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当前位置

: 首页散文随笔 杂文论文 查看内容

也谈“作家梦”

舟中人 2012-10-21 10:41 3795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作家们的身上仿佛还笼罩着一层高雅而耀人的光环的话,而到了社会转型期处于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随着社会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作家”这顶冠帽已明显地黯然失色了。近年来,许多纯文学期刊甚至有些名刊大刊都先后“断粮”或停办,绝大多数作家出书都是自费掏荷包,不但毫无稿酬可言,而且还得自印自销,大多是亏本买卖。文坛的扯皮官司也此起彼伏,屡见不鲜。这种种迹象表明,“作家”这碗饭现在确实不好端,也不那么容易吃了。可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爱好文学的青年朋友在做着狂热的“作家梦”,包括许多艰苦求生的打工青年也不例外。这是一种颇为有趣的景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表明:社会需要文学,需要作家;文学之树永远不会枯萎。
  凡关注文坛动向并有过一定写作体验的人都知道,文学创作是一条充满诱惑而又布满荆棘的艰辛跋涉之路。路的起点,人流如鲫,而路的终点,却人迹罕至。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能坚持到终点的又有几人?可见文学创作事业的淘汰率极高,要做一个真正有成就、对社会乃至人类文明有较大贡献的作家,绝非易事。
  正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一样,爱好文学的青年朋友有自己的“作家梦”,这既不足为奇,更无可非议。如果确实有基础,有兴趣,有恒心和毅力,以“作家梦”作为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内在动力,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怀着膨胀的虚荣心,不切实际凭一时的激情去做“作家梦”,这却是万万不可取的。
  我十分赞同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那几句话,“有的人一生注定要吃写作这碗饭”,这是因为他具有非凡的天赋、潜能和悟性,“有的人吃到半辈子就吃不下去了”,他们要么缺乏恒心和毅力,要么江郎才尽,无法突破和创新,抑或耐不住寂寞而转向了花花世界。“而有的人根本就不是吃写作这碗饭的料”。我认为,凡属这类料的,既然注定吃不了这碗饭,就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不切实际的“作家梦”了。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脑力劳动,有的人天赋好,功底厚,起点高,成功快:而有的人次之,更多的则相反,跌跌撞撞一路碰壁……我想,一个真正爱好写作的人,往往是有感而写,有感而发。对他而言,写作应该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而只是他对世事认识及生活感受的书面再现,或者说是参与社会及交流情感的一种形式,一种精神追求。这种追求具体到写作方面就是初学者希望能尽快发表处女作,入了门的作者希望有更多更有份量的作品问世,而真正称得上作家的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换句话说,写作者的成功永远是相对的,难以比较,也永无止境。人在追求奋斗目标时,很多情况下,其乐趣并不一定在最后成功时才能获取,而往往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就已经得到。写作也是如此。爱好文学的青年朋友大可不必为“作家梦”所困所累,在从业余作者磨练成为作家的漫漫过程中,你凭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换来的哪怕是青涩的小小的“果实”,都会给你带来一份成功的喜悦。这份喜悦也许会比那遥遥无期抑或希望渺茫的“作家梦”更实在,也更有人生价值。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