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重读《丑陋的中国人》

千山雪 2012-10-19 12:26 4496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是我最崇敬的作家之一,《丑陋的中国人》是他八十年代初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的讲辞。
  《丑陋的中国人》,这个题目看上去多少让人感觉到刺眼,甚至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触,除非他的心里没有‘中国人’这三个字的感念。
  曾几何时,我把身为一个中国人,当成今生的骄傲。在四年一次的奥运赛场上,我是那么渴望中国运动员,站到最高的领奖台上,哪怕有一点的突破,也会令我欣喜若狂,当国歌奏响,国旗徐徐升起,我激动得热血澎湃,眼泪也会在眼角溢出,那时我无比骄傲,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奥林匹克的跑道上,各国运动员你追我赶,我看到中国运动员了在了后面,我的心情是紧张的,我多么希望到现场为他加油,跑得再快一些,是的,再快一点,那时我的心情也是失落的,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身为一个中国人不能骄傲,何尝不是一种痛苦呢?作家柏杨先生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其用词无疑是辛辣和锐利的,态度也是尖刻和坚决的。我在想柏杨先生何尝忘记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呢?也就是基于一个中国人的良知,才站出来做这个题目,他不是要诋毁或者丑化中国人的形象,而是怀着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在大声宣讲,希望他的痛斥像鞭子一样抽打在中国人脆薄的面皮上,使中国人能够觉醒、有所感悟,摈弃自身的缺陷,从而获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尊严活在世界面前。
  读过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就会了解中国人丑陋的一面。其实在现实生活之中,身为一个国人,何尝不是时时刻刻面对着这些问题呢?只是我们迷失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知,或者就只能是随波逐流,或者任其丑陋,也有一些人在心头生起了怨恨,但也是唾弃之后,也就不了了之。柏杨先生站了出来,他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看待中国人的丑陋问题,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悲天悯人的胸怀,这是他站出来的基石,没有了这样的基石,他所谓《丑陋的中国人》的演讲,只能作为一篇骂街式的文章,淹没在嘈杂的唾弃声中,好在很多的中国人读懂了,把它珍藏!
  柏杨先生指出‘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我们丑陋’,他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旨在唤醒国人的羞耻之心,奋发图强,不能不让人对他的人格产生敬畏!
  如果柏杨先生还在世的话,我想谈谈对这篇文章的个人看法,是否就一些细节的问题可以和先生商榷、商榷呢?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想也不会有所谓十全十美的民族,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我想还算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国人过去创造了令世界为之称赞的辉煌和奇迹,中国人也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这是不争的事实。五千的文明和历史,这是世界上其它民族无法拥有的,我想这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一面!就像柏杨先生所说,有一个球体一边是黑,另一边是白的,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我想也非是那种非黑即白的结果,假如在球体的周围站满了围观的中国人,我想会出现很多的结果,例如站在某一个角度,看到的只有一点点的白,或许站在另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就是只有一点点的黑呢?或许是黑白参半呢?是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国家是那么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的人口也是那么的众多,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环境也是不同,当然感触也会不一样。我想柏杨先生也有他个人的生活阅历和人生观察角度,所要表现的问题也非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我可以理解他,因为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从个人生活的艰难,看到所有中国人的艰难,是他的生活教给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控诉社会的不合理性和国人的丑陋一面,旨在消灭一切的不合理性,还原一个美好向上的人间,改掉国人的丑陋一面,把美好的一面发扬光大!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作为一个中国人无疑是痛苦和屈辱的,那时我们的国家跌到了历史的低谷,无法和盛唐相比,盛极必衰,这也是社会发展规律,没有一个人始终处在人生的顶峰,有生必有死,有壮年也会有衰老,同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他不以个人的意志而改变。社会历史始终向前发展,尽管有时是在倒退,但总的方向是在向前发展,中国人也没有屈服,甘心沦落为奴隶,我们不是推翻了三座大山,赶走了八国联军和日本帝国主义了吗?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吗?对待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应该怀有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勿以己长形人短,我想以己短形人长,也是不好的,因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日本人是团结的,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无法和日本人比拟,这是我们的缺点,必须面对。但作为一个日本人也有着丑陋的一面,他们具有‘奴性’或者‘狗’的性格,一方面是性情的残暴,例如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烧杀抢掠,杀害了上千万中国人,掠夺了中国那么多的财物,致使中国一代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煎熬里,可是他们真诚地向中国人民道歉了吗?到现在一些政府高官不顾中国人民的感情,一再参拜敬国神社,参拜那些制造滔天罪行的战犯,日本人还把侵华战争美化成是解放亚洲人民的‘正义战争’写进课本,想抹灭或篡改中国人那些不能忘记的那段历史。这不比中国人的不团结更可耻吗?日本做得很不地道,在与德国人相比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更缺乏真诚。希望有一天日本人可以做得如德国人那样好,因为我们要面对未来时,那是不可逾越的记忆。
  在战败后,中国人没有要日本的战败赔偿,这需要多么大的胸怀和气度,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人犹胜日本人一筹!可日本人的回报呢?现在他们为了发展,要我们的岛屿和土地,这不是‘狗’的残暴性格是什么?是的,你给它一块骨头,它想一块肉,当你给了一块肉时,它想要你的项上人头,这不可悲吗?这样一个民族是可耻的民族,这样的日本人也是丑陋的日本人!
