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虚妄之美——侧看“红楼三玉”

浅草闲阳 2024-7-2 20:27 2552
canvas.png
    现如今到处流行真理,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真理的招牌,听到真理的说教,被人们忽视的反而是常识。于是,一个荒唐的现实不知不觉的凸显出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里,我们正在一步步掉进真理设下的无数圈套中去,那就是当我们为真理而往返奔波,绞尽脑汁时,最朴素的真理——常识,悄悄的从我们的身边走失。我们每个人便身不由己的活在一种虚妄里,在这虚妄里,我们会将稻谷当做米,会将棉花当做布,会将奶油加水当做冰淇凌……然而,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稻谷不是米,棉花不是布,奶油加水也不是冰淇凌。很不幸,《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活跃在人们虚妄视线里的古典名著。

    《红楼梦》是经典的,它的经典之所在早已被众多的红学家们捧为了一篇又一篇神话。当所有的人都用真理的目光去注视它时,它的优点固然成了一段段遥不可及的神来之笔,它的缺陷也被美化成作者的灵光簇现。然而,当我们以常识去看《红楼梦》时,书中人物便会纷纷走下神坛,在常识的漩涡里还原他们俗不可耐的一面。仅以曹雪芹所精心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以及那位身在佛门的妙玉观之,便皆是这样。倘若卸下真理的负荷去看他们,我们会发现,原来“红楼三玉”(贾宝玉、林黛玉和妙玉)并不美,他们所谓的美不过是闪现在真理虚妄里的一个个幻像。

    我们不妨来做个假设,假设“红楼三玉”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再比照他们在作品中的性格与行为方式,我们会陡然发现,他们真的不过如此,苛求一点的话,甚至有些病态,近似于生活中的精神病人。

    其一,贾宝玉:生搬硬套的美。

    在关于《红楼梦》的各类赏评中,尽管贾宝玉被评论家们按照探索真理的轨迹和方式分析成了一个不沾俗世尘埃的主人公,但从作品中大量关于宝玉生活细节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贾宝玉,这个天上下凡的神瑛侍者,进了大观园后,的的确确成了个纨绔子弟。他处处暴露着着所有的纨绔子弟都有的典型恶习:

    一是他爱泡女人。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一节开始,他就与贴身丫环袭人有了鱼水之欢,之后和那袭人倒底又云雨过多少回,恐怕已是红学家们万难考证的悬案了。细观全书,他先后对警幻仙姑、秦可卿、晴雯、黛玉等诸多女子动过心思,连做了尼姑的妙玉也成了他想泡的对象,可见这人要是放在生活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色鬼。但就是这样显而易见的恶习,在红学家们笔下竟成了贾宝玉尊重女子,将女子当做平等的人来看的一种美德,理由是,他之爱女子不是出于性爱,而是对所有女人的博爱。既如此,他与袭人无数次的鱼水之欢又当做何解释?事实上,他对所有藏着心思的女孩子的爱里,都有着性爱的成分,不然,他不会一次次借故去与林黛玉肌肤相贴,不过因为黛玉生气,才没得逞罢了。

    二是他爱游手好闲。通观《红楼梦》,贾宝玉几乎就没干过正经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大观园里的女子们一起饮酒吟诗,这和旧时到青楼里喝花酒的纨绔们的行径是源出一辙的。他不爱读世俗之书,不思学业,就是这点,恰恰被评论家们捧为了贾宝玉反封建反传统的主要依据。我不想去探究贾宝玉之不爱读书不思学业与他之反封建反传统的必然关系,只想指出一点,那就是他之不爱读的世俗之书如四书五经,直到今天都被公认为华夏传统文化的精髓,再有就是,贾宝玉最爱读的《西厢记》直到今天也不过就是一本描写男女爱情的古代小说,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远远无法和四书五经相提并论的。如果说贾政之流是在强迫宝玉他们做着当好封建奴才的事,那今天我们的文化界就仍然在强迫着坐在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继续做着准备去当奴才的事情。

    三是他爱淘胭脂。爱淘胭脂是贾宝玉的一大特色,也是他病态心理的集中体现。他经常给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送胭脂,以此来讨她们欢心。比如,他就曾送胭脂去哄平儿开心。《红楼梦》中这样写道:“平儿——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可见贾宝玉定是对这胭脂很有研究且长期沉缅与此道的。不仅如此,他还热衷于收藏胭脂,在他的卧室里,就摆设着许多胭脂。更有甚者,他还吃胭脂,不仅吃,还如现代人吸毒那样吃得上了瘾。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那些有着收集女人内衣内裤痞好的变态人,实实在在已经是病态了。生活中,这种人无论如何是不会有人喜欢去接近的。

    姑且不论贾宝玉之游手好闲与爱淘胭脂,单就爱泡女人这一点,倘使还有人说他是块美玉的话,我想《水浒传》里的高衙内也有成为美玉的充分理由,因为,他也不过就对林冲的妻子动了心思下了手段而已。

    其二,林黛玉:夸大其词的美。

    谈起林黛玉,不由得想起大学课堂里的一件事来。读大学时,教授曾问过班上同学这样一个问题:林黛玉倒底美不美?回答自然是众口一词:美!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回答的确幼稚,仔细分析作品里描写的林黛玉,她的缺点实在太多,且都是很令人生厌的缺陷,实在不能说她有多美。

