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从“以衣取人”到打假风波

一步逍遥 2012-10-13 17:16 5105
  “以衣取人”跟“以貌取人”一样,都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说白点就是势利眼的典型表现。这个延续千年的习惯,让大多人深谙此道。良民懂得衣服对一个人的重要,奸民更是利用的淋漓尽致,所以,那些骗子只要把自已收拾光鲜了,骗起人来得心应手,屡试不爽。如果,一个习惯能给社会带来很不利的副作用,那不能不说它是一种恶习了。
  
  从以衣取人联想到最近沸沸扬扬的方舟子伤害案告破,方舟子是谁?是近年来风头正劲的打假斗士,据说还是愈挫愈勇,那分执着令人不可思议。他专门喜欢扒光别人华丽的外衣,挤破谎言的泡沫,让丑恶虚假无所遁形,名利场上树敌甚多,所以被打那是迟早的事,谁要你喜欢扒人家刻意定制的的华丽外衣呢。一件衣服是那么容易做的么?你直接伤害了别人的利益,不打你打谁?
  
  幕后凶手肖传国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如此炫目的外衣够华美了吧,足以显示他的尊贵身份和地位,可是这样的人却会雇凶报复,震惊社会,究其原因,是他与方舟子最初的口水战,我质疑你的打假动机,你质疑我的研究成果,最后因鉴定缺失导致院士落选。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院士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领军人物,十分神圣,全民仰慕,地位崇高,如此昂贵的外衣,就被方舟子一句话给报销了,是狗急了都跳墙,先不论真假,人家的科研成果也是花费了很多心血,你方舟子一句质疑就让一个学者蒙诟,名誉受损、这么阴损要人多憋屈。终于导致了暴力发生。这场以学术质疑为开端,司法介入为手段,个人利益为主导的恩怨史,最后,终于在暴力加入后缓缓落幕。
  
  学术争端演变成个人恩怨。个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学术权威却作壁上观。最后的结论,一个是个人修为涵养不够,个性偏激所致,另一个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应得的下场。最实惠的是媒体,无聊得正厉害,这下又可以热闹一阶段了,等下一个新闻出来,这一个自然被束之高阁,无人再理会。这就是现在媒体的写照:喜欢大惊小怪,又会忘得最快。
  
  社会现在关注的更多的是事件的表象,而忽略了自身的职责。国家建立那么多的职能部门都干什么了,就让打假这样一个很沉重的责任,任由个人所为。是刻意塑造一个“民族英雄”么?一个生化博士不去专心搞他的专业,竟然热衷于打假,未免有点旁门左道。还一打就打了十年,为社会造福了数亿的利益,却两袖清风,这本身就是一个讽刺。按理说,对如此劳苦功高的人来说,应有重赏,不讲香车豪宅,起码丰衣足食,可是,有时竟然落魄到有家不能回,发展到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的地步。社会为这些勇士到底尽了什么责任?可见社会并不需要这样的勇士,甚至于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出现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成了另一种社会不安定因素。可惜的是方舟子英雄主义太甚,这种英雄主义的膨胀似乎有些模糊了他的理智,就跟某些人说他的是个性偏执狂。你当你是救世主了?就靠你一人的力量就能拯救全人类?从最早的王海到现在的方舟子,打了那么多年的假。而假却依然肆无忌惮,制假的人似乎握有尚方宝剑,对这些英雄视若无物,不屑一顾。可见,个人的力量如螳螂挡车,就算你扒衣借衣闹出点小名气,闹出的响动也只是死水微澜,荡了一点涟漪,根本不可能从实质上动摇制造虚假的温床。
  
  自古,假都是暴利的代名词,而利益是一个集体或者个人乃至社会生存的最基本的根本,利益链上的真相错综复杂,岂是靠个人行为就能遏制?君不见如今盛行的专家吹牛,学者作伪,神乎其神的所谓大师,造假层次越来越高,造假人的身份越来越炫目,连职能部门都被转晕了,咋就偏冒出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方舟子,你讲你讨厌不讨厌?
  