  就是这样一个民族,曾经鼓吹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日本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灭绝人性的欲望,要把世界征服,势要其它民族作为他们的奴隶或者附庸。因此无限膨胀的日本人也受到了惩罚,在世界战争中唯一使用的两颗原子弹,抛在日本人的国土上,也把永远的伤痛落烙他们心头。而战后日本人,老老实实的跟在美国大佬后面,屁颠、屁颠的,这不是‘狗’的温顺性格是什么?美国的士兵在日本的土地上,建立强大的军事基地,任美国军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荷枪实弹,耀武扬威。我们的民族虽然遭受过外国强敌的蹂躏,但始终没有屈服,做不到日本这一点的,至少多数中国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说明我们中国人至少是有骨气的,具有不甘凌辱的品质。
  在面对外敌的蹂躏时,尽管有一些中国人人做了汉奸,甘愿奴役,在外寇面前摇尾巴乞求、苟活,但还有比他们更多的中国人,站了起来,拿起刀枪与之战斗,不畏惧生死,抛头颅、撒热血,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活的大有人在。在面临重大灾难时,我想更多的中国人是愿意团结在一起,同仇敌忾,不然中国的革命怎能取得胜利?无疑在一部分丑陋的中国人的衬托下,另一些中国人的形象是那么的光辉灿烂,像星星一样把自己点燃,照亮黑暗的中国夜空!
  讲到中国历史上的妇女缠足问题,我想在长达一千年之久里,没有一个朝代是规定:不缠足就是触犯法律,这种文化的形成,是有野蛮的成分在里面,它保留这么长的时间,无疑也是中国历史的悲哀,它违背自然,有害健康。我在想是一种思想作怪,妇女缠足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因为古代有一个皇帝喜欢小脚的女人,上有所好下必有应,就是这样为了得到美丽,从而有机会得到皇帝的垂心,宁愿把脚缠住忍受痛苦,只是为了得到尊贵、富裕的生活,这是一种扭曲的审美观,必然产生扭曲的人生。就像现在我们万千学子在高考这条路上,日夜发奋读书是一样的道理,无非是获得一纸文凭,从而有机会获取机会踏上仕途,从而获得富裕的生活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的社会也是认同学历的,君不见考取公务员都要求学历,没有学历你有补天的才能谁用你?在过去是这个样子,你长得再漂亮、再水灵,一双大脚也能将你打入地狱,不但得不到幸福、富裕的生活,也没有人愿意娶这样的女人,这样势必造成中国过去妇女缠足问题的泛滥。在过去的岁月里,我想那样做到目的是善意的,无非是为了自己短暂的人生赢得机会,受一些短暂得苦楚,但比长远地受苦好一些,就像现在我们的高考之路,寒窗苦读十年,起早贪黑,为了高考挤破里脑袋,到底为了什么呢?我们的国家培养了多少真正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人才呢?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尽管是曲折的上升之路,妇女缠足问题已经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早已经烟消云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即使是存在了一千多年所谓多审美价值观,瞬间也可以瓦解,是合理的终归有一天会满足,是不合理的都会逐渐消失。我是喜欢读一些历史书籍,包括《东周列国志》,我想读书的目的不是取得功名,而是一种心灵需要,从书中获得力量,而不必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和需要。从书中汲取力量,从而在人生面对风雨时,至少有一份自信在心中,面对偌大的世界不迷茫,面对人生众多选择时,而不必是不知所措。历史的错误伴随着历史,我觉得历史上的错误实在太多了,有多少战乱是应该发生的呢?有多少冤屈的人是该死的呢?无数在连年战乱中死去的战士,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健康、健壮的、有血肉的青年,他们的人生是那样短暂,心中可有凄凉和怨言?还有在皇帝的后宫里老去的万千如花容颜!可悲!可叹!
