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生万物,万物生

张峰 2025-9-11 09:40 7444
生万物,万物生

张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乃吾道家之精髓,蕴含宇宙万物生成之奥秘。”生万物,万物生。

黄土垄上,麦浪千重。电视剧《生万物》里佝偻的身影在天地间划出一道弧线,恰似老子所言“道生一”的初始轨迹——封二抓一把土粒在指间揉搓,那细微的沙沙声竟是宇宙生成的秘语。土地这位最朴素的哲学家,用墒情讲授“有无相生”的课程,用犁沟刻写“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天道循环。

宁大脚踩着霜花开荒时,枯草在他脚下发出脆响。这何尝不是“一生二”的具象?他开裂的脚掌是阴,新翻的沃土是阳,二者相搏相融生出第三重境界——希望。当宁学强砸开世代守护的粮仓,金黄的麦瀑冲刷着“损之而益”的古老智慧:看似亏空的粮囷,却在饥荒中生长出比粮食更珍贵的族魂。

费左氏独守老宅的夜晚,油灯将她的影子投在土墙上,恍惚间竟似《道德经》中“守其雌”的图示。她转移粮食的地道暗合“玄牝之门”的隐喻——最柔弱的妇孺却成就最坚韧的守护。及至费文典弃官办学,粉笔灰落处萌发新的种子,恰印证“三生万物”的真谛:教育这片无形沃土,生长着比麦穗更恒久的丰饶。

日军铁蹄踏碎麦田时,乡民们跪在焦土上捡拾麦粒。指缝漏下的何止是粮食,更是“冲气以为和”的宇宙韵律——最卑微的弯腰里藏着最刚直的脊梁。他们烧麦藏粮的智慧,分明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的兵道演化:以土地般的厚德载物,终成克刚之柔力。

今人驾农机巡狩田垄,卫星云图上的翠色曲线与当年宁大脚的犁痕重叠。无人机掠过麦海激起的波浪,竟是费文典课本里飘出的音符——那些曾在土坯房里诵读“厚德载物”的孩童,如今在实验室培育太空种子。强兵富国的根基,始终深植于对每寸土地的敬畏:航母钢甲的反光里,永远映照着麦穗的金黄。

道在麦芒尖闪烁,在粮仓深处呼吸。当都市霓虹与乡土炊烟在天地间交映,我们终将明白:生万物者非惟土地,更是土地上不灭的精魂;万物生者非止稼穑,更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永不停歇的生成与转化。这便是“三生万物”的当代启示——守土者守的不仅是疆域,更是那种让石头开花、让绝望重生的天道恒常。《生万物,万物生》

国土者,生万物之基;强兵者,护万物之盾。当卫星俯瞰北纬三十五度的金黄麦海,道家“三生万物”的玄理化作十四亿人碗中的实在。每一粒米中都藏着封二的锄头、费左氏的油灯、宁学强的粮斗,更藏着新时代守土者与开拓者的双重身影——土地永远在生长,从麦穗到芯片,从汗珠到星辰,万物生的奥秘,终归于人与大地永不终结的对话。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片心中的土地,她给了你一方草地,随你诗情画意。你种下了希望,种下了丰收,种下了苦辣酸甜,也种下了责任与担当。土地是生命的根基也是精神的图腾。当我们疏离了土地时,是否也失去了某种精神根基?答案或许就藏在,沂蒙山风掠过的麦浪之中,藏在那些为土地而生为土地而死的平凡生命里,藏在随你诗情画意的笔触里……

20250910于滕州书

fee3a077a72bcb78701cd269c5e0d5c2e987c2c935d97c-0d1Gq2_fw658_edit_703688982579009.jpg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雨的邂逅
雨的邂逅 2025-9-10 08:53
拜读,问好作者!
引用
云台影域
云台影域 2025-9-10 09:40
问好,欣赏文采!
引用
文清
文清 2025-9-10 16:06
欣赏支持
引用
学会成长
学会成长 2025-9-10 17:40
支持朋友,欣赏学习!
引用
水滴人生
水滴人生 2025-9-10 23:19
欣赏支持
引用
袁晓尘
袁晓尘 2025-10-15 16:54
拜读了,问好。

查看全部评论(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