  方舟子的遭遇让人同情让人气愤,但这种气愤是多方面的。气社会建立的这些职能部门不作为,这么多的虚假视而不见,气的是所谓的正气都变得底气不足,连援助和关注都处于无力的状态。也气方舟子,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较个啥劲?你看不穿,只能说明你的书生意气,天真愚蠢,还有一点世人都明了于心的,你的那一点私欲,任你再怎么自我标榜以拯救天下为己任,总归逃脱不了作为人的俗气,争名逐利,借扒名人的衣服来装扮自己,只可惜,你做的不到位,名利场上,你是个失败者,捞不到钱,混的也是虚名,写的书都没人看。试问,如果你真的受社会欢迎,真的是拥有一大批粉丝,就算你写的多深奥难懂,就冲对你的敬仰,我们也要去买你的书,让你得点实惠。可见,你还真的不讨喜。人人都知道,打蛇需打七寸子,你既然可以荒废自己的学识致力于打假,纯洁社会风气,也只不过是做表面文章,清理表面上的垃圾,治标不治本,如果你真的是位英雄,就该去打国家制度上的一些虚假欠缺的东西,去打国家冠冕堂皇设立的那些形同虚设的职能机构,没有国家政府的作假,怎么会有企业的作假,个人的作假?可是,你不敢,你晓得那是蚍蜉撼树的事儿,也晓得跟政府为敌的下场。于是,你也只会纠缠于一些名人名企业,作鸡蛋挑骨头的事儿。世上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真假,只要你想挑毛病,都会有,问题是,只要不伤害社会,不伤害到大众利益,你执拗的追究所谓真相,未免有作秀之嫌。如果,再冒出个比你还要喜欢出风头的人来挑你的假,保证一举成名,因为,只要是人,都有虚假的一面。只是,很少有人像你这么热衷于做这个差事,损人不利己,你傻到家了。还不罢手,等你小命那天都打没了,要这点虚名有用么?至多以后被人提起,为你叹息一声罢了。
  
  方舟子如果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他做的事,很大程度上帮了倒忙。比如,跟唐骏的较量,人家根本就没把你当回事,假学历怎么了?假学历也只不过一件漂亮的外衣,就算让你扒下来了,人家内里还有更漂亮的。唐骏混到今天这么风光,不仅仅是靠一张假文凭,而是靠的能力与实力。虚假的学历只是满足社会势利的需要,是社会重学历而忽略能力的现象造成的恶果。就比如一个暴发户,有钱了便想混入上流社会,可是你还要不修边幅,没人看得起。一件外衣往往是通往更高台阶的一种重要的道具,比你的内涵更让人信服。人的眼皮就是这样的浅,有形的有限的东西永远比无形的无限的东西更有信服力。“以衣取人”的恶习延续到整个社会,才会出现为了一件华而不实的外衣而劳命伤财,无论高人还是庸人,都不能免俗。方舟子,你搞了唐骏,结果呢,他更出名,你也就跟着出名了,说到底,你还是沾了他的光。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实很多时候是无奈的,也是搞笑的。唐骏因为你的举报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股票呼呼的涨,赚了个盆满罐满,就如娱乐圈的那些靠绯闻的小明星,名声越臭越出名,出台的价钱飙升,世风日下,蔓延的是整个社会的不同行业,你方舟子处于如此环境下,只能说生不逢时。除了弄了点一无是处的虚名,啥都没捞到,何苦?
  
  不过,我们还是要感谢方舟子,佩服方舟子,方舟子毕竟是有别于普通的人,先不研究他是出于怎么的心态要做打假英雄。起码,他敢说话。他捍卫了我们忽却的某些常识,在常识稀缺,忽悠汹涌的年代,在学术矮化,真相蒙羞的舞台,他能够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傻得有些悲壮。在世人都趴着的时候,站直的孩子也是巨人。只是,这个巨人有点类似出檐的椽子,强出头的鸟,是娱乐圈里的宋大嘴,是中国式的“唐珂吉德”。尽管,他的行为有点苍白有些可笑,他的奋勇毕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冲击和警示。社会还想继续沉睡么?方舟子遇袭案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但道理只有一个:这就是,追求真理是要付出代价的!但这样的代价应该不是个人付出,如果不想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件,国家的监督部门应该挑起重任,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决不让弄虚作假、剽窃抄袭行为有立足之地,不应该再让个人英雄主义去单打独斗。如果全社会都致力于追求真理,那么,社会公平正义就会得到自觉的维护和修复。
  
  只怕是,消灭了虚假,国家估计也要伤筋动骨了。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