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随笔小札 查看内容

栀子花开

幽兰萦梦 2013-6-30 19:37 5612

 

  “兰叶春以荣,桂华秋露滋。何如炎炎天,挺此冰雪姿。松柏有至性,岂必岁寒时。幽香无数续,偏于静者私。解酲试新茗,梦回理残棋。宁肯媚晚凉,清风匝地随。”黄朝荐的这首《咏栀子花》,将栀子花的风骨和魅力惟妙惟肖地展露素笺,让人一览无遗。
  昨晚,当夏日的晚风轻轻地拂起我浅色的衣裙,在衣袂飘飘间,轻轻地挽着老公,信步走在郊野的公路上,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扑来,循着幽香抬眼寻觅,只见小径旁的绿化带里有若隐若现的白色花朵,原来是栀子花开了。也许是这浓郁的香气太诱人了,这幽幽的香气一路牵引着我离开黑色路面,踏入小径,驻足绿化带的边缘。许是湿润的气候的缘故吧,虽说眼前的栀子花开的不多,但当你在一丛丛苍翠欲滴的绿叶中仔细寻觅,隐约的白花依稀可见,朦胧中带着神秘。那随风飘来的花香淡淡地飘在空气里,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舒爽,阵阵香气沁人心脾,这个烟雨朦胧的初夏季节也源于栀子花的清香伴随左右而更加美丽温馨。
  一直都喜欢栀子花,因它的花叶四季常绿,秀美翠色,花开时,花朵洁白玲珑,芬芳素雅,若有似无,妙香久远。碧绿色的外缘包裹着雪白的花蕾,恍若台玉琢琼雕,莹白素雅,弥漫着沁入心脾的芳香,清丽可人。
  我和老公分别在翠叶丛中仔细寻觅那似开未开的花骨朵。哇!终于被我寻着了!一朵带着雨露的栀子花,清冷浓香,淡逸而出。宛若夏日蓝天上悠悠浮动着的朵朵白云,轻灵而淡然,快乐而闲散。
  栀子花,白花瓣,淡淡地开,素雅芬芳,卵形的叶片,翠绿中泛着光泽,默默地一生守候,不变的姿势,温和地舒展着枝叶。栀子花,淡淡地铺满眼帘,清纯而优雅,美丽而不妖娆。听人说:栀子花的花语是“喜悦”,就如这个生机盎然的夏天充满了未知的希望和喜悦。也有说法为“永恒的爱与约定”。由此可见,人们在寄语栀子花的寓意中含蕴着多少美好的寄托。
  栀子花在我们江浙一代种植的非常普遍,每年的初夏时节便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源于我们这里雨水充足、阳光温和、气候湿润,许多人家的庭院里便多种植栀子花。在我们时常散步的郊野的绿化带的小径旁,成片成片地栽种着栀子花,密密挨挨地站在一起,远远望去,宛若一片翠绿的绒毯般莹绿耀眼。六月间开始长花苞,在六月中旬之后,那粉白色的花蕊便挤破莹绿的外衣,悄然绽放。那花瓣儿一瓣瓣打开,如洁白的粉颜端然在枝桠间,远望婷婷,颜色胜雪,绿叶为裳,露珠作饰;挨近了将手去碰碰她,花瓣肥厚、手感滑腻、如丝如缎、滑如玉脂。自古至今,文人墨客时常形容女子粉肌玉骨的肌肤,那所谓的肤如凝脂,也不过如此吧。栀子花的香味浓郁,随风四溢,花开时节,香气四溢,那阵阵迷香在鼻翼间久久徘徊、萦绕,不觉令路人驻足寻觅。也许是女人生来就爱花吧,在左思右想之后,终是难以割舍这诱人的香气。于是,在散步回程之际,还是信手采摘几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心翼翼地握在手中。回来后寻个透明的玻璃水杯,放半杯清水,将那几枝花骨朵插在清水中,放在电脑桌旁。在柔和的灯光下,一会儿敲击键盘,一会儿浏览文章、一会儿对着她发呆。说来也怪,这花开在花枝上,你觉着她是那样的雅洁高贵、端庄温婉,插在清水里,却又显出平实朴素的气质来。
  不知不觉间几个小时过去了,当子夜时分我准备关闭电脑休息时,一个不竟然的回眸,让我感到非常的讶然,接着是惊叹不已。呀!这花是何时悄悄地绽放的?我采回来时,还是被那层莹绿的外衣紧裹着的花骨朵,就在这短短的三四个小时间,在一汪清水的滋润下,竟是徐徐绽放。