  埋怨历史不能解决问题,我想更多的要以历史为鉴,面对未来时不重蹈覆辙为好,‘这种情形,正说明我们文化里有许多不合理性的成分。而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合理性的成分,已到了不能控制的程度。’我想应该以唯物的观点看待历史的错误,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一点点摈弃自身的缺点或者文化上的污点。今天我们认为所谓的正统思想,说不定就会被以后的子孙所摈弃。人心向善,一点点自觉的或不自觉得完善自己。我们满怀信心,我想柏杨先生也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否则他不会站出来指责国人丑陋的一面。
  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问世,到现在已经有了二十多年,如今重读仍然有许多值得回味,尽管我个人觉得有许多和柏杨先生商榷的地方,在整体上我是赞成作者的观点,对于中国人多丑陋问题必须面对而不是抹煞或者遮盖,这样只会是我们的神经更加麻木,而我们的丑陋就会多持续一些时间。中国的历史总是被匆忙地翻过去,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我想80年代不应该如此被简单地忘却,柏杨也依然有其重新阅读意义和价值。
  我想结合本人多年生活实际,继续柏杨先生多话题,说说中国人的丑陋问题。
  中国人的功利心理特别强烈,我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世俗的成分多了一些,而理性多成分相对就弱了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好好学习,最让家长头痛的也是学习,经常谈论的也是孩子的学习,而相对于孩子的品质教育,关心的却很少,也很少去谈论。例如不盲从,人格的独立、勤劳、正义感的培养,却很少去做,至少可以看出,在中国的家庭教育里功用成份还是显得太多。作为一个个体的中国人,都是从一个个家庭里走出来的,而在家庭的环境里,父母无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许多父母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希望,也始终把孩子当成小孩看待,即使长到了高中阶段,但有一分希望,也是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让孩子去玩,常常是说:“学习吧,考上大学后,你想怎么玩都可以,就是现在不行,考上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才不低一人一等”。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不争气,考不上大学,常常在人前也是矮半截似的,矮,不是考不上大学,旨在说明这种思想等背后,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思想,至少是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种误导,难道我们是在为了上大学而学习,或者是不比别人底一等吗?是的,考上大学的还要比牌子。
  ‘因为这种窝里斗的哲学,使我们中国人产生了一种很特殊的行为──死不认错。’我个人的认为也是这样,中国人的确是死不认错,也不会认错,因为有一种文化传统和教育环境在里面。在家庭里是父母教育孩子,但父母真正能教会孩子些什么呢?有许多父母责骂孩子过后,知道是自己错怪了孩子,有几个父母会对孩子说:“孩子,对不起,爸爸错怪了你,爸爸向你道歉!”是的,很少有父母对孩子道歉,在他们心里孩子是自己的,即使有些愧疚,觉得对不起孩子,只当是孩子,根本不把孩子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平等对话,根本不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格的独立性,似乎一开始就把孩子的自尊和人格至于身下,在这样的教育熏陶或者说言传身教下,是对孩子纯洁的心灵的玷污,这样必然是孩子形成这样一个不健康的人格,即使受了委屈,也只是默默流泪,因为那个给予自己造成伤害的是自己的父母。在学校和参加工作以后也是这样,把领导或者老师视做自己家长一样的人物。是的,领导批评错了,只当是父母那样的训斥,自己做错了事情,对不起同事或者下属,自然也就不会道歉。道歉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旨在否定自己,承认对方。在我们这个人格容易自大的国度里,谁都没有自己重要,怎会肯捏碎自己脆薄的面皮,说声道歉呢?因为从父母那里已经形成一种人格,一方面以一种自卑的心理仰望父母,一方面以自大大心理探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人说‘我受委屈也没有人向我道歉呢?我还不是忍着,别人的委屈在别人的肚子里’,有人说‘我已经忍了许多年,从未见谁道歉呢,何必要求别人道歉?’是的,一个人做错事情,不知道道歉是可悲的,一个民族不知道道歉,那是可怕的!就是这样的家庭教育下一代,下一代再这样教育下一代,是的,毒素就这样一点点传下去,而不知悔改,这样积淀下去,难道不是一个民族的悲哀?难道真的要这样代代传下去?用什么才可以打开这样可怕的链条呢?
