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当前位置

: 首页小说故事 魅影灵异 查看内容

黛玉葬花

王晶 2012-7-15 20:56 8851
——读《红楼梦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


     
  
                  
  林黛玉孤影自怜,哭来哭去,先是站在怡红院的门外哭泣,后来又在葬花冢下哭泣,边哭,边向残花自叙衷肠。让人听了,好不伤感。宝玉听了,竟然痴倒了。
  
  其实,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痴人。他俩不仅痴迷于诗词,颇显才气,也都痴情。痴情,使人变得痴痴呆呆,与常人迥异,成为常人眼里的另类。
  
  林黛玉痴情于贾宝玉。贾宝玉也痴情于林黛玉。这是他们俩人之间的事情,但往往受到外人的干扰。如林黛玉因恼了宝玉说的混话,时隔一天,黛玉主动去找宝玉,却被光顾着嬉闹说笑的丫鬟们挡在门外,不让进门,同时,黛玉分明听见是宝钗与宝玉在房里说笑,不禁勾起了黛玉心存已久的嫉妒之心,顿时泪水连连了。
  
  第二天,正好是芒种日园子里搞祭花神活动,别人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欢天喜地,唯独不见林黛玉。尤其是贾宝玉,格外惦记着她,然而,此时的她,正在那葬花之地,一边葬花,一边哭泣苦吟:
  
  花儿凋谢被风吹去,漫天飞舞,好像穿着红色薄绸衣裳的美女死去一样,又有谁怜惜呢?蜘蛛丝缠绕在春树上,像棉絮一样轻轻地沾在绣花的窗帘上。闺阁中的少女,爱惜快要结束的春天,一腔忧愁没有着落。手拿着花锄从绣房中出来,难道真的忍心践踏散落满地的花朵在它们上边走么?柳枝榆树钱都争相展示着各自那美丽的姿容,不管桃花或李花飘落纷飞。桃花李花飘落了不要紧,明年可以再发,而闺阁中人,知道明年还有谁没谁呢?早春在梁上筑了鸟窝,可窝里的燕子,却太无情了。花儿年年发,而梁上的空燕子巢,却已经燕去巢空了。岁月如同风刀霜剑一般,寒光闪闪,对人不讲任何情面。花开是短暂的,而花儿飘落之后,则再也难以寻觅了。眼见花落,把葬花的人愁死了。泪花染空枝,几乎变成了血迹。树上的杜鹃悄没声息,葬花的人回去,并把门关上了。
  
  暗淡的灯光照在墙上,人刚刚睡下,外边下起雨来,雨点敲打着窗子,而被子还没暖和呢。喜欢春天,自然怜惜;春去不在,自然是要苦恼的。春去春来,悄没无声。昨天在外边吟唱悲歌,到底是花魂还是鸟魂呢?花鸟的魂魄,都难以留住,鸟没话,花儿羞怯。但愿我能生出双翅,随着花的飞絮,飞到天的尽头。难道天的尽头,能有花冢吗?如果用锦囊收美人的尸骨,净土将掩埋风流。来去干净,不受玷污。如今,我收拾葬埋凋落的花朵,将来我死了,葬在那里,什么人埋葬我呢?我葬花的举动,被人笑话为痴人,将来葬我的人,不知是谁,难道也是痴人不成?抬眼看一看吧,残春花儿逐渐凋零,其实也是人的红颜变老死去的时候。一旦春天去了,人老了,花儿落了,人儿死了,天各一方,谁知道呢?
  
  黛玉葬花的苦吟,是一篇不错的祭花儿的散文,认真解读,深受感染,不禁使人浮想联翩。爱花而葬花,乃爱惜青春的明证。春去了,人还会年轻么?这是黛玉发出的悲叹。是的,春去春回来,是大自然的变化,是季节转换的周而复始。但人却不能,只能逐渐长大,又逐渐不再年轻或渐渐老去。爱花惜花葬花,花儿有了归宿,而人去了,有谁爱怜,又有谁葬埋呢?这样的仰天而问,又有谁能回答呢?黛玉发出这样的疑问,是很正常的,绝不仅仅因为她是多愁善感的人。作为一个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人儿,本来倾心相与贾宝玉,但她的终身归宿,真的能够寄托此人么?就是因为不敢保证,她借花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到情急之处泪水连连,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已同步至 蓝草地的微博
分享到: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