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慈善
去金坛市的一个小镇名叫直溪。距离道教圣地茅山相去三五十里。和镇上背包厂的经理一起午饭。席间谈起他们的老板,经理大家赞扬。譬如跟着他干活的人没有一个要走,承包他车间的人,包括外地人,只要你说做亏了,亏了五万,他至少会补你三万;譬如村里哪家得了什么大病,只要找到他的门上,少则一两千,多则上万,从来不会空手而归;譬如老板一年能挣一两千万,就住在镇上,大城市没有一所房子;譬如上次在厂里的荷塘里,有个人钓上一条二十斤的草鱼,老板看见了,就叫人拿200元钱给他,叫他把鱼放了;譬如叫我们打牌必需都输钱给我们,否则,没人跟他玩。这样的老板不要说在小小的金坛,估计全省甚至全国都少有。林林总总,经理兴致勃勃地说着,我也兴致勃勃地听着。显然他很钦佩他们的老板,两杯酒入肚,双眼瞪得溜圆,颇有些激动。而我则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的赞许。我的赞许发自肺腑,绝非象征性的礼节。是的,这样的老板却真的特别。
商人逐利,基本不会如此对待自己的下属或员工。大部分富人以奢华为显摆,以结交权贵为炫耀,鲜有如他者,下交贫贱,淡泊宁静;更有一些富人一副暴发的匪徒模样,骄横跋扈,横行乡里。而他的慈善,一如经理所列举,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恰如细雨润物无声。这时,我忽然觉得我的右手有点热乎起来。在厂里的走廊上,我很不经意的和老板握了一次手呢。我不记得他的穿着,不记得他的具体的模样,脑海里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仿佛矮矮的身材,戴一副眼镜,五十多岁。相貌普通,握手时一脸的笑意,很随意的一个中年人。 我一直认为,慈善应该发乎心内,以自身为圆点,如同涟漪一圈一圈,由近及远向外扩散。以人之常情而言,离你越近的人和你的关系越密切。如果不能善待身边之人,对外的慈善或许有些可疑,至少不够纯粹。譬如某公司的老板可以拿出不菲的金钱捐助山区小学,但却不愿意提高自己员工的薪水和福利待遇。他的员工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却只能获得不高的工资勉强度日,物质上比较拮据,精神上比较痛苦。山区的小朋友对他固然热烈欢迎,公司的员工对他却怨声有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事情有差异,道理却类似。这样的富人或许更享受慈善表面的风光,而不太在意慈善的本质。 谈到富人的慈善,想不提江苏的陈光标几乎不可能。作为一个富人,一个蜚声全国的慈善家,其人本身争议汹汹;其新闻如穿花夹蝶一般迷乱人眼。譬如他带着他的挖掘机浩浩荡荡的开往汶川,他把人民币堆成钱墙放在台湾的马路上;譬如他带着成群的猪羊去边远某地捐赠,他西装革履,手持电筒大白天的出现在日本海啸的灾区作秀。就连街头卖艺的前世界冠军,他也迅捷收归麾下,当然热闹过后,冠军又默默地远离了慈善家。陈氏慈善总是轰轰烈烈,他的脸上,身上甚至屁股上都贴满慈善的标签。 和金坛的老板比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慈善。金坛老板的慈善不大,是本质的慈善,不图名不为利,金坛老板的财产来源清清白白。陈光标的慈善是吆喝的慈善。慈善出场,锣鼓喧天。陈的财产来源,在民间却是个谜。曾经号称首富的人,居然没有庞大的实业,也没有令人信服的主业。坊间传言颇盛,指其以慈善造势,结交官员,获取政府合同获利。这倒没有什么证据,但如果是,则陈光标就是拿着慈善当生意来做了。这就不是什么高尚的慈善的问题,而是扒光衣服,试探道德底线的严重问题。不过既然如此高尚的一位慈善家,理应珍惜名誉当如爱护双眼,所以回击流言蜚语似乎是必然之举。但遗憾的是,陈光标却没有如此,身上的依然迷雾重重。 之所以厌恶陈氏慈善,是对于慈善本身的尊敬。慈善的本质,我的理解是对处于艰难困苦的人群给与物质上的帮助。这种行为的动力来自于人类本身的同情之心和友爱之心。 这是一种纯粹的单方面给与行为,不谈名利回报。慈善也要尽量避免伤害对方。这种伤害主要指对方的尊严。食物对饥寒之人而言是慈善,但古人云:不食嗟来之食。是给与者严重的伤害了对方的自尊,使得物质上的慈善变成精神上的羞辱。而陈氏慈善几乎都包裹着耀眼的名誉。陈氏慈善对受捐者的强力曝光实际上也是一种强加的软暴力伤害。 之所以厌恶陈氏慈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据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标哥在苏北老家的口碑不是很好。如果连家乡都不鼎立照顾的人,在我个人而言,他的善心会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就连哥伦比亚的大毒枭在家乡可都是有口皆碑的。 也有许多网友力挺他们的标哥。理由是第一慈善行为就是慈善行为,总比那些为富不仁或一毛不拔的富人好。第二政府生意给谁做都是做,标哥作了许多慈善,给他做不仅正当而且更好。 对于第一条理由,字面上不错。但请注意,既然只拿陈氏慈善与那两类富人比,那就承认标哥只是比那低低的水准高一点点而已。何故把自己贴的像菩萨似的伟大?岂非沽名钓誉? 对于第二条理由我就更加不敢苟同。首先的慈善和生意纠缠的如此紧密,到底生意服务了慈善,还是恰恰相反,这很令人疑惑。其次就算做了慈善,就该政府给与回报吗? 今天坐在这个小小的镇上,坐在酒店的窗口。看着窗外细细的雨丝扑打着树叶,道家胜地的茅山淡淡的斜卧在远处。这个本地老板的慈善虽然平淡,却如此真切的映照着慈善的纯净本质。慈善从他普通的身体里向外温和地发散,静静地温暖他周围的人。或许圈子不够大,但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