  我们的政府也是不知道道歉的,在出了一些大案要案是时,数以亿计的国家财富受到侵蚀,数以亿计的老百姓,心灵和尊严受到伤害,我看到的只是对罪犯的惩罚和唾骂,该判得判、该杀的杀,是的,除了用伤害对待伤害,我至今没有看到那一级政府出来道歉。是的,一个大案要案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必然是上一级部门领导的失职,也必然是相关监管职能部门的失察,但只有宣判和处分,和自身隐隐的愧疚,在自己的眼皮下面出了事,难道没有愧疚吗?难道就没有人站出来说:“是我们辜负了老百姓的信任,是我们的失误造成国家的损失,我们真诚的道歉!”我没有听到,至少到现在是这样,我渴望是真诚的悔改和道歉,让老百姓获得信任和原谅的勇气。
  现实生活里人们,也早已经摈弃了说声道歉的勇气。是的,现实生活里也会看到一些人做错了事情,也会低着头去道歉,但那不是道歉,起码是缺乏真诚的道歉,例如某单位里有一个人,因为口角把同事打了,事后怕事情闹大,怕单位处罚,怕那个人告他、讹诈他,怕损害了自己的更大的利益,带着礼品去看望伤者,说几句客套说,我以为只是去做个样子。这样的道歉不要也罢!
  还有中国人缺乏反省的能力,具有批判的精神,而自我批判精神却冷藏了起来。例如在一个贪污案件发生后,老百姓常常是唾弃,这个人真无耻,品质太差了,怎就当上官了呢?是得,贪官哪里来?也不是所谓平民百姓培育出来的吗?例如某一个村子,她家的孩子犯了事,把别人给伤了,怕孩子背负刑事责任,就拖人到城里找当大官的亲戚,大官也是人,也不能不顾念亲人的面子,办了吧,肯定是要触犯一些条条杠杆,就这样办了第一件事情。再例如有一个下属过年送来礼品,怎么忍心拒之门外?收了吧,结果有一天那个人说要调动工作,这又怎么拒绝?就这样办了,亲戚的亲戚也来了,就这样越办越越多,后来胆子也大了,事情也办大了,就这样办到了最后把自己办了进去,可怜!可笑!可谁又会在所谓大官关进去后,把自己和贪官联系在一起呢?好似在哪里看到过这样新闻,说有一位大官在台上时,风光无限,即使字写得还过去,也不是那么太好,就在某些人盛情邀下题了字,结果这个领导刚刚关进去,那些字就被默然抹掉了,似乎那字也是有罪的。是的,风光时,字是好的,获罪时那些字也获罪了吗?也被判死刑了吗?我们的民族心理是那么的脆弱,经不起层层剥析和推敲!
  中国人喜欢窝里斗,这也是不贞的事实,在一个企业里也会分成几股势力,因为这是一种需要,用来巩固自己的即得利益,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打拼,必须借助势力扩大影响,从而抬升自己,获取更大利益。再小到一个科室,一个科室能有多大,也会分成形成几股小势力范围,三个或两个,没有势力的只能孤军作战。即使是在一个既定的势力小团伙里,最后没有办法再分了,就只能是各自为政,为了某一个重要岗位,或者是一点奖金,或者是评定职称,也是在心灵深处暗站,当一个人提了或重用了,接着就会有各种流言在背后展开。我所在的科室里,原来有两位女同胞,十几个男人堆里,出现两个女同胞应该彼此照应,可是表面看上去是好姐妹,平日里见了面是你说我笑,可是一转脸,背地里却是什么难听的话都可以听到。是的,就她们两个女的,自然不会和男人比,自然要和同性来比较,有比较就有计较。是的,同样的参加工作,同样的工作,不提谁谁心里都会嫉妒,都会心理不平衡,常常是怨言,这时个人的自大就会膨胀,凭什么是他,而不是我?当好事论到自己的时候,是否想到‘为什么是我,而不是他?’因为我们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和世界,而忽视了同样和自己一样具有血肉、具有情感的生命个体。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看到一些中国人拉帮结派,精心编织自己的关系网,就像一个蜘蛛,网越大它的势力范围就越大,获得的利益也会更多,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不愿意编制这种网的人似乎只有两种,要么是地地道道的傻子,根本没有能力做,还有另一种人就是世外高人,谈薄人间的这些个俗事,根本不屑一顾,就像一只单飞的鹤,高翔与天,曲高和寡吗!我看到有的人,为了办成一件自己根本办不到的事,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也拖人去找,把一些看着办不成或者不合理的事办成,就是说没有关系找关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中国人的又一个不好的一面,死皮赖脸,死缠烂打,喜欢攀着高枝。例如面对一个职位时,不是想着如何好好工作,脚踏实地工作,而是找关系,是的,这样来的快,也来得实际,那些老老实实、勤勤奋奋工作的人,却不能得到重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原来踏踏实实工作得人也不脚踏实地了,也要学着别人的样子,把心思用在了八小时之外。
