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些中国人现在怎么啦!?
经常看到有些“专家、学者”在说什么道理时,总爱引用一下外国所谓“大家”的“哲理说法”,怎么我们现在开始在遵循外国人的意识形态了吗?
看一看我们的有些经营实体,特别是搞服装、珠宝什么行业的,不是叫“什么尔”,就是叫“什么思”、“什么雅”,都是有外国特色的名字,怪不得有些人穿着西服才肯出席正式场合,难道这些中国人在服饰等一些方面决定必须西化了吗?
上海搞了个什么游园,也叫“迪士尼乐园”,我们有些地方如果也搞得不错,就叫中国的“夏威夷”什么的,有些人买好东西必须去外国买,代购都疯了,甚至于还有“哈韩族”,这真奇了怪了!?
跟外国人合作的游乐项目或合资的其他经营项目当然可以搞,但不应该用人家的名字,知识产权怎样使用?在合作与合资的细节中可以谈,怎么合作应该顾及中国的特色,难道有些中国人要去中国化?
有些人一张嘴就爱说古人云,再也听不到毛主席是怎么说的了。不可缺少一词不见了,全部是“不可或缺”。很多、很好词语不见了,全是“蛮多、蛮好”,令人莫名其妙?
古人好的哲理确实是需要我们仍然要承继的,但不能唯古人云如何如何。“不可或缺”一词是可以用的,但不能一律是“不可或缺”。“蛮多、蛮好”也可以说,但应该在特定场合,不应该变成有些“大人物”的普通话。
我们说要振兴中华,难道就这样振兴?我们说要“抓住战略机遇期”,难道就是要抓这些“机遇”?我们说现在是民族复兴的最接近时期,难道就这样“复兴”?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都是小事,要看社会的主流现象。我说这应该不是小事,微处可见大嘛,类似的事情多得很,并非完全不是主流。
因此提请有关方面和一些人员是否注意一下?政府对这些社会现象也有管理和指导的责任,尽到责任了吗?当然,对有些人也要“棒喝”一声,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谨此建言或谏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