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话说矫情

千山雪 2012-10-19 12:24 3431
  近日,信阳一人才网站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招聘信息:河南固始西九华山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招聘全职口唇茶采茶工,岗位要求应聘者需为女性(无性经验者),身体健康、热爱生活,形象阳光、清纯,无不良嗜好;喜欢并热爱茶文化;胸围为C罩杯以上;身体明显部位不允许有伤疤及受伤等痕迹。这样的招聘信息,让人看了多少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些厌恶,不就是采茶吗,咋就那么矫情呢?矫情,就是一种做作,故弄玄虚,故作姿态,违反常理,吸引人们的眼球,以达到一种哗众取宠的效果,或者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利益”。
  果不其然,该招聘信息发出以后,被网友传至各大论坛并引发热议。有网友惊呼,这样的招聘还是头一次看到,采茶居然跟是否是处女和胸围联系起来,让人无法理解。“招聘采茶女必须要是处女,不能有性经验。这有点太离谱,太荒唐。”有网友直言,该招聘严重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对人格是莫大的污辱。面对种种非议和质疑,然招聘单位负责人却不以为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对此回应称“确有其事”,是为了“传承习俗”。
  为了“传承习俗”?就像一个人用一个错误掩饰另一个错误一样,欲盖弥彰,令人感到可笑。古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似乎为了名正言顺,一句“传承习俗”就可以冠冕堂皇,堂而皇之,做如上的招聘了。意思是说,你们那些非议,不过盲人摸象,井底之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懂得尊重“传统习俗”。的确,“传承习俗”是一个华丽的外衣,但我怎么看都像是一件“皇帝的新装”。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各种传统习俗较多,这也再所难免。但对于传统习俗,我们历来有着明确的态度,移风易俗,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在这样的一个认识基础之上,好的传统习俗当然要保留下来,不好的势必要去除。
  要揭开“为了‘传承习俗’”的华丽外衣,有必要对于“口唇茶”的来龙去脉作一番了解。据传说,信阳毛尖是九天仙女所种,她们采茶不用手,而是用口唇。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雾气中会现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品尝起来,满口清香,浑身舒畅,能够医治疾病。从此以后,生长在鸡公山上的信阳毛尖就叫“口唇茶”了。传说,也只是个传说而已,和传统习俗之间,还是有着根本的差别。传说是人民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事的叙述。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沿袭而巩固下来的,具有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并且已同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如果以此传说,说成传统习俗,难免牵强附会。再说了,这九个仙女和“处女”、“胸围为C罩杯以上”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招聘要求居然必须是未婚处女,而且必须是“胸围为C罩杯以上”,我真佩服招聘方的想象力了!按照他们的逻辑思维,在这样一个民间传说里,仙女都是“处女”,而且“胸围为C罩杯以上”,这不仅是可笑、低俗的体现,而且还是利令智昏的体现,是对茶文化的一次亵渎。
  采茶,对于我而言,不论男女老少,在绿色的茶园里,头戴斗笠,采摘新茶,用‘手’是最自然不过的方式了,而且手工采摘,方便、快捷。这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方式采出来的茶叶成本也比较经济实惠,相对于大部分国人的消费水平来说,这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口唇采茶”,望文生义,就是用“口唇”采摘,仅这种采摘方式,我就觉得不舒服,道让我想起了鱼鹰。据说“口唇茶”还有专用的收集工具“茶柳情”,用信阳著名的柳编精制而成,在使用时将其放置胸间,接收采茶女用咬下的嫩茶叶。这就是招聘方为什么明确要求“胸围为C罩杯以上了”,原来小的不方便,看来招聘方真是“煞费苦心”了。我怎么都觉得不自然,这样采摘方式,不但缓慢,而且增加了茶叶成本。据说此次招聘的采茶女日薪人民币500元,这样增加的采摘成本,无疑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那么谁来消费呢?我不知道,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普通消费者无福消受了。另外,俗话说:“病从口入”,即使这些女子都是健康的,但难免把唾液流在茶叶里。不知“处女”和“胸围为C罩杯以上”,是增加了茶文化的内涵,还是增加了茶叶的商业价值呢?
  在关于“口唇茶”的传说里,原本还有这么一段:当“口唇茶”的消息一传开,义阳知州听说了,马上派人来要茶,拿回去泡上一看,搭口一尝,拍案叫绝。当即定为贡品,要孝敬朝延老子。那时是大唐的江山,当朝皇上就是唐玄宗。知州把口唇茶亲自送到朝里,又禀明了它的来历,玄宗大喜。朝中第二个喝到口唇茶的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杨贵妃。她当时精神不爽,一杯口唇茶喝下去,病体痊愈,唐玄宗高兴了,对口唇茶大加赞赏,传下圣旨:一要在鸡公山上修千佛塔一座,感谢神灵;二规定“口唇茶”年年进到朝延,民间不得饮用;三是赐吴大贵黄金千两,要他用心护理茶林;四是给义阳知州升宫加俸。既然给这么多人带来这么多的利益好处,看来有人要继承和发扬真正理由在这里面了,这“口唇茶”不发扬出去是不是太可惜了呢?!
  据了解,4月16号至5月18日,西九华山风景区将举办行“首届西九华茶竹文化节”,其中“处女口唇贡茶采茶表演”为活动的一部分。此次招聘的10名采茶女将在文化节上表演口唇采茶工艺,由此采下的鲜叶将向游客品尝或进行拍卖。至此,招聘方面之所以这么矫情,做出此举的动机和目的,已然是我辈心知肚明、路人皆晓的事情了。贴上“处女口唇贡茶”的标签,如此矫揉造作的标榜,目的不在于弘扬茶道,在于“利”的诱惑之下,一种智商的蜕化,和心灵的麻木不仁。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中国的茶文化注重一个“品”字,“品”,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还是一种人文的思想境界。然,将处女、胸围为C罩杯以上引入茶文化,则是与真正的茶文化精神背道而驰、相去甚远了。
  如果在文化里搀杂着太多的商业利益,这就会使文化变异,变得模糊不堪,似是而非,面目可憎。其实,这种现象已然是当前社会上诸多商家的通病。既然商家有自己的逻辑思维,那么我似乎也可以这样大胆的联想。我记得有个小品叫《打工奇遇》,这个小品当时很火,小品里巩汉林把酒店装潢的富丽堂皇,又雇了很多“宫女太监”,在喝酒的环境上下了很多血本,于是乎,把二锅头兑水硬说成是“宫廷玉液”,贴上“宫廷”的标签,似乎身价百倍,要价一百八十元一杯,也就冠冕堂皇,顺理成章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本是一句古训,告诫我们要坚持公平道义,遵循天理、公理,且莫做那些没有道理的事情。可我居然在一家礼品店看到这样的篡改:“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当‘有礼’走遍天下的时候,似乎‘有理’的要寸步难行了。还有曾经轰动一时的“人乳宴”,……。这不是矫情是什么?看来,在商家的意识里只有利益,而没有美丑善恶、是非黑白之分了,文化已然成为他们的遮羞布了!
  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董仲舒,曾经在《士不遇赋》里讲到:“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看来,要做到不矫情,正心向善才是根本。
  2011年4月26日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