  国人乐于如此编织,因为这样就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个的结果是无形之中,给自己设定一个圈子。结果是在潜移默化中,就是在孤立或者要摈弃另一些人。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习俗,拜把子,这和黑帮的争斗不能比拟,但我想是基于同一种民族心理。而且这种心理不仅仅存在于政治领域,也渐渐渗入到文学领域,我看到一些所谓文人,不把心思用在创作上,而是文学之外的人和事。其实可以看出,正如一些所谓到领导,很多心思用在权术的谋划上,俗话说就是打通关系上,在这个社会不会围人,不会编织关系网,就不能展开工作和手脚,说话没有人愿意听,要实行到的政策没有人支持,等于白忙活,但有了很好的关系网,或者有许多圈内人的支持就不同了,或许是不合理的倒也可以试一试。这些文人亦不过如此,牢笼一些人心,形成自己的圈子,也无非为了相互吹捧。
  有一些中国人喜欢被人奴役,根本就不愿意自己的人格独立。他认为这样很累,不如被人牵着,第一,这样不必关心往哪儿去,因为主人牵着,跟着主人走就会有路,至于到哪里去,那是主人的使命。第二,跟着主人,不愁没有饭吃,若主人不给饭吃,就另投别的主人,总会找到主人,有了主人再跟在后面屁颠、屁颠的。第三,跟着主人就会得到保护,没有主人不护犊子的。第四,可以从主子那里获得威风,因为自己的角度来看无法做到这一点。我见过这样一个人,有一天被大领导批评了,他还会到处给人说,‘今天被某某领导熊,被领导熊,不叫熊,那叫长进’是的,在和别人喝酒吃饭的时候,他会把和领导的对话拿出来讲,哪怕是领导无意的一句戏言,当作珍宝在听者面前兜售,是的,‘你们想得到领导的熊,你能得到吗?你一个工人,能见到这么大个领导吗?’是的,当我坐在飞机上听到某人说,‘今天国务院领导批评我了’,我心里想,这位来头肯定小不了。还有一人穿着一双锃亮的皮鞋,坐在办公室里的沙发上,把腿翘起来,这时一个人走过来,“老王,你的皮鞋多少钱买的?”另一个人也过来说:“这鞋肯定不是买的,一看这鞋就是部队的,是从北京捎来的吧?老王依然坐在那里翘着腿,只是笑笑不回答,这时原先的那个人凑近,几乎爬在鞋底上仔细观察,希望能读出鞋的牌子,“这鞋肯定不错!”,其实老王的小孩舅是某军区的大官,他的皮鞋也就是在商场里花200钱买的。我记起阿Q这样一个人,在被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出了名,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就是这样的民族心理,在现如今的社会里依然盛行。
  中国人喜欢人热闹,更喜欢看热闹。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哪里吵架了,哪里要枪决几个罪人,哪里出了车窝,有些中国人不由得去围观,中国人这方面的好奇心太强烈了,就是没有用在科学或思想研究上,否则近代史上早就出几个响当当的大师级人物了。我记得有这样一个画面,说有个年轻人星期天没有事做,就到市里逛大街,远远的就发现街边围着一大群人,也不知道在看什么,强烈的好奇心节制不住,他上蹿下跳,左转右转,希望找到一个人缝钻进去看看,可是大家都是这样想,但有一丝的缝隙早让人钻了,这小子也算有点小聪明,把帽子一拉,盖住眼睛,蹲在地上哭起来,“我的兄弟来,你好惨呀”听到他得哭声,人群果然分开来一条人缝,他心里美得很,心想这群人真憨,施一点伎俩就上当了,他哭着走进去,其实是在偷笑,当他走到人群中间到时候,顿时傻了眼,原来是一只屎蛤螂。是得,就是一个黑糊糊的屎蛤螂,这时但凡有一个地缝他也想立刻钻进去。原来事情的起因是,说是有一个小姑娘在街上玩,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小黑虫,她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就蹲在地上看,这时来了两个行人,不知道这小孩在看什么,就走过来看看,就这样人越聚越多,直到有了前面的情节。
