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河山雅韵 查看内容

解析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大春 2014-5-17 21:52 3693
解析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大春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在众多游记、散文等文章中多有介绍,但大都是泛泛而论,而鲜有深入剖析之文。为什么这三个著名的水利工程都出自秦代而且大都利及千载?它们究竟有什么奥妙?因为秦国欲并吞六国,必须建设强大的军队,到了秦始皇时代已拥有六十万兵马之众,庞大的军队需要大量的粮草供给,这就必须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同时还要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以利战备物资的输送,因此秦国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兴修了这三大水利工程。

                       〔一〕 功垂后世的都江堰

  都江堰是鄙人的故乡,提到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如数家珍”。在都江堰旁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兴建的“二王庙”大殿前的梁板上,刻着两句三字经:“深淘滩”和“低筑堰”。庙的山墙上刻有“遇弯截角”和“逢正抽心”八字真言。这十四个字是李冰父子治水的宝贵经验总结,并流传后世子孙。但这十四个字的含义是什么,又为什么要这样,一般人不见得能说得明白。不知游客们可曾注意到在伏龙观大殿后的墙边(伏龙观侧门旁)有一通清朝时立的碑石,那是地方官在都江堰岁修工程中对十四字遗训的贯彻和体会的总结,很值得一读。鄙人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也初步体会到这十四字遗训的奥妙。

  三字经中的“深淘滩”是容易理解的。都江位于岷江上游,每当大雨或洪水时节,从山上冲下来的泥沙很多,天长日久泥沙淤积,将使河床抬高,容易造成泛滥。所以每年岁修时必须将滩头的泥沙淘掉,而且要淘得深。那么为什么要“低筑堰”呢?这就是都江的特点了。所谓“堰”就是用于拦洪的堤坝,其它江河的河堤都是越筑越高,而都江的堤堰却必须筑得低,要理解这个道理我们首先要介绍一下都江流域的概况。都江堰从“鱼嘴”开始,把都江分为内、外二江两条支流,外江是岷江的主流,直接流入长江;而内江分叉为许多水网流经成都平原,然后再转回与外江汇合而成岷江。外江面宽流大,蓄洪能力强,而内江面窄且又处于平原地带,蓄洪能力较差。因此李冰从鱼嘴起沿内江江边至离堆筑起一道堤坝现名叫“飞沙堰”,堰的高度很低,仅仅是在江边上铺上一层层内装大石头的长竹篓,它不仅能保护江边不致被汹涌的江水冲坏,而且当洪水时节,上涨的江水自动地溢出堤堰而注入外江。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溢洪坝!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今天仍然如此。

  接着我们再分析八字真言。“遇弯截角”和“逢正抽心”这八个字的奥妙即使是本地人也不见得尽知其所以然,更何况外地旅游人士。那通清朝石碑上讲了一些但还不够完整,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现在我们先要回到二千年前的都江状况:那时都江从上游汹涌而下,至伏龙观附近,一边是玉垒山岩,一边是平地(那时还未建飞沙堰),玉垒山伸出一个山嘴拦阻了江水,江水冲击山嘴后形成猛烈的旋流并从山嘴旁冲进现在的离堆公园内,从而形成一条冲刷河道,现今公园内尚清楚可见一条深而宽的槽道(后来在其中建有球场、游泳池和小湖),那就是都江故道。这条流路不正的故道极易造成洪水泛滥,灌县(即今都江堰市)一带深受其灾。李冰父子长期研究了这个现象,悟出了罪魁祸首就是那个山嘴,从而制成了“逢正抽心”的治水方案,把那个山嘴从中心劈开一个口,现今称为“宝瓶口”或“象鼻子”(该处酷似桂林的象鼻山),让江水顺着上游的流路自然地流出,不再经由那条故道。与玉垒山分开后的那座小山就叫做“离堆”。虽然理顺了江水的主流路,但是仍有小部分江水冲击离堆的山壁并形成一股较小的旋流,给江岸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李冰父子又制定了“遇弯截角”的辅助方案,这就是“飞沙堰”的敷设方法。在飞沙堰接近离堆的转角处,将堤岸修成圆弧形的形状,从而将那股残余的旋流导向宝瓶口。在清朝那通碑石上,特别强调了必须把转角截成“新月形”的,才能既引导江水流向宝瓶口,又保护转角处不致被江水冲坏。“遇弯截角”与“逢正抽心”相结合,妥善地解决了宝瓶口附近的关键治水问题。

  鄙人对李冰十四字治水经验的肤浅理解十分有限,不揣冒昧地提供一点参考,有兴趣的朋友可前往都江堰亲身考察一番,定有更多收益。

                                  (未完待续)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雪薇姑娘
雪薇姑娘 2014-5-15 08:09
简单编辑,你辛苦了,我也增长了知识
引用
雨中飞燕
雨中飞燕 2014-5-15 15:41
雪薇姑娘 发表于 2014-5-15 08:09
简单编辑,你辛苦了,我也增长了知识

雪薇编辑很好,辛苦了!
引用
雨中飞燕
雨中飞燕 2014-5-15 15:42
老师的知识好渊博,我们大家增长了知识!辛苦您了!
引用
雨中飞燕
雨中飞燕 2014-5-15 15:45
家喻户晓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出自秦代,我还是在老师这儿学到的知识!赞您
引用
草木一秋
草木一秋 2014-5-15 20:14
学习支持。
引用
可阿丹的
可阿丹的 2014-6-19 21:10
很值得一读。

查看全部评论(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