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千里东风一梦遥

千山暮雪 2012-6-17 10:51 6104
  红楼情节,一直是我难以释怀的追索。从小就看《红楼梦》,是小人书,连环着,从别的小伙伴家里借来,然后借着晕黄的灯光兴味盎然地连夜看完。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依稀记得,那样年纪的欣赏水平下,不仅仅图画栩栩如生,下面附注的短短叙文也是意境清晰,一目了然。一册册借来,像偷了什么宝贝,月高风静的夜里,躲在角落里,怕影响一家人,便时常点着蜡烛来疾读,为此不知熬了多少无辜夜。遗憾的是,那套小人书,是不全的,少年的我,未曾通盘了解真实的红楼。
  后来,在87版的电视剧中,才算将一部完整的红楼故事草率看完,那时已经上初中。小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一直都没有买电视机,记得初中之前,只有一台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又由于那个时期经常会莫明其妙的停电,连续剧是看不全的。但隐约记得里面的女子都特别的美丽,个个让人难以忘怀,只是在所有人都从钗、黛中选择喜欢的,接近自己性格的人物做偶像时,我却偏偏选了不被人重视的三小姐,贾探春。没想到,只这一念间游戏的选择,却也成了命运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青年时期,柔弱而叛逆,带着不谙世事又迫切想解读社会的期盼,矛盾而没有章法。年轻的女孩子之间,总是有小小的忌妒和攀比,那时父亲已经经营了一家手工皮鞋作坊,家境还算过得去了。自然而然的,在同学们都为一双旧布鞋为难的时候,我的新款皮鞋却一双双地被换下来,难免不会触动别人的神经。又加上自己长相还算清秀,被男孩子追得满校园躲,却也成了众矢之的。每每被一群女孩子围堵在大街上,校园中,都是四顾茫然,多么希望在围观的人群中对视一双可以施以援手的目光,解救我这小女子的危难。可是,往往这一切,都要一个人来面对,当她们说累了,无趣了,也解了心头之恨,便会放我离去。青春的时节,都不会永远是和风细雨,受了欺负和委屈,即无人可以倾诉,又没有能力去反驳那种壮观的人多势众,于是,只能默默忍受。因此,在年青的心里,对于《红楼梦》中抄捡大观园时,探春为了维护尊严,而打了王保善家的一耳光的情节,犹为赞许,看起来觉得实在过隐。她的果决和勇敢,的确是我望尘莫及而又羡慕不已的气概,我若是她,应该可以避免多少无辜的屈辱啊?
  也因为这样,告别初中的时候,我快乐得像一只小鸟。虽然时过境迁,前些时日同学聚会,见过初中的同届生们,她们也公平地回忆当年,嬉笑着道了歉。我也明白那时的年幼无知和懵懂,然而,曾经真的伤害过一颗稚嫩的心灵,是一种释怀却不能原谅的痛。高中时期,因缘际遇,在语文教授的一次阴差阳错下,我成了同学们眼底口中的“林妹妹”,又错失了与三小姐的情份。教我们语言的教授,是一位红学会的老夫子,他对红学的喜爱与研究真是让那时的我们瞠目结舌,他可以一眼书也不看就滔滔不绝地讲出《红楼梦》中任何一段细节。一次上课,讲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他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述了故事的背景,就让我们分角色阅读。其实,我们都知道,他想叫我读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对白,但一时口误,他竟说成:“林妹妹,你读素心那一段。”全班哄堂大笑,从此,我便多了一个洗也洗不掉的绰号,伴随至今。
  之后的之后,我告别家乡,漂流在外,如今更是“一帆风雨路三千”。隔着山河,隔着重洋,我理解了,曹雪琴笔下,探春远嫁的时候,应该有着怎样的愁怅和无奈。体味着她的心酸苦涩,继续着她的苦难人生,我不是她,却穿越真实与虚拟,古往与今来,重叠着相似的心境。经过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探佚”,我们知道,曹雪琴原笔原意的贾探春,应该是如昭君出塞一样,被皇帝用来和亲,嫁给了重洋之外的另一个国度。通行本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写出了探春远嫁后不久又回来探亲的情节,但显然是不附和曹雪琴事先安排的伏笔的。曹翁笔下的探春,应该像“薄命司判词”中所说“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在古代十分重礼的时代背景下,她若真嫁得王孙公子,为什么会选在清明这样一个时节出嫁呢?可想而知,她的出嫁应该是一种不得以而仓促为之的境遇,那么,这千里东风一梦遥的结局,定是如预示她命运的风筝一般,游丝一断,再无归期……