    一是她有传染病。按照书中所描述的,林黛玉患上了涝病,也就是肺结核,这样的病,想来就脏兮兮的,成天咳嗽,严重时甚至吐血,这样的女子放在生活里,连接近估计都没几人愿意,怕传染嘛,更别说去爱了。

    二是她太小心眼。林黛玉可以说是整个大观园内最没气量的女子,如果她的小心眼仅仅显露在她对宝玉的爱里还情有可原,事实却不是这样,她还经常与大观园里的其他小姐甚至一些丫环斗气,久而久之,别人都不敢在她面前乱说话,成天都得小心翼翼的,和这样的人相处应该说是非常累的,所以在大观园里,林黛玉并不是很讨人喜欢,有假惺惺说她好话的多半也是冲着贾母的面子,真心真意喜欢她的怕也就只有宝玉一人了。

    三是她过于多愁善感。林黛玉太敏感了,以至于草吹风动都会惹来她神经质般的反应。连一些再平常不过的自然代谢,也会让她或忧或愁或凄或泪,最能反应这一点的就是她那首《葬花吟》了,在诗中黛玉忧伤如泣:“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花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隐藏在诗句的伤感背后的其实是她近乎病态的敏感。虽然,她这种有悖常人的多愁善感是她早年丧母,身患涝病,对爱情的担忧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它病态的本质,更不该将它上升到一种美的境界。

    如果说,传染病是林黛玉肉体上的病,那气量狭小和过于多愁善感就是她精神上的病,但就是这样一个肉体与精神俱病的女子,偏偏被评论家们夸大成一种病态的美,无疑是极不符合生活常识的。

    其三,妙玉:无中生有的美。

    妙玉在书中着墨远没有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多,但它并非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在整部《红楼梦》里,作者以“玉”来冠名的人物除了男女主人公,就只有她了,可见她的重要性。事实上,曹雪芹是想着力去雕琢这块遁入佛门,卧在青衣古灯下之玉的。然而,刻画的结果是,以生活常识观之,这块玉展现给我们的美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说穿了,她不过就是个动了凡心的女尼。她最后落得个被强盗掳走,下落不名的悲凉结局,固然有周围环境的原因,但本质上都是她私动凡心惹的祸。假使她不动凡心,静心修佛养性,她就不会频繁的抛头露面,进入繁华俗世,准确的说是不会与宝玉、惜春等人交往过于密切,那样她就根本不会被强盗们瞄上,至于被掳色掳财就更无从谈起了。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身在佛门却耐不住寂寞,内心深处被尘世所诱惑着的小尼姑,在红学家们的笔下,也成了一种美。如果一定要找出它美的本真,无疑不大可能,妙玉之美以常识来看,根本就不存在,它是被人以挖掘真理之由,牵强附会出来的。将妙玉放进生活里,应该就是一个因为不守清规而导致被掳之灾的女尼,说她美,简直是无中生有。

    文学固然要高于生活,但其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我们不应该脱离生活常识去品味文学,如果我们一味带着挖掘真理的目的去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就极可能会陷入忽略本真去虚构真理的陷阱。无可否认,贾宝玉、林黛玉以及妙玉他们都是美的,遗憾的是他们的美并不是透过生活而展现出来的,他们之所以会美更多的是读者阅读《红楼梦》之前,便先入为主的认定了他们的美,于是,他们所有的丑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另类的美。这就好象我们先定义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概念,然后依据这个概念去推理一切那样,这样的方式得出的结论再怎么振奋人心,却往往会在生活常识的质问下土崩瓦解。所以,“红楼三玉”再怎么美,终究只能是一种虚妄的美。

    记得,很小的时候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曾经向一位教授问道:“先生,一个聋哑人曾到五金商店去买钉子。他先把左手中的两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用右手做锤钉的样子。服务员拿出一把锤,他摇了摇头,并用右手指了指放在柜台上的两个手指。服务员拿给他钉子,他点了点头。这时候,恰巧有位瞎子进来。先生,请你想像一下,他将如何买到一把剪子?”

    “噢。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样就行了。”教授从容的答道。

    其实,瞎子是会说话的。

    聪明的人惯用复杂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他们遇到了简单的问题,也会习惯性的拿起复杂的手段,于是简单变复杂了。像上面那个教授,当他习惯性的去复杂的思考问题时,他忘记了瞎子会说话这个常识,于是他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因为,复杂不等于真理。虽然,常识也不等于真理,但它至少最接近真理。

    也许,每一个阅读《红楼梦》的人都在复杂的读着它,这样读的结果是,贾宝玉真的成了通灵宝玉,林黛玉真的成了绛珠仙草,妙玉真的成了物外妙尼。但倘使我们保留生活常识的去读它时,或许,我们会恍然大悟,原来,贾宝玉不过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林黛玉不过就是一株孤零零的小草,至于那妙玉,哎,一个结局悲凉的小尼,仅此而已!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飘雪姐姐
飘雪姐姐 2024-7-1 09:19
问好朋友,欣赏了。
引用
晓月微蓝
晓月微蓝 2024-7-1 10:17
好文笔,送上问候。
引用
林娟
林娟 2024-7-1 11:16
文笔优美,拜读。
引用
安小影
安小影 2024-7-1 16:46
拜读,问好作者!
引用
我爱清风
我爱清风 2024-7-1 18:45
欣赏佳作!
引用
不老顽童
不老顽童 2024-7-1 21:56
拜读!
引用
叶开
叶开 2024-7-1 22:07
欣赏朋友的才华!

查看全部评论(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