  今晨,当我再次踏入小房间时,抬眼一望,哇!又有三朵栀子花绽放了。一阵阵香气从小房间飘出,迅速弥漫着整个房间。从外面踏进家门,一股清雅的香气便会迅速钻入你的鼻翼间,让你神定气闲、舒爽宜人。
  今日,当夏雨又一次笼罩苍穹的时候,我一个人端坐在静谧的一隅,耳中听着滴滴答答的夏雨敲打地面和物体的撞击声,鼻中嗅着阵阵沁人心脾的栀子花香,眼观这白如凝脂、滑如锦缎的栀子花,那翩飞的思绪不觉又把我扯回到久远的年代,那张和蔼可亲的慈祥的面庞又在我的眼中浮现,那温婉亲切的声音又一次在我的耳际萦绕。
  二十八年前,也是这栀子花盛开的时节,我的儿子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悄然来到这阡陌红尘之中。
  在我们长江中下游平原,每年的六七月份正值梅雨季节,天气闷热,淫雨霏霏,潮湿的空气,闷热的气温,让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源于产后虚弱的身体,再加之潮湿闷热的天气,躺在医院的床铺上,我不觉虚汗涔涔,医院那各种混合的气味总是让人呼吸不畅。也是我的公公人缘关系好,小镇上的人们听说吴家添丁进口,为此,前来探视的亲友们络绎不绝,致使身心疲惫的我总是不能安睡。好不容易挨到下午探视的人略少些,借着这短暂的清静,我便昏然入睡。迷蒙之中,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之气钻入我的鼻息,让我感到特别的舒爽。我睁开朦胧的双眼,恍惚中,一张慈祥的笑脸映入我的眼帘。啊!是外婆来了!
  说是外婆,其实与我老公家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我的婆婆自幼失去父母,家中唯一的姐姐也在婆婆婚后不久离开人世驾鹤西去。在我老公未出世之前,婆婆曾生育了一个女孩两个男孩,都过早地夭折了。老公的到来,让公公婆婆既高兴又担心。为了老公的安危,在长辈们的建议之下,就为老公认了一个外婆。
  第一次看见外婆,是我第一次跨进老公的家门,只第一眼外婆给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那天,外婆穿着一件淡青色的斜襟秋衣,花白的长发盘成一个发髻,用一把精致的铜簪横插在发髻之上,白皙的皮肤,慈眉善目,笑脸盈盈,那种端庄娴静的气质一看就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熏陶的。看到外婆,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一边和外婆说话,一边努力在脑海中搜寻着。哦!终于想起来了,眼前的外婆的气质和国母宋庆龄老年时有几分相像。
  外婆言语不多,与她交谈却能够让你受益匪浅。我父亲的眼光是很凌厉的,在他第一次新亲上门时,第一次与外婆交谈,就觉得外婆并非普通之人。虽然话语不多,却能句句在理,字字铿锵,让人心生敬仰之情。
  那天外婆听说吴家喜得长孙,心里自然非常开心,当时已过耄耋之年的外婆,三寸金莲的小脚,一路迈着小碎步,一个人于午后来到医院探视我们。在来之前,外婆在自家院子里,捡了几枝最大最鲜的栀子花采下,一并带到医院送与我,且每天都为我送来几枝。虽说滞留在医院只有短短的两天半,每天都是在外婆的栀子花的莹莹香气中度过的。那洁白的栀子花,虽然在开放之后花叶有些枯萎变色,但那盈盈的香气始终环绕在我的身边,经久不衰。
  每年在栀子花盛开的时节,总能拾得几枝芳香。栀子花,也曾在我病痛的寂寞中给我带来安慰与温暖。
  一次,繁重的工作与湿热的天气,终于让我孱弱的身体不堪重负,又一次被眩晕击倒了。一个人躺在家中,既不能看书,更不能看电视,于冷冷清清中,总是处在昏然入睡的休眠状态之中。一天,在我又一次的昏睡之中,一阵迷人的香气氤氲鼻间,我微微睁开双目,看到在我的枕边赫然躺着两只纯白的栀子花。当时,我的精神便为之一振,这栀子花的莹莹香气冲淡了寂寞与苦痛,似乎头脑也瞬间清醒些许。我感到很蹊跷,这花究竟是谁送的呢?
