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河山雅韵 查看内容

千里川藏线——穿越二郎山

清风 2012-6-27 22:52 3393


  
千里川藏线——穿越二郎山

作者:清风


梦里思军营,少小离蓉城。告别亲人泪沾襟。唐古拉,高寒顶,纵马雪域写青春。



        沿川藏公路前行,出天全县五十里,溯天全河谷缓慢上行,逐渐摆脱了平坝河谷,开始进入二郎山山区。这时,顿觉天气猛然然一凉,原野里不再是无边的青纱帐,先是些高低不平的灌木丛,再过去便是大大小小的丘陵,不断向上延伸。慢慢地山势越来越陡,道路越来越险,但见窗外河谷水流湍急、仰视头顶两山夹峙,满山葱绿,自然景观的巨大变化一下子就把我自然带入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几小时后,汽车就慢慢地钻进二郎山腹中。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发动机传来粗重的喘息声。峡谷两侧怪石林立,摇摇欲坠,陡峭的山崖上苍松挺拔,郁郁葱葱。不知为什么,这里的河水呈现出一种浓绿,但一点也不浑烛,只显得有些冷,有些重。但它自己一点不觉得,自顾自的流着。难怪历史名人画家张大千、叶浅予曾到此写生。五十年代,孟贵彬一曲《二郎山》唱遍全国,使二郎山闻名于世。

  二郎山位于四川省天全县境内的源泉村,原名长寿山,海拔3437米。小时侯只是在歌词里唱过。那时觉得好象是神话里的传说。
       相传清朝末年,农民领袖王薄在山东长白山起义,源泉周围老百姓起来响应。一日官兵突然包围了起义军宿营地,在万分危急之时,从西南方向赶来一队人马,隐约可见为首一员大将,头戴三山飞凤帽,手持三尖两刃枪,身后紧随一条猛犬,所到之初,官兵纷纷逃窜,很快为起义军解了重围。
       事后人们猜测,是二郎神显灵,率领天兵天将来拯救这方百姓。为了感谢搭救之恩,当地老百姓在长寿山建起了二郎神庙,供上了“二郎神”灵位,从此将“长寿山”更名为“二郎山”。

       二郎山以陡峭险峻、气候恶劣闻名全国,是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道咽喉险关,被人们称为“天堑”。这里常年冰雪、暴雨、浓雾、泥石流、滑坡不断,致使该路段行车事故多发、断道频繁,加之全年四分之三为雨雪天气,交通运输极为困难。当地有谚语曰:“车过二郎山,像进鬼门关,侥幸不翻车,也要冻三天”。
  到了二郎山你也就尝到了高原的味道。它像一个粗砺强壮的康巴汉子,一边裹着厚厚的皮袍,一边赤裸着黝黑的臂膀,站立在那里等候你。一半皮袍一半裸露,成了山的阴阳。阴山终年雨雪不断,雪季地上凝着桐油冰板,最有经验的老司机也会在这里倍加小心。
  爬上山顶,俯瞰整个山脉,南北走向。东面临河而立,悬崖峭壁,傲然凌空;南部地势渐低,坦荡宽阔。从北望去,主峰山形下圆上尖,呈圆椎状,遍山苍松劲柏,荆木丛生,绿装翠裹,密封山体。刚才还依恋着山头的云雾,如今已经让车轮压在了脚下。抬头望天,天离得很近,总觉得是用手可以摸着的。
  汽车缠绕S形爬上主峰,眼前豁然一片开朗,一抹鲜亮的阳光,水一般的漫进了车窗。这时夕阳已坠到天边,蔚蓝色的天空,毫无遮拦。显得是那样开阔,那样坦然。天边的太阳,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太阳如同炉火里锻出的铁,红得发亮。等到沉下去以后,天边还久久地染着余光。
       这时,窗外便有了成山成海模样的云团,让人觉得汽车突的向空中升去,浮在云雾之上一般的行驶。刹那间翻腾的云海已被抛在了脚下,你会感觉仿佛在云海里行走。
       路旁是参天的古树。无意间发现了一只孤独的猿攀在树上,爪握硬枝,一动不动地昂着头望着远方,似乎要望穿茫茫雪空。那神态让我们感到心中一阵悲凉.
       而阳山却无树,长年承受着高海拔的阳光的烤粞,和大渡河岸刮来的干燥风沙的抽打,路旁到处是沙化的岩石,生着与高原不相称的热带仙人掌。山坡上的草都带着火燎过的燕色。站在山顶看公路,能发现这条平常的公路也颇值得玩味。很像有人在云端玩绸带舞,长长的带子在山间舞出优美的曲线。夕阳的余辉洒在上面,浮出一道道绚丽的彩带,叫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