  我在网上看到有一篇文章,点击率高得惊人,也报着上面年轻人的心态看看,真是大失所望!我在想为文者先文其心,何谓‘文’其心?应该怀有人文精神的善良之心。心不正何以正其文?我一直认为,为文者也分三六九等,例如有的人是一些御用的文人,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文,也有一些人是为了呼吸,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而不必是唯唯诺诺,忍气吞声,也有一些人是来玩的,何谓‘玩’?手痒痒了,也写写文章附庸风雅,是的,就是这样一类人,写了两篇文章,博得了一些人吹捧,就自以为是大才子了。是的,自以为会讲几段黄段子,博得了一些人的笑声,就以为有人缘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文者,没有品质,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也只是博得一些人得笑声。
  中国人是好色的,孔子说:‘吾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是的,在古代皇帝后宫里,嫔妃何止是佳丽三千?即使是圈在皇宫深院里,荒废了她们的美丽青春也不惜。过去也有些个官宦之人,圈养家妓,唱歌、跳舞,土豪劣绅也是七姨太、八姨太的,稍富裕一点的也是三妻、四妾,还有一些文人,也喜欢往风月场里钻。由于社会文明的进步,皇帝是没有了,那些后宫里圈养的嫔妃也没有了,但仿佛都散落到民间了。现在由于社会到经济的发展,卖淫嫖娼遍布城乡,有一些中国人视此为乐子,这时有人提出来要卖淫合法化。是的,中国还没有一些人想得那样强大,国民也没有像欧洲发达国家那样富裕,可是我们的先进理论出来了,势要卖淫合法化,走在世界的前列。是的,要色就光明正大的色,一旦合法化,也就无所谓的色的问题,那只是一种需要,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是要欺负中国人,才要现出自己的本领出来。当官的欺负老百姓,男人欺负女人。
  我经历过这样一个场景,有一个嫖客在人前卖弄,说:“才十六、七岁,可嫩呢!那才叫享受”说着笑咪咪的,似乎在说的过程中还要把其中的味道回味,而听者呢,表现出艳羡和妒忌的神情,个个眼里直冒火星子,恨不能马上一步跨到地方,说:“在哪里?在哪里?带我去,带我去,我请你喝酒”这里也有的年龄都四、五十岁,孩子有的已经结婚了。这就是中国人丑陋的一面,而这种丑陋的人,就是这样张扬,这才叫可悲!
  我记得有这样一个寓言,说的是从前,有一只青蛙,它的家住在井里。小鸟飞来站在井沿上,青蛙问小鸟:“你从哪里来?”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米,口渴了下来找水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的路吗?”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青蛙笑着说:“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到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我想处在青蛙的位置上,如果不跳出来,他能理解小鸟的说的‘天无边无际’吗?但是如果,青蛙不听到小鸟的描绘,不愿意跳出来观天,他所理解的天空也就是井口这么大,我借用这个故事想说,有一些人中国人容易自大,很容易站自己大角度看待问题,无非想昭示一种精神,要善于听进别人的见解,而抱着井口一片天的人,只会凭着对井口这片天的认识,来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我想我没有柏杨先生那样的胸怀,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阐述中国人的丑陋,写这篇杂文其实我的心里也是伤痛,我多么希望生活在一个真正公正、合理的理想国度里,充满淳朴、宁静和人情味的氛围,而不必有这么多遗憾!我旨在希望走在先生的身后,而不盲从,有人能从我的这篇文字里,有所感悟,而不误解,我就欣然满足了!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美原
美原 2012-10-21 00:00
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气度,有温度! 建议加精,因为还有精度。
引用
美原
美原 2012-10-20 23:50
啥时候开始写的?山沟里练把式啊,
引用
美原
美原 2012-10-20 23:45
写的长,感触多,很现实,继续写。
引用
美原
美原 2012-10-20 23:45
写的长,感触多,很现实,继续写。

查看全部评论(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