  闻着花香,精神瞬间也好多了,在幽幽的花香里,我慢慢爬起来,简单地梳洗一番,坐到藤椅上,享受着室外自然和风的吹拂。老公下班回来后,感到非常的惊奇。待看到我手中擒着的两枝栀子花时,心里终于明白了几分,一丝欣慰的笑意挂在他的脸上。后来我才知道,是我的婆婆看我整日躺在家里不能到户外去活动,她知道我喜爱栀子花的清香,为此,便找来几枝栀子花陪伴我。望着已经有些凋谢的花朵,我的心里却是满满的温馨与幸福。
  曾记得有首歌曲的题目也叫《栀子花开》,歌中这样唱道:“这时的季节我们将离开,难舍的你害羞的女孩,就像一阵清香萦绕在我的心房,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真的无法想象,这素洁高雅、溢满清香的栀子花,还能和缠绵的爱情相依相牵。而今再度聆听这首歌曲,一丝从心里流出的伤悲之情,便也宛如那莹白如缎的栀子花幽幽的花香,美妙中带着几许凄凉,更如那时断时续的歌唱,将一丝哀怨之情弥漫在我心中,久久挥之不去。而今,我的青春,我的欢乐,也将如这莹白的花儿,开放着凋落,转而为泥,为尘?为缘?还是为那不可预知的一切?
  栀子花原本就是自然盛开的花朵,她喜水、喜肥、喜光,适合植栽,如若种在精巧的盆里放在室内,是不会开花的。王建有一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这朴实无华的栀子花种只有种植在乡野人家、露天庭院,沟壑小径的边缘,承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闲闲散散地生长、结苞,安安静静地花开、花落的。无论是在枝桠上的高洁,还是置放在电脑桌旁的雅致;无论是红绡装扮的娇俏,还是那小径两边的繁华;栀子花,只是那样一种熟悉的记忆,一种温暖的感动。人生一世,繁华落幕宛若过眼云烟,昨日长风依旧难执掌心,其实,真正能够沉淀下来的,还是这样那样一些细小的、平实的、温暖的、朴素的细微之处以及让人们忽略的小东西。
  栀子花盛开的时节,便可看到一些农村的大妈或者婆婆们,腕上挎着一个小竹篮,里面整齐地排队放着一支支将开未开的花骨朵,还有一些是已经将要绽放的花蕊,在那片花蕊之上,用红色的丝线细密地箍扎一圈。那片片莹润的白,白得无暇,白得耀眼,宛若粉妆玉砌的佳人亭亭玉立,那缕缕清香从悠远的地方阵阵传来,钻入你的鼻息,牵引着你的意念直指远方。记得有一次在菜市场的入口处,看见一位憨实的中年男人坐在那,面前是一个竹制的筛子,里面凌乱地放着许多栀子花,有的花蕊已经开始卷边变色,问津的人也不是很多。同样是卖栀子花,可处理的方式却是迥然不同,也许,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就在于此吧。
  朱自清曾在他的散文《看花》中这样描述过:“夏天的早晨,我们那地方有乡下的姑娘在各处街巷,沿门叫着,“卖栀子花来。”栀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我喜欢那白而晕黄的颜色和那肥肥的个儿,正和那些卖花的姑娘有着相似的韵味。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乐意的。”鲁迅先生也曾在他的散文《秋夜》里提到过栀子花,只是他把纯白的栀子花写成了意念中猩红色的栀子花。这小小的栀子花,还和名人攀上了渊源。
  栀子花平淡、持久、温馨、脱俗的外表下,蕴涵的是美丽、坚韧、醇厚的生命本质。我爱栀子花,喜欢它淡然外表,爱它朴实无华,更爱它随和的姿态。她毫不张扬,浅浅淡淡地开放着,把自身的一缕清香毫不吝啬地肆意播撒,将大把欢悦和温馨散落在初夏的季节里。
  朴素无华的栀子花,纯白中略微泛黄,端雅中透着高贵。也许,就在某个不经意间,便会演绎着千古传奇,更是一段历史和精彩瞬间的翔实记载。 

 已同步至 蓝草地的微博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