  她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子,虽出身卑微,却志向高远,生母赵姨娘在探春协理大观园时生事,讨要兄弟赵国基丧葬的赏银时,探春急切间就曾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多么的言词肯切,决心毅然。虽是一时的狠话,却说出了多少不甘平凡,不落尘俗,不愿卑微的闺中女子的大志向,大抱负,大慷慨。之于她,斯时斯境,就更可以理解了。她聪慧、她精明、她机敏,她是续秦可卿、王熙凤后又一个杀伐决断的巾帼英雄。可惜,她生于末世,时逢宁、荣两府落迫之中,三春过尽诸芳尽的破败之下,再有满腔热血与抱负,也都仅仅是一声慨叹而已。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她不仅通文墨,善书法,居处陈设爽利阔朗,正如她的为人,品味高雅,气度超凡。并且出奇创新,在大观园中效仿古代文人雅士,男人们一样结诗社,论才情。秋爽斋初结海棠社,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续海棠诗“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后,又有菊花诗中的“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柳絮词中的“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再有芦雪即景诗、怀古诗、桃花诗……成就了红楼中多少美丽动人的词句。而恰恰也是那厥她只填了一半的柳絮词,暗藏了她的身世命运的预言。词牌为《南柯子》不知道是不是曹雪琴故意为之,南柯本一梦。她自己填道“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便因香燃尽而未能填完,却也将她的远嫁写得清清楚楚,一切的纤缕情意,络丝不舍都只是空花一梦,徒劳无功。她终将如这柳絮般,漂泊无际晚芳时,分离无期江海寄。
  她是一个情深意重的女子,虽为女儿身,却大义凛然,维护家族的利益。在协理大观园之时,她便常有警策之论,兴利除弊,秉公治家,企图用自己小小的努力可以力挽狂澜,拯救一个家族的败落。在抄捡大观园时,人人自危,她却“剪烛开门而待”,表达着自己微弱的抗议。她维护自己的丫鬟,为此与王保善家的理论,她愤怒、她感伤,她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她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须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罢,她已不觉垂泪。她深知,这是一个家族败落的征兆,她眼睁睁地看到大厦将倾,却无能为力,只有悲伤,痛惜,这一片赤诚之心,又有谁能够明了?清明涕送,她乘着远洋的船只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和亲人,为了家族,为了民族,她没有选择地放弃、牺牲了自己。孤帆远景碧空尽,她掩面泣涕哭损残年,又有谁可以心有灵犀天涯共此时?
  所喜,我并不是探春。远隔重洋,坐在窗明几净的异域客居,落地玻璃窗外,艳艳的斜阳。端着青花瓷的茶盅,独立窗前,一目之地,是此时波光鳞鳞的海湾,那儿有一座码头,有客船来往停留,发出一两声震荡心灵的嘶鸣。时空变换,我活在一个自由且自主的时代,不必为了国家民族的兴亡,付出自己的幸福,虽然如果真的需要我那么做,也未必不肯。只是,为了生活,为了让自己更在乎的亲人们过上理想中的生活,我也只身漂泊而来。没有探春的无奈和迫不得已,但是,如果可以,谁愿这样远离故土,骨肉分散?虽是心甘情愿,却,终是有些许探春的情怀在心头盘桓不去。一帆风雨路三千,谁知道这三千风雨路中,有多少辛酸血泪不为外人道来,有多少思念感怀不为外人体会,还有多少寂寞委屈不为外人了解?这三千风雨路,是离人心头的梅雨季,不到归时不停休。
  我,在水一方;你,可知,我在水中央?我是在水一方的伊人,却剩下的仅是孤芳自赏;人人只见宛在水中央的仙袂飘飘,婉转妖娆,谁能知那水中央的孤寂与清冷?
  探春的命运定格在曹翁的笔下,不可转移,就算他那遗失的八十回后历经辗转,终有一天重见天日,我想也逃不出这结局。一叶轻舟虽不难驰,可也载不动许多愁。有谁,能驰这一叶轻舟,渡过弱水三千,将她与我都带离这心囚?
  东风频送乡愁,隔山隔海,却隔不断目光。夕阳西下,已不知站了多久,此刻月轮皎皎,映在波纹如织的滟滟海面。便利的通讯,视频电话再不必让我托书鸿雁鱼龙,那满目的波光,却也恰似我心底的文字,流在异域的海湾里,落月摇情,千里东风一梦遥……
  楼头残梦,花底离愁,芳春永夏里,有几夜柔情,是属于这个女子?
  
  2012-6-8夏、海、花、月、夜,感怀探春。
 已同步至 心有翅膀的微博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