,但是,在诗人心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事今可全”。“未料啊/未料......”,风吹雨散。这种懂得人生浮沉世间百态的苍凉,这种不离不弃万物真爱的精神,难道不美吗?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